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武漢城市圈要變成啥模樣?近日,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出爐,內容涉及到9大領域20個改革專項38項改革內容。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主要內容,圈內改革試驗圍繞“九大體制機制創新"展開。2008年-2010年主要改革試驗內容,則集中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城鄉發展、節約集約用地、財稅金融、對內對外開放和行政管理等九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共38項改革試驗任務。
武漢城市圈9市和省直有關部門目前正加緊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試驗上取得突破。其中武漢市三年行動計劃已出臺,計劃內不少措施已經“走在路上"。
20個專項改革如何改變城市圈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記者秦璇、彭嵐 通訊員趙煒)38項改革試驗任務整合成20個改革專項,建設頭三年,怎么改、如何試?昨日,武漢城市圈綜改辦負責人向記者解讀了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三年行動計劃表(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中已經較為成熟、貼近民生的部分內容。
關鍵詞:同城化
人才流動給戶籍改革加速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建立城市圈人才共建共享機制,破除影響人才自由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人才資質互認改革戶籍制度等。
業內人士認為,人才流動勢必會產生戶籍等問題,各類關系“轉移難"一定程度上給流動就業人員造成困擾。
今年6月,武漢城市圈內九城市簽署的“人才一體化建設黃岡協議",被認為已*打破圈內人才流動“門檻"。按照協議,圈內采用統一的職稱考試題庫;圈內人才評價、培訓證書互相承認。
協議特別提出,要探索研究武漢城市圈人才居住證制度——這被視為圈內戶籍制度破冰的*步嘗試。“人才居住證"即給予引進的人才和專門技術人才“本地市民待遇",人才愿調入本地工作的,將不受單位性質、編制、增人指標等限制,愿意在當地落戶的,可直接憑“人才居住證"到*部門banli落戶手續,在購房、子女就讀、開辦企業等方面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公交、社保很快“一卡通"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探索養老、醫療保險等異地享受新途徑;要打造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試點,其中將開展“一卡通"工程建設;
公交IC卡“一卡通"兩年前就開始摸索了。目前,武漢的公交IC卡已可在仙桃、大冶的公交車上使用。
根據規劃,武漢公交IC卡將在明年內實現在圈內9個城市“一卡通行",即乘客持城市圈內任何一個城市發行的公交IC卡,均可在圈內其他城市刷卡通行。
而據了解,全省社會保障卡統一建設工作也已起步,在城市圈實現社保“一卡通"的技術基礎已基本具備,但目前要解決各個城市間的統籌繳費基數不同等政策標準問題。據悉,《湖北省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方案》,擬于今年年底前出臺。
據了解,異地享受醫療保障,也將逐漸成型,武漢城市圈內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在漢看病,可享受就地報銷。
目前,通過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的通存通兌,我省已實現了養老保險待遇的異地領取。我省社會保障卡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一卡多用和全省通用,zui終實現全國通用。
圈內銀行取現免手續費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推進銀行卡同城化進程,推出“武漢城市圈形象卡"。
本月初,武漢城市圈首張形象卡開始在漢發行,持該卡到圈內任一城市取款,可免除“異地"交易手續費。
目前,暫只有工行、交行、招行、興業、漢口五家銀行在漢發行“武漢城市圈形象卡",本地的16家發卡銀行都將會陸續發行形象卡。
九市間漫游費有望取消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推進電信資費改革試點,降低城市間通信資費。
武漢城市圈通信一體化的具體實施分三步:首先啟動武漢和鄂州的試點工作;然后推出“8+1城市圈"的長途、漫游優惠方案;zui后在國家現有政策下,爭取讓全省的長途、漫游話費改革走在*列。
武漢和鄂州的電信資費改革試點工作于去年10月啟動,武漢、鄂州市民有五種“城市圈優惠套餐"可供選擇。
至于九城何時同用“027"區號,武漢城市圈綜改辦負責人坦言:這還存在明顯的行政和技術障礙,“因為九市目前總人口已達3100萬,還在與日俱增,如果共用一個區號,現有八位數字的夠不夠用?而升級9位數又與其他城市不能兼容。同時,像110這類特殊號碼都是按各城市區號接通,如果沒有做好協調工作,一旦區號統一,會造成本地的110撥到其他城市的可能。"
全國試點環境稅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探索開展環境稅試點。
環境稅主要是指企業如果只顧自己發展,造成周邊環境污染,將要額外納稅。據透露,武漢城市圈將在全國試點。今年7月,武漢市環保、國稅等部門透露,該市將考慮開征環境稅。武漢市國稅局介紹,環境稅的稅目可包括大氣污染稅、噪音稅、生態補償稅、碳稅、水污染稅、垃圾污染稅等。
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推行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開展排污權交易工作,嘗試建立圈域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市場。
我國的排污權交易,意在用經濟手段控制污染物總量,各企業在獲得污染物排放指標后,若超標排放,則需要購進相應指標或“排污權";而企業也可將節余出的排放指標進行市場轉讓。不過,無論“買"“賣"雙方,其交易都只能在滿足國家總量控制的前提之下進行,并且不能使當地環境質量惡化。
我省環保執法已執行“環境有價",環保部門與金融單位并建立信息通報渠道,建立綠色信貸制度,排污不達標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湖北省環保局負責人透露,我省已通過《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排污權交易機構初定由光谷聯交所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