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高暈的發展,工業化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穩步發展的同時,環境風險事故頻發,化工行業尤為 突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6. 9南京大廠化工園爆炸事故、福建古雷化工園PX化工廠爆炸事故、再到響水3 • 21事故等一系列環境事件,都暴露出環境風險預警工作的不足。因此,對于化工園區事前進行風險預警監控及危險源溯;加強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工作尤為緊迫。此外,生態環境內部自2012年,先后批復6省區8個化工園區開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2018年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暨化工園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試點工作推進會上明確表示, 各地要深入推廣試點經驗,明確責任主體,在“管”和“用“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預警體系積極作用。此外,相關政策文件,如《關于做好2019 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環辦應急【2019】9號)、《有毒有害氣 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技術導則總則》(討論稿)、《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2019年全省環境應急管理工作要點》(皖環函【2019】3 65 號)及《關千全開展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皖環函【2019】651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臺,也加快了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的步伐。
>由“單一點源”向“點、線、面環保管控轉變
由“點源污染防治”向“點線面三維一體污染聯防“轉變,以企業污染源點源監測(企業污染源排口在線監測、風險單元檢測)為基礎,以園區企業廠界、擴散途徑站位面預警,以區域大氣質量檢測評價為手段,以及移動監測車,建設一套襄括常規因子和特征因子的智能有毒有害氣體環境監控預警體系,智慧決策園區的環境預警和管理問題。
>由”被動應急“向“主動預警、關口前移、快速處置“轉變
通過構建環境污染源常規在線監測、廠界區域環境質量在線監測、結合環境質量、影響分析模型,分析風險預警范圍、污染物排放對環境質墾的影響,實現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預警體系,盡可能的避免被動應急。堅持風險預控、關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實現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前面。當遇到突發事件事故時,通過環境污染監測預警、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車輛在線監控等系統相結合、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傳輸現場信息,應急指揮系統在應急事故模型的指導下對現場進行快速處置、處理。
>打造智慧園區數據中心,實現全數據共享
遵循相關標準及行業的有關標準和規范,實現對全園區數據的標準化管理, 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提供數據多維分析、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使園區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本園區的全景環境、安全、應急等管理信息,為其提供園區的綜合管理決策支持,提高園區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