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統組成及RFID商品防偽技術的應用
閱讀:2418發布時間:2014-8-12
激光防偽、熒光防偽、磁性防偽、溫變防偽、特種制版印刷等是目前通常使用的防偽技術手段,這些技術在一段時間內一定程度上發揮著防偽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上述防偽技術還不完善,未能有效地制止假冒的行為。
RFID防偽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不僅將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將為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有效的監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打擊和取締非法生產活動,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作成本。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它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目標加以識別。RFID應用于防偽是將極小芯片貼在所需防偽的物品上,利用射頻技術將芯片內存儲的資料傳遞到系統終端加以辨認,是目前一項研究熱點。它無需直接接觸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且操作方便快捷。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物流、醫療、交通運輸和資產管理等需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
防偽的原理是:將商品識別號(ID)即防偽碼(它是通過硬件或軟件算法進行加密)寫在RFID芯片中,這個ID在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中是*的;芯片被制作成電子標簽,電子標簽被附加在商品上,使它成為商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電子標簽“被迫”與商品分離時,商品的“完整性”被破壞,商品被認為已被“消費”,防偽結束。在上述環節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保證此ID驗證過程是不可偽造和篡改的。如果驗證機制被偽造,則會出現偽造的商品;如果驗證過程被篡改,則導致真品被“證偽”從而擾亂市場。這樣,在商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過程中,都只有一個被*ID標識的擁有*驗證手段的商品存在,從而達到防偽的目的。RFID電子標簽的識別ID數據是只讀的,不可更改。為了防止造假者使用相同ID的偽造電子標簽,在防偽標簽中還可以寫入一個與ID關聯的也具有*性的隱秘信息“密鑰”,用于鑒別驗證過程的*性。因此防偽標簽ID*,芯片中隱秘驗證信息*以及嚴格的加密認證機制,可使防偽技術長期有效。
國內人們常用的商品,諸如酒類、化妝品、醫藥保健品等中的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出現市場會嚴重影響這些商品的信譽,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其防偽很具必要性。RFID防偽技術突破了以往防偽技術的思路,采取了一種新舉措,使其具有難以偽造性、易于識別性、信息反饋性、密碼*性、密碼保密性、使用一次性等特點。利用RFID技術防偽,與激光防偽、數字防偽等相比,其優點在于:每個標簽有一個*的ID號碼,此*ID是在制作芯片時放在ROM中的,無法修改、難以仿造;無機械磨損,防污損;閱讀器具有不直接對zui終用戶開放的物理接口,保證其自身的安全性;數據安全方面除電子標簽的密碼保護外,數據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實現安全管理;閱讀器與電子標簽之間存在相互認證的過程等。
應用RFID防偽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還要確保鑒別儀器的安全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起到防偽作用。目前,我國RFID主要應用于物流管理、醫療領域、貨物和危險品的監控追蹤管理、民航的行李托運及路橋的不停車收費等方面。可以預測,RFID的應用會孕育一個龐大的市場,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它的潛力和前景將是非常誘人的。RFID技術所*的優勢,將在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值得各個領域加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