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search(艾瑞咨詢)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已是美國的近50倍。畢馬威此前發布的《消費與融合調查報告》顯示:6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動錢包業務,而中國這一比例高達84%。
以支付寶為例,2016年支付寶在中國擁有超過100萬線下商戶和4億月度活躍用戶。目前,全國超過200萬家餐廳、商店和超市能使用支付寶買單;超過80萬個停車位、20000家加油站支持支付寶支付;全國有2萬多個體育場館場所、120個城市的景點門票和5萬多家酒店可使用支付寶預定或付款。
此外,許多地方政府利用支付寶實現了一站式、無現金服務。2016年,全國有357個城市開通了城市服務平臺,為1.5億用戶提供簡單便捷的服務體驗,同年有超過10億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務”,比上一年增長218%。
而國內另一移動支付*支付的數據,同樣展示了人們對移動支付的熱情。2016年,支付擁有超過70萬線下商戶和4億月度活躍用戶,接入支付的線下門店覆蓋30多個行業,不計其數的餐飲食肆、零售店鋪通過這一收付款方式進行交易。
在中國,移動支付的被接受度和普及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專家認為,讓現金成為歷史,中國有可能開先河。
與現金相比,使用電子貨幣的好處顯而易見。現金交易耗時、需要找零,效率低下;攜帶現金存在被風險;現金易損耗,發行、管理成本高。
*代表日前在上建議從國家層面全面推廣無現金社會建設,引發各界廣泛關注。據了解,目前無現金社會已成為各國政府大力推行的發展方向,而中國在這方面具備良好的社會基礎。數據顯示,2016年*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38萬億人民幣,遠超美日等發達國家。
從消費市場看,電子貨幣的使用已成為潮流,包括丹麥、瑞典、印度等國家,都在積極推行無現金交易。
早在2014年,丹麥*就已決定停止印刷,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支付,因為那時該國84.2%的交易都是通過卡完成的。2015年5月,丹麥政府公布了一項廢除法律要求商店接受物理現金的方案。現在,該國基本實現了交易。
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也緊跟潮流。去年11月,瑞典*稱考慮在兩年內作出是否發行“電子克朗”的決定,并對禁止流通實物現金進行評估。根據瑞典*的數據,該國非現金交易平穩增長,比過去10年高出10%,達到了92%的高峰。
印度同樣也在不遺余力地推廣“無現”交易。盡管目前交易在印度仍然是主流,印度*推出一攬子涉及民生領域的優惠政策,鼓勵民眾使用電子支付的方式。印度領導人在社交上發文稱,數字交易有望終結,希望更多人轉向數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