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槐蔭區*規定,幼兒園圍墻至少3米以上,一律使用磚墻或者鐵質柵欄,不準使用木圍墻或者低于3米高度。大門一律上鎖,接待外來人員一律在門口,且每日執勤人員不得少于4人。(據2010年8月8日《北京青年報》)
毫不夸張地說,假如槐蔭區所轄各幼兒園認真貫徹落實區*的規定,確保幼兒園院墻高度都在3米以上,高墻上再架設電網,簡直就可以和監獄的大墻媲美了,槐蔭區莫非是要將轄區各幼兒園打造成一道濟南市*的幼教風景線?
對于槐蔭區*的規定,注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對幼兒園來說,不落實*的規定,意味著將面臨停業歇菜的危險,沒了生意。若是落實規定重新加高院墻,則是一次用工動土,無論是用磚砌還是使用鐵質柵欄,都需要一筆投資,而且數目也不會少,苦于經費開支緊張。對建材供應商和建筑施工隊而言,則是一個財源,一次掙錢的好機會。幾十家幼兒園院墻改造,帶動了相關產業,養活了一伙人。假如*再進一步明確用材和施工方,那就可能意味著其中有貓膩。當然,zui終的倒霉蛋只能是孩子家長。
在城市大力推進綠化、美化和亮化改造進程當中,拆籬笆、推圍墻、融社會,已成為城市現代文明進步的發展趨勢。當然,幼兒園屬于人群密集且自護與逃生能力較弱的特殊場所,人身安全保障的需求較高,需要用圍墻之類的物質屏障進行必要的隔離,以保障教學秩序和師生的安全。但是,高墻只是幼兒園防范>安全防范措施之一,而不是全部,也不能代替全部。筑高墻可以使幼兒園的安全屏障更堅固,但它無法做到一“高”無憂、一勞永逸。
前一段時間,有些省份接連發生校園惡性傷害案件,為做好幼兒園防范工作敲響了警鐘。有效防范校園惡性傷害,已經引起了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毫無疑問,高筑墻是保證園區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夠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是,幼兒園防范>安全防范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僅有磚頭、水泥和鋼筋還不夠,需要廣泛建設“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控網絡,配齊配強專職保安人員和必要的電子監控設備和防衛器械設施,確保涉及幼兒園的警情快速反應,妥善處置,減少損害。
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在應對校園安全危機中,多采取增大科技含量的手段,實效也比較明顯。美國在校園布設了的監控攝像頭,終端設有電子大屏幕,并且各個學校之間是互相聯網的,如果一個學生發生意外,大屏幕會顯示出來,校內的手機上也會收到警告,其他學校也會馬上知道而做出防范,就能避免兇手造成更大傷害。可見,安防設備的合理投入也是預防校園安全事件發生的好方法。向科技含量要安全度,盡快建立起統一規范的電子監控系統,并使之與公務機關的警備系統相連接,已成平安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
幼兒園作為自護與逃生能力較弱的人群場所,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zui低限度。在防范>安全防范網絡建設中,要注意加強師生自我防范>安全防范教育與培訓,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應對外來襲擊、投毒、縱火等容易造成群死群傷惡性后果的意外事件,特別是要把人員、事件、地點、時間等要素當作防范>安全防范工作的重點。
人員防范重點應放在可能侵害師生人身安全和校園內部安全的刑事*分子、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員;時間防范和地點防范的重點應該放在早上入園和晚上離園的高峰期,必須實行嚴格的接送卡制度,杜絕一切陌生人閑散人員,不法分子混入校園;事件預防重點要放在不法分子制造的群體性傷害事故,切實搞好幼兒園周邊治安秩序,對于外來人口流動區和治安秩序較差區域內的幼兒園,尤其要制定縝密的應急預案,加大有形的與無形的防護力度。
保證幼兒園安全,珍惜師生生命,需要人力、物力和科技實力綜合協作,切實構筑起一道堅不可破的防范>安全防范的銅墻鐵壁。可以說,在維護幼兒園安全的人力、物力和科技實力方面,任何一方薄弱了或者出現紕漏,都會被壞人所利用,甚至釀成無法挽回的慘痛損失。沉痛的教訓,我們應該時刻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