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但人類生產生活所需的淡水資源卻相對匱乏。從數據來看,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5900萬立方千米,海洋約占地球總水量為97.2%,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淡水資源只有約3500萬立方千米,只占總水量的2.53%,再除去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冰冠中的水,陸地上可利用的淡水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1%。因此,對資源豐富的海水加以開發和利用,使之變成淡水,已經成為解決淡水危機和大規模工業用水的重要途徑。(數據來源于互聯網)
目前規模化的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多級閃蒸法(MSF)、多效蒸發法(MED)和反滲透法(RO)等。與多級閃蒸和多效蒸發相比,反滲透法操作簡單、能耗低、出水質量好,隨著反滲透膜技術的發展已成為主流技術之一。
反滲透膜作為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反滲透膜具有在高流速下應具有高效脫鹽率、有較高機械強度和使用壽命、能在較低操作壓力下發揮功能、能耐受化學或生化作用的影響、受pH值、溫度等因素影響較小等特征。其技術特點如下:
1、利用反滲透技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和大部分有機物等雜質。
2、反滲透膜的主要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無需化學品即可有效脫除水中鹽份,系統除鹽率一般為98%以上。
反滲透膜技術作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術,具有出水質量高、運行經濟性好、生態環保等優點,在市場上非常具有競爭力。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成熟、脫鹽率高,能夠降低設備制造成本和投資成本,節約大量能源。經反滲透膜處理的海水,其含鹽量大大降低,可用于工業、商業、居民及船舶、艦艇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