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市萊安科技有限公司>>無線視頻監控>>遠程無線監控系統>> LA萊安森林防火遠程無線監控解決方案
萊安森林防火遠程無線監控解決方案方案概述
隨著基于擴頻技術的無線局域網技術的迅速發展,802.11N傳輸技術突破了傳統a/b/g低速率傳輸容量的瓶頸,實現百萬高清視頻、音頻,數據無線傳輸集成應用得到了飛躍性發展。
萊安森林防火遠程無線監控解決方案無線遠程網絡視頻監控系統能將視頻、音頻、數據集合在一起通過無線寬帶網絡傳輸設備進行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無線傳輸,是一套集視頻監控、聲音監控、環境檢測數據、報警、資料存儲和查詢、站點集中管理等一體的高級多媒體監控管理系統。系統應基于TCP/IP協議,視頻采用H.264編碼技術,實現百萬高清的視頻信號。實現單播、廣播、組播功能,將監控的功能與網絡技術*結合,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無線產品具有體積小、功能強、易管理、易操作、易安裝,網絡遠程管理等特點。
4、 支持網絡高分辨率:隨著網絡高清的迅速發展,高清視頻監控已經成為主流,基于802.11n傳輸技術能zui大支持高清網絡視頻傳輸要求。
2.1、技術概括
該系統應能完成對監視區域的人員、設備運行、現場四周全過程的跟蹤及視像記錄,尤其是一些重點防范區域的全部人員活動、工作情況。
*性
選用*的無線網絡設備和技術,使網絡在今后一定時期內保持技術上的*性。
開放性
網絡設計及網絡設備選型遵從、國內標準,使網絡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本方案所選用的產品能夠與當前網絡設備兼容或提供相應接口。
安全性
系統將利用多SSID、VLAN隔離、支持多種認證方式等功能為系統提供安*方案,同時為以后進一步的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接口。
可管理性
網絡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這點對無線局域網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無線局域網設備多半鋪設在人員不容易到達的地方。遠程監控、遠程升級、準確判斷故障等功能能夠使網絡管理人員能方便及時地掌握諸如網絡拓撲結構、網絡性能統計、網絡故障等信息,能簡便地對網絡進行統一配置和調整,確保網絡工作在良好狀態。
可拓展性
網絡設計在充分考慮當前情況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今后業務發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級和擴充的可能性,在每個覆蓋區域內,我們將保留一定的信道以便今后擴展。
2.2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系統組成
整個無線數字監控系統有三部分組成:前端監控、數據回傳、終端落地。前端監控主要就是負責各個景區重點位置的監控。數據回傳分為兩個步驟:就近匯聚、主干傳輸;就近匯聚是把多個節點的數據匯集到一個節點上再通過該節點回傳數據管理中心。終端落地指數據回傳至管理中心后數據的接入。
系統功能
無線數字監控系統除了體現出數字監控系統的功能外還突出了無線傳輸功能;即遠程控制攝像機、遠程實時監控、遠程實時通話、無線入網、多用戶接入、多鏈路傳輸等。
2、3系統設計依據
JGJ/T 16-92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
GB50198—94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J79-85 《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
GBKJ-90 《通信系統機房設計》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4-95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J232—8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93—86 《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92DQ5 華北標辦《建筑電氣通用圖集》
GA/T 70—94 《安全防范通用圖形符號》
GBJ115—87 《工業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7401—87 《彩色圖象質量主觀評測方法》
其他有關弱電技術設計要求和規范
3.1無線傳輸解決方案
需求情況:
現需要重要區域進行實時監控,此范圍為6公里,一共需要安裝4臺網絡高清攝像機,發射到中轉點距離3公里,中轉點到監控中心距離3公里。由于現場環境的受限,需采用無線監控視頻傳輸方式將視頻信號及其他的信號傳回到監控中心,建議采用數字微波。
林區森林防火4個監控點共需安裝4臺130萬高清網絡攝像機。由于距離遠,不宜鋪設線纜,需采用無線方式將監控視頻傳回到監控中心。監控點到中心機房距離為6公里,在3公里處有山阻擋。
按照現場環境和傳輸要求,在有障礙的山頭設立中轉點。前端每臺攝像機用1臺5830s無線網橋將監控信號傳至中轉點,中轉點用1臺LA-5810N無線數字網橋外界90度雙極化定向天線接收。
中轉點接收端收后接入交換機,再用1臺LA-5838無線數字網橋回傳監控中心,中心對應用1臺LA-5838接收,再接入交換機,即可絡硬盤錄像機保存數據,再進到顯示器進入監控中心。
方案系統示意圖:
全國24小時招商(銷售): 0755—86180065
國內招商業務: <穆小林>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