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效果器低頻段的調整——調好各種音源的基音部分及豐滿度、結實度:20Hz到315Hz的頻率范圍劃分成低頻段,這一段調整的重點是注意各種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就像一座金字塔,沒有基礎部分也就不會有塔尖部分,所以低音頻率的調整是很重要的。
效果器具體操作:1、20Hz、32Hz這兩個頻率基本上都是*衰減的,因為現在很多音箱的低音頻率還沒有下潛至這個頻段。
2、40Hz、50Hz這兩個頻率恰好是目前我國220V交流電的頻率,為了減少電源部分的干擾我們一般也把這兩個頻率衰減5個dB左右。
3、63Hz、80Hz、100Hz這三個頻率決定了音源的豐滿度,一般不要做大的提升和衰減。
4、125Hz、160Hz、200Hz、250Hz這四個點決定了音源的力度和結實度,提升太多聲音生硬,衰減太多則聲音模糊、發虛,因此這幾個點在低頻段最為關鍵。
5、整個低頻段需要著重注意一點的就是低音部分增加3個dB,功放的負載就增加了一倍,所以調節時候一定要慎重,既要注重音色,又要兼顧聲場,還要兼顧功放的承受力。
B、中頻段的調整——調好各種音源的二、三次泛音及圓潤度、明亮度:
效果器具體操作:1、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這五個頻率影響著音源的力度和圓潤度,這一段頻率一般很少提升,因為提升后會影響音質,比如315Hz—500Hz段提升太多時,聲音就會變得像從井底發出來一樣;對630Hz和800Hz段提升太多時,音質就會變得像電話里的聲音一樣。
2、而1kHz、1.25kHz、1.6kHz、2kHz、2.5kHz這五個頻點影響著音源的明亮度,這幾個頻率是人耳聽覺的,因此對整體的音色影響也最大,有時在這一段頻率內稍微提升或衰減1、2個dB,都會改變整體的聽音感覺。整個中頻段也是聲反饋最容易產生的頻率范圍,因此對中頻段頻率點的調整時要非常靈活、仔細。
C、高頻段的調整——調好各種音源的多次泛音及色彩感和穿透力:習慣把3.15kHz到20kHz的頻率范圍劃分成高頻段,這一段調整的重點是注意各種音源的泛音部分及色彩感和穿透力。
效果器具體操作:1、3.15kHz、4kHz、5kHz、6.3kHz是高音段的主要部分,這些頻點如果提升過度,聲音容易產生毛刺感或產生高音聲反饋,衰減過度聲音會顯得呆板,沒有磁性,沒有活力。因此要小心、仔細操作。
2、8kHz、10kHz、12.5kHz這三個點影響聲音的層次感和色彩。
3、16kHz、20kHz由于目前很多音箱的高頻還達不到20kHz,再加上人耳很少能聽見這么高的頻率,所以我們一般把20kHz這個點進行大幅度的衰減,而16kHz這個頻率點實際上很重要,如果把它衰減了,那么高音里的那種金光四射感覺就會沒有了。整個高頻段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頻段產生回輸時,由于其頻率很高,雖然人耳聽覺上不會覺得太明顯,但持續的回輸會對高音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不要掉以輕心,要認真處理。
效果器四段均衡對人聲特性的影響:頻段聽覺感受過低半滿過高6K-20KHz韻味失落,失去個性色彩鮮明,富有表現力尖噪,嘶啞刺耳
600-6KHz暗淡,朦朧明亮,清晰呆板,楞
200-600Hz空虛,無力圓潤,有力度生硬,不自然
20-200Hz蒼白,單薄豐滿,混厚有空間渾濁不清
人聲各段落不同頻率的聲音特性:頻率過低豐滿過高
效果器16-20KHz韻味失落,色彩失落缺乏音色表現力靠人體顱骨傳導感受聲音的韻味,色彩富于音色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