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武漢凱迪正大電氣有限公司>>技術文章>>KD-214A帶電電纜識別儀的操作
KD-214A帶電電纜識別儀的操作
1.基本操作
發射機長按POWER鍵開關機。按MODE1鍵進入卡鉗耦合輸出模式,按MODE2鍵進入直連輸出模式;開機默認工作在卡鉗耦合輸出模式,LCD顯示屏顯示發射頻率,當前電池電量和脈沖信號信息。按UP鍵和DOWN鍵可以切換發射頻率。在直連輸出工作模式下,LCD顯示屏顯示當前電池電量和脈沖信號信息。按LAMP鍵開關LCD背光燈。
接收機短按POWER鍵開關機,LCD顯示功能菜單頁面,若開機后LCD不斷黑屏,可能電池電量不足,請充電。本儀表開機在無任何操作的情況下,1小時后自動進入預關機狀態,30秒后自動關機,按下任意按鍵可退出預關機狀態,儀表可繼續工作。
接收機開機后進入功能選擇界面:帶電電纜識別、停電電纜識別、電壓電流測量。按左右箭頭鍵可切換選擇,按ENTER鍵確認進行當前選擇并進入相應界面。按ESC鍵退出當前界面返回上級界面。按上下箭頭鍵可以調節LCD背光亮度。
開機后第一次選擇進入帶電電纜識別時,會出現以下狀況:
1、儀表內沒有保存的標定數據,儀表正常進入帶電電纜識別界面;
2、儀表內有保存的標定數據,則會進入刪除界面。提示:“是否刪除所有標定數據"。通過按左右箭頭鍵選擇“是“或“否"。選擇“是"再按ENTER鍵,則會刪除之前保存的所有標定數據;選擇“否"按ENTER鍵,則不會刪除保存的標定數據。做出選擇后,儀表自動切換到帶電電纜識別界面。如不做選擇,可按ESC鍵返回功能選擇界面。
要識別新的電纜,必須全部刪除之前已保存的標定信息,對新電纜重新標定。刪除已存的標定信息界面如下:
接收機進入帶電電纜識別界面,屏幕上方方框顯示線纜編號,左側方框分別顯示標定狀態、頻率和增益;右側方框分別顯示測量電流,標定電流,電流方向和識別結果;下方方框顯示電池電量信息;通過按上下箭頭鍵可以依次選中線纜編號選框,標定選框,頻率選框和增益選框;
選中線纜編號選框,按左右箭頭鍵更改線纜編號L1~L10;
選中標定選框,按ENTER鍵標定線纜;
選中頻率選框,按左右箭頭鍵調節頻率大小625Hz,1562Hz,2500Hz和10000Hz;
選中增益選框,按左右箭頭鍵調節增益強度1dB,10dB和20dB。
帶電識別界面介紹:
接收機進入停電電纜識別界面,屏幕上方方框顯示信號幅度大小,左側方框顯示電流大小和方向,右側方框顯示當前識別狀態,下方方框顯示增益強度和電池電量信息;按左右箭頭鍵調節增益強度1~3檔,第3檔位信號放大*。
停電識別界面介紹:
接收機進入電壓電流測量界面,屏幕顯示交流電壓大小、交流電流大小、交流電流頻率和電池電量信息。
2.發射機操作
注 意 | 有電,危險!必須由經培訓并取得授權資格的人員操作,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則,否則有電擊的危險,造成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壞。 |
在進行停電電纜識別(使用直連輸出)時,請確認目標電纜已經停電,兩端的導體線芯已經與系統分開。 | |
在進行帶電電纜識別(使用卡鉗耦合輸出)時,不需對目標電纜做任何操作,管線兩端護層必須保證良好接地。 | |
嚴禁在發射鉗發射信號時,強行打開發射鉗,以免造成機器損壞。應當在發射機關機后,再開合發射鉗。 |
直連輸出模式下的線纜電壓檢測
在進行停電電纜識別前,先將紅黑鱷魚夾接入待測的線纜中。然后再通過操作發射機,切換到直連輸出模式,此時發射機會對紅黑鱷魚夾兩端的電壓(線纜電壓)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到電壓大于50V,則發射機不會輸出脈沖信號,并發出報警聲,在這種狀況下,用戶是無法進行停電電纜識別的。如果檢測到的電壓少于50V,發射機在倒數5秒后輸出脈沖信號,此時用戶可以進行正常的停電電纜識別。
注意:發射機只有在切換到直連輸出模式時的前5秒內對線纜進行電壓檢測。因此用戶必須先使用紅黑夾子接入電纜,再切換到直連輸出模式,從而讓發射機檢測到外部的線纜電壓,以免損壞發射機。
2.1.停電識別儀器自檢試驗
停電電纜識別:發射機采用直連法加載信號,已停電的電纜不能有超過50V的對地電壓,若超過50V,發射機將不會輸出信號,即不能進行停電識別操作,避免發射機損壞。
停電電纜識別采用直連法, 將發射機的紅色輸出端直接接到金屬電纜上,發射機的黑色輸出端接地,將發射信號直接注入金屬電纜,金屬電纜遠端需接地,金屬電纜近端不能接地。直連法適用于電力電纜、通信電纜、陰極保護管道測試點或其它接入點,以及有長線特征的連續性金屬結構等。直連法能夠得到最大的發射電流,條件允許盡量采用直連法。
停電電纜識別儀器自檢試驗方法:
1、在把發射機的紅黑連接線接到電纜上之前請檢查發射機的狀態。
2、把紅色鱷魚夾測試線和黑色鱷魚夾測試線連接到發射機相應的插座上,把紅色鱷魚夾和黑色鱷魚夾短接,形成回路。
3、發射機開機,按MODE2鍵切換到直連輸出模式。
4、手持接收機開機,進入Poff cable test停電電纜識別模式,將柔性電流鉗卡住紅色連接線,注意發射機信號輸出紅色正端沿柔性電流鉗上的箭頭方向輸入。
5、手持接收機增益設為1級,接收機液晶上信號幅度框標尺顯示在10左右,信號幅度為綠色。識別結果框顯示“綠色打√圖標",表示為目標電纜,并伴有“嘀-嘀"提示音。增益設為2級以上,手持接收機信號幅度框刻度標尺顯示在100以上,幅度條為綠色,表示發射機正常工作。若柔性電流鉗以反方向接入(發射機信號輸出黑色負端沿柔性電流鉗上箭頭方向輸入),手持接收機液晶上信號幅度框為紅橙色,識別結果框顯示“紅色打×圖標",沒有提示音,表示為非目標電纜。
6、發射機電池電量檢查:按下開機鍵,LCD實時顯示電池電量,當電池電壓低于約9.5V時,電池電量不足圖標顯示,提示需要給電池充電。
停電識別自檢參考圖:
2.2停電電纜識別的接線方法
2.2.1. 芯線和大地相接(強抗干擾,推薦使用)
1、拆開電纜兩端的接地銅辮子(如果有困難,可以只拆開近端的)。
2、發射機黑色測試線接大地網或使用接地針接地,使用接地針時盡量插入肥沃或潮濕的泥土中,以降低接地電阻值保證測試的電流幅值更大,更容易識別。
3、發射機紅色測試線接電纜線芯,接一相即可。
如果識別故障電纜,紅色測試線要接在絕緣電阻最高的那一相上。需要先做導通試驗,確保該相沒有斷線。如果是故障電纜,故障點處一般燒毀的很嚴重。使用電纜故障測試儀的高壓單元,采用周期放電模式給故障相施加高壓脈沖。故障點處會發出響亮的放電聲、并伴有放電火花。這種情況就沒有必要使用本儀器識別了。
4、把紅色測試線所接的那一相線的遠端(接收端)接地,推薦使用接地針接地,接地針不能與原地網接觸,盡量遠離原地網,避免在電纜上引起地線回流干擾。
接線參考圖:
無論是單芯或三芯電纜,如果兩端有接地銅辮子,請務必按照以下圖示接線:電纜兩端的鎧裝和銅屏蔽的接地線要斷開。
如果目標電纜沒有銅屏蔽和鎧裝,請按照下面的圖示接線:
芯線和大地相接的方法使用較繁瑣,但目標電纜上的有效電流最大,且不易受鄰近電纜干擾,若電纜絕緣好,發射電流就更不會流到交叉的其他金屬管線上,所以在特別復雜的環境應優先采用本方法。
由于芯線和大地之間存在電阻和分布電容,隨距離的增加,電流會逐漸減小。但若接地良好,可以不予考慮。
2.2.2. 護層和大地相接(有潛在問題,不建議使用)
1、拆開電纜近端的接地銅辮子,低壓電纜的零線和地線的接地也應解開,對遠端處的接地銅辮子保持接地。
2、發射機黑色輸出端連接黑色測試線再接到近端的接地針上,芯線懸空(近端接地用接地針)。
3、發射機紅色輸出端連接紅色測試線接護層。
接線參考圖:
發射機電流流經屏蔽層,在遠端的進入大地,再經過大地返回到發射機。同樣,由于屏蔽層和大地之間存在電阻和分布電容,隨距離的增加,電流會逐漸減小。
潛在問題:若護層(鎧裝和銅屏蔽)外部的絕緣層有破損,部分電流將由破損點流入大地形成分流,造成破損點后的電流突然減小影響接收。
2.2.3. 芯線和護層相接(接線簡單,但難以排除鄰線干擾)
1、不用拆開電纜兩端的接地銅辮子,護層接地。
2、近端發射機紅色輸出端連接紅色測試線再接芯線的一端,發射機黑色輸出端連接黑色測試線接到護層。
3、對端遠處的芯線和護層短路。
接線參考圖:
如果是單條電纜敷設,信號自發射機流經芯線,再經護層和大地兩個回路返回。因為護層(鎧裝及銅屏蔽層)由連續金屬組成,電阻很小;大地回路由于存在兩端接地電阻,再加土壤電阻,總阻值較大;另外由于芯線-護層回路和護層-大地回路存在互感,通過電磁感應也能夠在護層-大地回路產生感生電流。導致有效電流大幅減少,信號較弱,而且有效電流中含有感應電流成分,目標電纜和鄰近管線的感應信號相位相同,有可能無法根據電流方向排除鄰線干擾。
如果存在同路徑敷設(兩端位置均相同)的其他電纜,則返回電流主要被幾條電纜的護層分流。導致各條電纜信號相差不大,難以僅靠接收電流大小區分。
2.3. 帶電識別儀器自檢試驗
帶電電纜識別采用卡鉗耦合法,適用于方便鉗夾的電纜,特別適合電力電纜,不用直接接觸電纜的金屬線芯或金屬接地線,只要管線兩端都接地即可使用。卡鉗耦合發射信號的優點在于使用方便,不用跟管線進行電氣連接,對管線的正常運行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而且能夠減少對其他管線的感應;缺點在于耦合出的電流小于直連法,尤其是要求管線兩端必須接地良好,有些管線不能滿足此要求(耦合電流小于0.3mA時不能使用)。
帶電電纜識別儀器自檢試驗方法:
1、把紅色發射電流鉗航空插頭插入到發射機的航空插座上;將一條紅色鱷魚夾的線首尾相接,形成一個回路,作為自檢測試;紅色發射鉗卡住該測試線。
2、發射機按POWER鍵開機,按MODE1鍵切換到卡鉗耦合輸出模式(Pon cable test帶電電纜識別),輸出頻率為2500Hz。
3、手持接收機開機,通過菜單進入Pon cable test帶電電纜識別模式,增益設為1dB,頻率檔設為2500Hz。
4、將柔性電流鉗卡住測試線,柔性電流鉗要離發射鉗盡量2米以上,防止接收干擾。
5、待手持接收機液晶屏左側方框顯示電流30.0~50.0mA,有“"圖標指示,則按照下文接收機操作中的標定操作進行標定。
6、標定后,測量電流和標定電流的比值框顯示75%~135%;電流方向框顯示綠色箭頭指向右側,識別結果框顯示“綠色打√圖標",并伴有“嘀-嘀"提示音,表示為目標電纜。
7、將柔性電流鉗與之前卡住測試線時的方向相反接入,則電流方向框顯示紅色箭頭指向左側,識別結果框顯示“紅色打×圖標",沒有提示音,表示為非目標電纜。
8、增益設為10dB,檢測電流顯示80.0~100mA; 增益設為20dB,檢測電流顯示180~200mA。
9、通過觀察接收機的電流大小、電流比值、電流方向和識別結果是否符合以上要求,則可判斷發射機工作是否正常。
帶電識別自檢參考圖:
2.4. 帶電電纜識別的接線方法
2.4.1. 卡鉗耦合法(結果明確、強抗干擾)
卡鉗耦合法接線步驟:
1、無需對被測電纜進行任何操作,直接將發射電流鉗卡在電纜上測試。
2、電纜護層兩端必須良好接地,否則耦合電流隨接地電阻的增大而減小。
3、如果兩端護層沒有接地或護層中間斷開,則不可以使用卡鉗耦合法。
4、發射鉗卡入線纜時,鉗上的箭頭方向指向電纜的末端。
5、標定時,接收鉗與發射鉗盡量保持2米遠。
2.4.2. 發射頻率的選擇
由于帶電電纜具有一定的感應電流信號,會對接收信號產生干擾。
故選擇不同的發射頻率,讓接收機達到最佳接收效果。一般默認使用2500Hz作為發射頻率,可完成大部分測試;其次使用1562Hz;625Hz適用于長距離管線識別,因低頻信號傳播距離長,但是625Hz的抗干擾較弱;10000Hz的電流不具有方向性,無法排除鄰線干擾。所以不推薦使用625Hz和10000Hz(請參考3.2.4. 10000Hz識別說明),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才選擇性使用。
發射機頻率選好后,接收機的頻率要一致,必須在同頻率下標定。
注意:使用任何頻率都要確保電纜和管線接地良好,如果接地回路總電阻超過200歐姆時將無法識別。接收器測試到的發射電流信號越大,表示接地回路的總電阻值越小,接地越好;接收器測試到的發射電流信號越小,表示接地回路的總電阻值越大,此辦法可以粗略判斷接地狀況的好壞(耦合電流小于0.3mA時不能使用)。
接線參考圖:
發射鉗和接收鉗之間不應有接地母排。
本方法適用于普通三相統包運行電纜的探測。發射機輸出接卡鉗,將卡鉗卡住電纜本體(注意不能卡接地線以上部分),卡鉗等效為變壓器的初級,電纜金屬護套-大地回路等效為變壓器的次級(單匝),次級耦合電流的大小與回路電阻(主要是兩端的接地電阻)密切相關,電阻越小,電流越大,如果接地回路總電阻超過200歐姆時將無法識別。電纜通過卡鉗耦合得到的電流較小,為加強探測效果,接收機增益調至最大,耦合電流小于0.3mA時不能使用。
本方法不適于識別超高壓單芯運行電纜。由于單芯電纜芯線流過的工頻電流很強,而且沒有三芯統包電纜的三相抵消效果(對外表現為相對很小的零序電流),如果將卡鉗卡住電纜本體,則很容易造成卡鉗的磁飽和,無法正確接收電流信號。
3.接收機操作
注 意 | 有電,危險!必須由經培訓并取得授權資格的人員操作,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則,否則有電擊的危險,造成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壞。 |
危險!電壓測量不能用于測量超過600V的電壓線路,否則有電擊危險,造成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壞。 | |
電纜識別涉及人身及設施安全,必須在儀器給出結果的基礎上,先根據各種現場信息(如電纜直徑等)進行排除,剩余的要充分分析各條并行電纜的電流大小和方向的區別,最后作出判斷。 | |
接收器測試交流電壓時:先將測試線連接到儀表上,再將測試線連接到被測試線路中進行測試,類似萬用表測試電壓。 | |
線纜識別時:請確認柔性電流鉗上的箭頭指向電纜遠端(電纜芯線接地的那一端),即脈沖電流信號正輸入端。 | |
儀器的正確判斷建立在正確的操作上,請務必保證接線方式以及標定操作的正確性,標定好后不要改變儀器的輸出頻率及接收放大的倍數,否則必須重新標定。 | |
帶電電纜識別進行標定時,柔性電流鉗要離發射鉗盡量保持2米以上,防止接收干擾。 | |
測試完畢后須先將儀表關機,再將測試線撤離被測線路,才能從儀表上拔出。 |
3.1. 標定
接收機可以預先標定10條電纜,或對同一條電纜標定10種信號。
對同一條電纜,可以選擇不同頻率、不同增益進行多種數據標定,工作人員到遠端后,通過電話方式告知近端的操作人員更改發射機的發射頻率,使之與預先標定的各數據保持一致后,再通過接收機進行識別,這樣操作人員不用來回跑動標定,提高效率。
帶電電纜識別需要接收機首先在目標電纜的已知位置測量其電流大小和方向后,作為比較的基準,在未知點的測量結果與基準比較,作出識別正確或錯誤的判斷。測量并記錄檢測電流及電流方向的過程即為標定。
在靠近發射機,又確保不會受其干擾的位置進行標定。對于卡鉗耦合發射信號,應離開發射卡鉗盡量2m遠,將柔性電流鉗卡住目標電纜。
發射卡鉗方向上的箭頭和柔性電流鉗上的箭頭都指向電纜末端時進行標定,這樣接收的信號最大。每種信號標定好后不要改變儀器的輸出頻率及接收放大倍數,否則必須重新標定。
在帶電電纜識別界面,選擇合適的頻率和增益,使檢測電流顯示不小于0.3mA,標定狀態框顯示“"圖標,顯示穩定,即可進行標定操作:
初始標定:接收機開機沒有進行過標定,默認進入預標定狀態,識別結果框顯示“"圖標,表示詢問是否進行標定;首先通過按上下箭頭鍵選中標定選框,再按下ENTER鍵進行標定。待標定狀態框顯示“OK"圖標,識別結果框顯示識別結果,表示標定成功。
注意:標定成功后,頻率和增益檔位則不能通過按鍵改變。
重新標定:接收機已經進行過標定,則需要按ESC鍵退出當前帶電界面,再按ENTER鍵重新進入帶電界面。此時界面提示:“是否刪除所有標定數據",通過按左右箭頭鍵選擇“是",然后按ENTER鍵,則之前標定的數據就會被刪除,可以重新對線纜進行標定了。如果無需重新標定,則選擇“否"。
多線纜標定:通過初始標定的操作完成第一條線纜(線纜編號為L1)的標定后,使用噴漆或其他方法在該線纜上做上L1的記號(便于分辨);然后將發射機的耦合發射鉗和接收機的柔性接收鉗卡住第二條線纜。操作接收機的上下箭頭鍵選中線纜編號框,按左右箭頭鍵選擇第二個線纜編號,如L2。當選中第二個線纜編號時,該編號所對應的識別界面為未標定的狀態,此時用戶就可以按照初始標定的步驟對第二條線纜進行標定。同樣標定后,使用噴漆或其他方法在該線纜上做上L2的記號。
如果要標定第三條電纜或更多電纜,則同樣的按照之前的步驟,將耦合發射鉗和柔性接收鉗卡住第三條電纜,操作接收機選擇第三個線纜編號后,進行標定操作,做上記號,以此類推。
每個頻率,每個增益,每個線纜編號都有各自的標定操作。標定好后,在進行遠端線纜識別時,必須通知近端操作人員,發射頻率與標定的頻率一致,接收的放大倍數與標定時的放大倍數保持一致,不要隨意改變儀器的發射接收頻率及接收放大倍數,否則必須回到線纜的近端重新進行標定。
對另一條線纜進行識別標定時,通過多線纜標定的操作對新的識別電纜進行標定。或者使用同一個線纜編號,通過重新標定操作來對新的電纜進行標定。
對同一條電纜,可以組合不同頻率、不同放大部數進行參數標定,對同一條電纜可以標定10種組合參數。例如L1編號標定頻率為2500Hz,增益10dB;L2編號標定頻率為2500Hz,增益20dB;L3編號標定頻率為625Hz,增益1dB;此時的L1、L2、L3指的同一條電纜。本方法的好處是有些電纜可能太長或接地回路阻抗大,一種頻率或增益無法識別,需要換另一種頻率或增益才能識別,多種組合參數標定好后操作人員就不用來回跑。
3.2. 帶電電纜識別
把Φ200mm柔性電流鉗按照圖示箭頭方向依次環繞在各條電纜上。
卡鉗耦合法適用于管線外露,但無法(或不允許)接觸其金屬部分,而且管線兩端都接地良好的情況(特別適用于電力電纜)。
3.2.1. 識別步驟
A、確認發射機卡鉗耦合輸出正常
請嚴格按照發射機說明書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B、近端識別確認
帶電電纜識別時:發射耦合鉗卡在線纜近端,箭頭方向指向線纜遠端,柔性電流鉗要離發射鉗盡量2米以上卡住線纜,防止接收干擾,柔性電流鉗接口上的箭頭指向電纜遠端,調節頻率使之與發射機上的發射頻率一致,增益調至最大,待檢測到的電流為最大值,有“" 圖標指示;可嘗試切換頻率和增益使之達到最佳的測量效果。按照上述的標定操作步驟進行標定;標定后,測量電流和標定電流的比值框顯示75%~135%,電流方向框顯示綠色箭頭指向右方,識別結果框顯示“綠色打√圖標",并伴有“嘀-嘀"提示音。
注意:這一步可以確認采用什么增益和什么頻率合適。
使用卡鉗耦合到管線上的電流遠小于直連法,應盡量使用最大增益。卡鉗耦合法無法顯示耦合到管線上的電壓和電流。
3.2.2. 帶電電纜目標識別
標定成功后,將發射機留在原地,不要關閉接收機。離開標定點后,不能更改標定,不能改變接收機的頻率及增益。到達遠端需要識別的位置,將柔性卡鉗卡住電纜,逐一識別。
注意柔性卡鉗的方向箭頭保持指向電纜末端。
如果卡住的是目標電纜,則其檢測電流和標定電流相差不大,可測出電流方向,并符合以下判定標準:
l 檢測電流不小于0.3mA。
l 檢測電流大于標定電流值的75%,且小于135%。
l 電流方向顯示綠色箭頭指向右方。
l 當頻率檔位為10000Hz時參考3.2.4. 10000Hz的識別說明
滿足上述條件,則說明是目標管線,識別結果顯示為“綠色打√圖標",接收機伴有“嘀-嘀"提示音。 若不符合以上判據,說明是鄰近的其他管線,識別結果顯示為“紅色打×圖標"或“黑色?圖標",沒有提示音,為非目標電纜。
3.2.3. 多線纜識別
1、在線纜的近端通過上述3.1多線纜標定的方法標定多條線纜,并給多條線纜做上相應的記號;
2、將發射卡鉗重新卡到第一條標記的線纜(做了L1記號的線纜),操作接收機選中線纜編號選框,選擇L1編號,來到線纜的遠端需要識別的位置,按照上述3.2. 2. 帶電電纜目標識別的步驟和判定標準識別出L1編號所對應的線纜,在該線纜上做上相應記號;
3、通過手機聯系近端的用戶,要求其將發射卡鉗卡在第二條標定的線纜上(做了L2記號的線纜),操作接收機選擇L2編號,繼續按照線纜識別步驟識別出L2編號所對應的線纜,并做上相應記號。以此類推,從而依次識別出多條線纜。
帶電識別常見問題分析
如果兩條或幾條電纜均顯示“綠色打√圖標",或者全部顯示“紅色打×圖標或黑色?圖標",且觀察測量電流值相差不大,電流方向一致,則必須引起特別注意,不要輕易下結論,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發射機接線方法有誤,以下幾種錯誤應首先檢查:
l 標定不正確或沒有等檢測電流信號穩定時進行標定。
l 電流卡鉗方向倒置(與標定時的方向相反)。
l 識別中沒有卡目標電纜,而是只卡了幾條鄰線。
l 發射機頻率和接收機的頻率不一致。
l 標定時的增益與識別時的增益不一致。
l 檢測電流小于0.3mA。
l 目標電纜破損或已斷開。
l 卡鉗鉗口有污物,擦干凈后重新標定、識別。
l 標定好后,接收機的接收頻率和增益被改變了沒有重新標定。
l 接收機上的線纜編號與發射機卡住的線纜記號不一致。
如還不能判斷,請將目標電纜停電,使用停電電纜識別的方法進行識別!
3.2.4. 10000Hz識別說明
注意:10000Hz檔位的識別需要人工進行識別,識別的結果只能用作參考,不能作為最終的識別結果。在進行該線纜更換或者其他作業時,還需要在線纜斷電的情況下,使用本儀器的停電電纜識別功能對該線纜的測試結果進行再次驗證。
1、接收機調至10000Hz檔位,在這個檔位做電纜識別是不需要標定的;
2、發射機調至10000Hz檔位,發射鉗會間斷性的發出聲響;
3、觀察接收機的液晶右下方顯示的結果圖框,通過人工分析出識別的電纜:
a.卡在目標電纜上,屏幕右側電流框間斷顯示電流值,右下方結果圖框顯示只有3個等間隔的紅點線,每條線間隔4個空格,并且按照這個規律不斷的循環顯示。這個是理想的狀態,接收信號正常:
b.卡在非目標電纜上,屏幕右側沒有電流值顯示,右下方結果圖框沒有紅點線顯示。
c.卡在非目標電纜或者干擾電流較大的電纜上,屏幕右側電流值顯示大小不穩定,右下方結果圖框紅點線顯示大于或小于3條,每條紅點線顯示的間隔不一定,或者每次顯示的結果都不一致。這些情況都不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3.3. 停電電纜識別
把Φ200mm柔性電流鉗按照圖示箭頭方向依次環繞在各條電纜上。
以下接線圖適合于目標電纜為停電電纜的現場識別,請確認柔性電流鉗上的箭頭指向電纜遠端(電纜芯線接地的那一端),即注意脈沖編碼電流信號正輸入的方向。
在進行帶電識別或停電識別,不要將柔性電流鉗的線圈接口處靠近線纜進行測量,以免造成誤差。
注意:請勿將線纜靠近線圈接口處進行測量,以免造成誤差。
3.3.1. 識別步驟
1、確認發射機直連輸出正常
請嚴格按照發射機說明書中的要求進行自檢。
2、近端識別確認
停電電纜識別時:在發射機一端用柔性電流鉗卡住電纜有鎧裝或銅屏蔽的部位(如果有困難,就卡住發射機的紅色連接線);柔性電流鉗接口上的箭頭指向電纜遠端;調節增益,信號幅度框有綠色信號向右動態指示,幅度在10~100之間。電流方向框顯示綠色箭頭指向右方,識別結果框顯示“綠色打√圖標",并伴有“嘀-嘀"提示音,為目標電纜。
注意:這一步可以確認采用多大的增益合適,發射機輸出信號強,接收機所用的增益就小。
3.3.2. 增益調節
按左右箭頭鍵分別用來減小或增大增益,1-3級,第3級*,按動左右箭頭鍵時,接收機內的信號增益會隨之改變,屏幕下方方框的光標也會移動到相應的增益大小數字上。
3.3.3. 停電電纜目標識別
在需要識別的地方,讓柔性鉗上的箭頭指向遠端,用柔性電流鉗依次卡住每一根電纜,觀察液晶,等待顯示測量結果。當信號幅度框有綠色信號向右動態指示,幅度在10~100之間。電流方向框顯示綠色箭頭指向右方,識別結果框顯示“綠色打√圖標",并伴有“嘀-嘀"提示音。證明這條電纜就是目標電纜;當信號幅度框有紅色信號向左動態指示,電流方向框顯示紅色箭頭指向左方,識別結果框顯示“紅色打×圖標",沒有提示音,則說明這條電纜為非目標電纜。若信號幅度框沒有信號幅度指示,電流方向框沒有箭頭顯示,識別結果框顯示“黑色?圖標",沒有提示音。則說明沒有檢測到電纜或這條電纜為非目標電纜。
停電識別常見問題分析
如果兩條或幾條電纜均顯示“綠色打√圖標",或者全部顯示“紅色打×圖標或黑色?圖標",且觀察信號幅度相差不大,電流方向一致,則必須引起特別注意,不要輕易下結論,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發射機接線方法有誤,以下幾種錯誤應首先檢查:
l 柔性電流鉗上的箭頭沒有指向線纜的末端。
l 發射機上的紅色線和黑色線沒有接到相應的接口上。
l 紅色連接線沒有接線芯或護層,而是接到地。
l 識別中沒有卡目標電纜,而是只卡了幾條鄰線。
l 發射機的接線方法選用不當。
l 目標電纜破損或已斷開。
l 增益沒有調到合適的級別。
如果還不能判斷,請使用其他停電電纜識別的方法進行識別!
3.4. 電壓測量
1、接收機開機進入V/A test電壓電流測量模式。
2、將紅色鱷魚夾線接入接收機對應的紅色U端口,黑色鱷魚夾線接入對應的黑色COM端口。
3、紅色線連接電纜線芯,黑色線連接系統地。如果線纜帶有電壓,則液晶顯示當前交流電壓值;如果沒有交流電壓,則顯示0V。
注意:對地測試電壓,請小心觸電或引起其他設備漏電跳閘。該電壓測量可當一般的萬用表交流電壓測量使用,請確認被測電壓不超過600V。
接線參考圖:
3.5. 電流測量
1、接收機開機進入V/A test電壓電流測量模式。
2、接收機連接柔性電流鉗,將柔性電流鉗卡住被測電纜,如果沒有交流電流,則顯示0.00A,如果有交流電則顯示相應的電流值和電流頻率。
注意:將線圈卡入測試電纜時,請小心觸電或引起其他設備漏電跳閘。
該電流測量可當一般的鉗形電流表測量使用,請確認被測電流不超過5000A。測試電流時,被測電纜應靠近柔性卡鉗的中心點進行測量。
接線參考圖: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