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音現象。
常規的擴聲方式有回音,教師可以聽到他們自己的擴聲。而且沒有回音功能的吊麥擴聲會給教師一種沒有聲響的感覺。事實上,二者擴聲音量在學生范圍基本一致。
2.音效位置關系。
常規的音箱位置一般在黑板兩邊,教師在音箱擴音區內,可以聽到音箱放大后的聲音。
教室的側面三分之一處安裝了智能擴聲音箱,向學生的方向45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反饋嘯叫,提高傳聲增益。采用的安裝方式,前排以老師直通的聲音為主,可確保語言的清晰;后排學生接收吊麥擴音,音量不至于過大,保證聲場均勻度。但是教師聽不見音箱擴音,會以為自己的嗓音沒有擴大。
3.使用習慣。
因為以前課堂使用傳統擴聲的關系,使教師在使用吊麥擴聲時只能聽到自己的直達聲,而不能聽到返聽或音箱擴聲,因此從主觀上判斷吊麥擴聲效果不明顯。實際上,通過實驗,教師在使用吊麥時,只要利用平時的音量就能達到擴音效果。
所以,使用吊麥的智能擴音方式有什么優點?
1.可解放教師雙手,充分伸展肢體,沒有任何知覺經驗。
2.根據教師的聲音等級,自動調節,輸出音量。
該音頻處理程序可自適應擴音量,聲壓等級控制在80dB以下,并確保教室內每一個角落的聲音均勻度在3dB以內,以保證語言清晰。
3.在疫情防控期間,與人零接觸,更加衛生。
最終,根據教師的使用偏好,在200多個梯級教室等200多個大型教室內設置多種聲音輸入支援方式(吊麥、臺式麥、無線麥共享),教師可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