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ref="/css/property.css"/>品牌 | Mexcel麥越 | 檢測原理 | PID原理 |
---|
價格區間 | 5萬-10萬 | 典型配置 | TVOC檢測儀 |
---|
儀器種類 | 在線分析 | 產地類別 | 國產 |
---|
應用領域 | 環保,化工,農業,石油,能源 |
|
|
---|
一、在大氣科學家眼里,VOCs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直接效應,更多的是間接效應。院士唐孝炎老師表示,VOCs是一大類化合物的總稱,它在大氣中實際包含了成千上萬種微量有機揮發物,比如目前科學家在VOCs中能分辨出的,就有正構烷烴、支鏈脂肪酸、正構烷醇、脂肪二元酸、芳香多元酸、多環芳烴(PAHs)、異構烷烴、三酮類化合物等幾百種。
一旦出現細粒子污染的灰霾天氣,近地大氣中的細粒子一直不在產生光化學反應,生活在地面的人群和其它動植物,則一直不在呼吸交換氣體,于是造成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人體沉積,人體健康受損。(voc在線監測設備PID原理)
二、當居室中VOCs濃度超過一定濃度時,在短時間內人們感到頭痛、嘔吐、四肢乏力;嚴重時會抽搐、昏迷、記憶力減退。VOC傷害人的肝臟、腎臟、大腦和神經系統。居室內VOC污染近年來已引起各國重視。
VOCs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膚過敏,使人產生頭痛、咽痛與乏力,其中還包含了很多致癌物質。
中國新頒布的《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室內空氣中TVOCs的含量,已經成為評價居室室內空氣質量是否合格的一項重要項目。在此標準中規定的TVOC含量為Ⅰ類民用建筑工程:0.5mg/立方米、Ⅱ類民用建筑工程:0.6mg/立方米。
三、M-2060 PID無組織排放系統是一款基于PID光電離子技術的在線監測的產品,符合污染源在線監測和環境質量自動監控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產品由氣樣、預處理檢測單元、數據采集、處理和傳輸子系統組成,氣體通過蠕動泵抽取進入檢測單元,由數據采集和處理單元計算污染物排放濃度,為目前環境監管、企業監控過程提供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voc在線監測設備PID原理)
測量時間0.1min(最短測量時間),1min(標準測量時間),(1-9999)秒任意設定
TVOC 測量范圍:0-100mg/m3;分辨率:0.01mg/m3;響應時間:<45s;單位:mg/m3
數據采集傳輸數據有效傳輸率斷點續傳配合平臺數據補遺,保證數據有效傳輸率≥95%
遠程控制支持遠程校時、遠程重啟、遠程設置、遠程升級
接口具備RS485/RS232口、模擬量扣、網口、擴展接口
WIFI便利通道支持手機或PAD端的數據查詢、設備故障查看和快速校準功能
傳輸網絡自動實時上傳數據,可選3G/4G/VPN/wifi
箱體及供電箱體材質Q235噴塑箱體、不銹鋼箱體可選
支架高度標配高度4.5m,法蘭連接(1m地下固定,2*1.5m+1*0.5m),高度可0.5m/1m/1.5m組件選配
整機適應性靜電放電抗擾度符合GB/T17626.2-2006標準的要求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符合GB/T17626.3-2006標準的要求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符合GB/T17626.4-2008標準的要求
浪涌(沖擊)抗擾度符合GB/T17626.5-2008標準的要求
完善空氣質量的監測機制,監督減少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的排放量,提高空氣質量。
系統實時監測固定源TVOC排放的濃度值,監測數據自動上傳到監控中心和企業終端設備,降低了外檢人員的數量和勞動強度。
(3)信息化管理,為固定源TVOC排放的治理及提供數據
監測數據實時上傳,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及可追溯性。
無組織排放監測需根據當地污染排放規律、地理位置及氣象等綜合因素,在場地四周、主導風上下風向及重點無組織排放區域進行布點。
(該設備均配備了三米高的立桿,可根據風向實時轉移點位)
上海在我國東南沿海,而且是在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天是從蒙古高壓吹來的西北季風。加上現場的實際工況,布點建議如下,共三個點位。
七、上海麥越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M-2060 PID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系統采用創新型的光離子化檢測技術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實時在線監測。根據不同行業的應用環境及排放特點,可進行定制及組合設計。該系統利用物聯網及無線通信等技術,是一套高性能的集VOC濃度監測、數據采集和數據傳輸為一體的系統;可進行不同時空、不同維度的圖文一體化的VOC排放狀況分析,為VOC排放的長效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支持多客戶端的監控,使用維護成本低。
整套系統結構簡單、動態范圍廣、實時性強、組網靈活、運行成本低,同時系統采用模塊化結構,組合方便,根據客戶需求有所增減;并且能夠與企業內部的DCS通訊。
八、上海麥越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環境質量監測,環境監測設備的。公司依托上海交大、華東理工、上海大學等高校專家教授,開展校企合作、環保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