Mini與Micro LED;
Mini LED屏與Micro LED屏;
Mini&Micro LED做的屏是不是Mini&Micro LED屏?
——2020年,這段繞口令在LED顯示人心里廣為流傳
圖:左起國星光電RGB事業部-顯示器件銷售部副總經理林利群、華燦光電Mini&Micro LED產品線總監高本良、洲明科技戰略市場中心總經理劉俊、行家說CMO姚倩雯
新年伊始,我們今日來「開杠思辨」,發起7大問題拷問Mini&Micro LED,并給出產業界典型代表的答案,期望日后產業界信息交流更通暢。
早在2000年,Micro LED就已誕生,但一直被定義為束之高閣的黑科技,技術和成本難以突破,無法打開規模商業化大門。直到2017年,業界想出了新的辦法——用Mini LED作為Micro LED的前哨站,探索新市場——就此Mini LED破壤而出。后Mini LED果不負眾望,終敲開了商業化大門。所以簡單但嚴格來說, Mini LED本身就是為「解決Micro LED多年難以量產問題」而生,這是兩者的前世今生故事。
當LED邊長/直徑小于75μm時,如果要實現巨量轉移且bonding可靠,需要去掉原生襯底進行薄膜化轉移。事實上,不僅僅是去襯底環節,在封裝環節,甚至在顯示屏組裝環節,都有很多消費者均無法直觀感受的技術升級,但不意味著產業鏈不需要進行技術革新。
當真正的Micro LED可大規模量產面世時,薄膜去襯底的Micro LED因為材料成本和制程優勢在P0.4以下時有機會做到越小間距,單位像素價格越低,進而降低整體成本,這與當前的Mini RGB有明顯區隔;此外,其利用像素面積占比低的核心競爭力,可將對比度等視覺體驗大幅提升,另外一方面若能進行多功能整合,如浮空觸控、全息投影,或集合更多傳感器、太陽能板等,這將能給用戶帶來革命性視覺體驗——只不過真正的Micro LED還未到來。
所以,至此也為開篇的繞口令找到經得起推敲的「答案」,理論上,只有用真正具備技術革新的Mini&Micro LED制成的屏才能稱之為Mini&Micro LED屏。
這是極為片面的理解。IMD/COB并不等于Mini/Micro LED,這是兩種不同技術路徑的展示,未來誰是主流只能讓市場決定。換而言之,合理的說法是:只要采用了上述芯片端定義的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不論是通過IMD(多合一)封裝還是COB路線,終不會改變其是Mini LED還是Micro LED屏這個結果。關鍵是這兩種技術如何能在性能、效率及成本上做到更優,從而獲得市場的青睞。當然,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目前IMD(多合一)封裝在可見的未來,如需要適應像素間距在P0.3以下的LED顯示屏,還需要進一步革新;而倒裝COB技術路線目前在下探更小間距上被寄予厚望。
在RGB自發光市場,如果說小間距LED顯示屏完成了從戶外走進室內專業顯示的重大轉變,那么Mini LED則代表微間距(P1.0以下)LED顯示屏,打開了【進入消費級市場】的想象空間,如大尺寸電視等【注:在三五年后,當去襯底的Micro LED成熟且成本降低后,在消費類大尺寸電視會與Mini LED(包含直顯和背光)會有一些交集】,即Mini LED除了替代傳統的監控指揮中心、會議平板,還將有機會從工程的屬性向消費的屬性延伸,打開新的應用場景,即可逐步打開更多近距離觀看的顯示市場(當然初步會先從高階市場開始嘗試);當前,跨界廠家的加入,將從資金、技術、創新等給行業帶來新的突破,技術演進加快,市場熱度高漲,這些有利因素都將有機會讓Mini LED再造一個小間距市場。
而在背光市場,正面與OLED PK后, LCD產業的生命周期大約只剩下5-10年,但有了Mini LED背光的加持后,則有機會使得LCD生命周期再延長1.5-2倍。
所以,綜合來看,依據Mini LED當前的地位,無論是在RGB自發光市場還是在背光場景,都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Micro LED,近幾年包括未來會有很多產品問世,但并不代表它可以規模化,關鍵制造難題還未完*。目前主要在小尺寸如可穿戴設備上應用,比較容易接近商業化,比如近康佳發布了一款真正用去襯底Micro LED做的2英寸手表,但依然是很貴的產品。
至少,在3年內,Mini LED是比較有機會上量并產生經濟規模,而Micro LED進入大規模商業化大概率還需要在5年后。
但可以期待的是,真正的Micro LED將創造無限種可能,能把整個顯示格局的空間拉到無限大,基本上當前平面顯示技術能實現的事情,Micro LED都可以做到同樣水平甚至更好。
洲明科技希望,通過此次產業鏈的集思廣益,能夠形成更為統一的Mini&Micro LED行業標準,攜手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作為LED行業應用端,洲明將繼續聚焦Mini&Micro LED顯示技術、產品及應用突破,不斷推進Mini LED的產業化與商業化進程,為行業發展助力,為人們的更美好的生活貢獻產業力量。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