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這個概念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并且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更新,現在的智慧校園可以說是廣為大家所知了,并且在大家日常話題中有著不小的討論度,但是具體在對比中,傳統校園與智慧校園有什么區別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目前的傳統校園亟待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這幾項。1、信息傳遞延時:口口相傳,張榜公布,校園網通知。2、存在空間障礙:無法在校內每個角落設置公用計算機,無法保障校內公用計算機和網絡安全。3、信息獲取被動:目前大部分信息系統偏離在被動獲取信息和主動獲取信息之間。4、缺乏主動:校與教師之間,校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5、信息與實物分裂:信息存于實物(如:書本,計算機),無法做到隨時隨地獲取和學習
而所謂的“智慧校園”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教師、圖書館、餐廳、停車場、校門、實驗室、會議室、校車、宿舍樓等物體并連接它們,形成所謂的“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服務中心將“物聯網”和“軟件應用平臺”整合起來,也就是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以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換言之智慧校園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一句話就是“要做一個安全、穩定、環保、節能的校園。”(了解優秀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漢瑪智慧:)
可以說,智慧校園的核心理念,其一是促進人與校園的融合;其二促進人與信息系統的融合;同時促進校園實體和信息系統的融合。
如果要簡單的概括實現智慧校園,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是校園信息化管理:學校的主要目標是網絡建設,并嘗試將計算機應用到教學管理、教務管理、科研管理方面,這個時候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制約,很多都是基于單機版本或C/S架構的系統,由于當時基本上沒有整體規劃、分布式實施的建設原則,因此很多應用系統存在著信息孤島問題。
第二階段是數字化校園:構建以教學、科研、管理為主體的管理型應用系統。伴隨B/S及門戶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學校在此期間建成了統一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及共享公用數據庫標準,并實現了很多面向管理的應用系統。
第三階段是信息化智慧校園: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校園: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學資源,獲得互動、共享、協作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有效采集、分析、應用和服務。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教學”的效果離不開場景中各大因素的相互配合,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式,以及優質的教學資源、舒適的教學環境、齊套的軟硬件設施等。可以說,智慧校園的建立可以有望做到將上述的設施和資源效的整合在一起。而我們漢瑪智慧作為智慧方案的生產廠家,同樣也希望能夠在智慧校園的發展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助力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材茁壯成長。
版權說明,此文章為漢瑪智慧原創,由漢瑪智慧小編撰寫,轉載需注明出處。廣州漢瑪智慧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漢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