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清晰、逼真的顯示效果是人們追求的境界,快速的發展顯示硬件系統。但是,要想實現顯示的目標,還和攝象機鏡頭有著巨大的關系,鏡頭光學特性的好壞至關重要。筆者曾經將松下的DVCPR機所帶標準變焦鏡與SONY某款一體機所帶標準變焦鏡交換使用,發現攝像出來的效果有一定變化,而且可以重復測量這種變化。由此可見,對
松下攝象機鏡頭的光學特性進行比較具有現實意義。
1松下攝象機鏡頭的光學特性
對于一個松下攝象機來說,其光學鏡頭至關重要,是將攝像物體在CCD上成像的關鍵器件。所謂的鏡頭光學特性主要指光學構造形成物理的性能,其組成分為3個因素:焦距、相對孔徑以及視場角。對于松下攝象機來說,其鏡頭的好壞與差別都是由著三個因素的技術參數來區分。
1.1焦距
鏡頭是由邊緣薄中間厚的凸透鏡形成的,松下攝象機鏡頭可能是一塊也可能是一組。當光線射進透鏡之時就會在里面會聚為焦點,鏡頭的中心到焦點距離就是這里所說的焦距,其單位一般為mm(毫米)。
物體在松下攝象機內的CCD上成像的大小都是由鏡頭焦距長短決定。當被攝物不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焦距越長,在CCD上成像的面積就越大,其放大的倍率越高。
1.2視場角
所謂的視場角,主要是指鏡頭后節點與CCD有效的成像平面、視場邊緣之間形成角度。事實上,視場角主要是反映拍攝景物的開闊度,被拍攝的對象和視場角成像的效果成反比,視場角度較大的,其成像景物就較小,視野比較開闊。就猶如一張照片一樣,當取遠景的時候起視場角就比較大,那么里面的人物和背景都較小,但是拍攝范圍卻比較大。
1.3相對孔徑
鏡頭相對孔徑是指入射孔直徑D與焦距F之間的比,當相對孔徑越大就說明入射孔直徑越大,那么進入
松下攝象機的光線就越多。相對孔徑主要功能是決定松下攝象機鏡頭的透光能力以及鑒別能力。
事實上,焦距、相對孔徑以及視場角三者是相輔相成,既有聯系也有制約,直接影響到松下攝象機成像的效果。高技術的攝像人員必須要掌握這三者之間的特點,調節到最佳狀態拍攝出最佳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