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吊麥擴聲的使用過程中,個別老師感覺聲音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導致老師授課時要不斷提高音量,教學效果不如人意。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使用了專業的設備進行現場測試,結果表明智能擴聲吊麥所謂的問題其實是使用者感知上的差異。我們整理了以下幾個要點:
1.返聽現象
傳統擴聲方式具有返聽現象,使老師能聽到自己的擴聲。而無返聽功能的吊麥則會給老師一種沒有被擴聲的感覺。實際上,兩者的擴聲音量在學生區域是基本一致的。
2.音箱位置的關系
傳統音箱位置一般在黑板兩側,老師在音箱的擴音范圍內,可以聽到自己被音箱放大后的聲音。智能擴聲音箱安裝在教室側面三分之一處,呈45度指向學生區域,能有效避免反饋嘯叫,提高傳聲增益。這種安裝方式下,前排學生以教師直達聲為主,可以保證語言清晰度;后排學生接收吊麥擴音,音量不至于過大,保證聲場均勻度。但老師無法聽到音箱擴出的聲音,會認為自己的聲音沒有被擴聲。
3.使用習慣
由于以往上課使用傳統擴聲的關系,導致在使用吊麥擴聲時,老師只能聽到自己的直達聲,聽不到返聽或是音箱擴出的聲音,從而主觀上判斷吊麥擴聲效果不明顯。事實上,經過實測,在使用吊麥時老師只需要用平常的音量即可達到擴音效果。
那么,采用吊麥擴聲方式有哪些優勢呢?
1.可以解放老師雙手,充分舒展肢體,無感知體驗。
2.根據老師的聲壓級,自動調整,輸出音量。
音頻處理器可以自適應擴聲音量,將聲壓級控制在80分貝以下,且確保教室的每個角落聲音均勻度差值在3分貝以內,以保證較高的語言清晰度。
3.疫情防控期間,吊麥與人零接觸,更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