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紀寧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生物燃料生產的負面影響評述
普遍認為,大規模生產液體生物燃料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增強農業經濟和減緩氣候變暖的影響。zui近幾年,*生物燃料生產發展速度已超過石油生產。但越來越多的組織和專家對大規模生產液體生物燃料可能會引發許多環境和社會問題表示了擔憂,兩院院士石元春曾表示,發展生物燃料要做到不與農業爭糧爭地,中科院院士嚴陸光也指出:發展生物燃料面臨著原料來源與生產成本的問題。
2006年6月7日由世界觀察所等機構聯合發布了《生物燃料用于運輸》報告,在指出“生物燃料可大幅減少石油依賴”的同時,告誡各國避免大規模使用生物燃料帶來的使農業及生態遭受重大影響的風險。2006年底,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對生產生物燃料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糧食供應惡化的局面表示擔憂。2007年5月8日聯合國在發布的題為《可持續能源:決策者框架》報告中警告說,如果各國倉促的改用生物燃料將可能對人類生活與環境造成重大沖擊。
為了客觀冷靜地評估生物燃料的得失,下文綜合各方面有關生物燃料的討論,介紹生物燃料生產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以期為我國有關問題的決策提供參考。
1.發展生物燃料的負面影響
(1)競爭土地與農業影響
可用于能源生物質種植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能源生物質種植可能同現有的農用土地構成競爭,并可能造成本應被保護的殘存自然景觀被利用。與此同時,盡管種植能源作物為世界貧困人群聚居的地區帶來工作機會,但由于種植規模往往較大,意味著小規模種植的農民可能因工業化農業生產而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
與農業有關的其他問題包括:①可能傾向于單一種植能源效益高的作物(甘蔗、油棕櫚)而不是輪作,這會造成農業生態系統單一化。②為增加產量和能源效益的轉基因能源作物出現可能會造成與野生親緣的交叉授粉,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③為了增加產量和滿足對生物燃料不斷增長的需求,具有雜草物種特性的能源作物(如麻風樹)可能有變成侵入性物種的潛在風險。
(2)生物多樣性喪失
能源作物種植滲入自然景觀這一后果顯然將導致棲息地破壞和割裂,從而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若生物質的種植和管理過程中采用不可持續的農業做法(如過度使用化肥;耕地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或板結),則可進一步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
據泥炭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泥炭地(peat land)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著特殊物種和*的生態系統。報告還表示,對泥炭地進行保護、恢復和明智利用*,并且是長期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低成本、益的措施。另一份報告顯示:印度尼西亞木材和油棕櫚租種區的27%位于泥炭地。因此,生物燃料生產的擴大可能會實質上抵消與使用這些生物燃料有關的溫室氣體減排潛能。根據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和《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二版》,氣候變化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變化的驅動力之一,并且影響力增加zui快。
(3)室氣體排放爭議
農業是溫室氣體非能源排放的一個主要來源。
(4)森林資源退化
除開荒用于農業可能造成森林喪失以外,對纖維素生物質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可能由于收獲薪柴(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而增加對森林現有的壓力。此外,收獲森林資源用于生產生物燃料可能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背道而馳,因為每年排放到大氣中溫室氣體的25%~30%是由于森林減少而引起。
(5)威脅糧食安全
聯合國在《可持續能源:決策者框架》報告指出,生物燃料的生產會通過占用土地和其他所需資源,進而影響糧食足量供給,而且那些生產生物燃料的農作物往往需要的土地、大量水資源和化學肥料。
2007年7月4日經濟合作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2007—2016農業展望》報告指出:生物燃料產量在未來10年迅速增加,將使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谷物、油料、糖類作物等農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進而導致農產品市場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這種變化將使相關農產品價格在今后10年增加20%~50%,油、肉、乳制品的價格也隨之提高,造成農產品純進口國和城市中貧困人口的負擔加重。
(6)對水的影響
擴大用于生物燃料生物質的生產可能會增加對水的需求,對需水量大的作物尤其如此。許多地區已經缺水,并成為進一步農業擴張的主要限制性資源因素。這一問題引起嚴重的關注,因為內陸水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超出任何其他重要生態系統,并且由于糧食生產和城市化等直接驅動因素,對水資源的壓力已經處于快速增長中。
2.生物燃料發展前景
為了使生物燃料對世界能源經濟作出巨大可持續的貢獻,政府需要出臺長期的協調一致的政策,并且要讓相關利益者廣泛參與,這包括建立一個健全的財政激勵機制和對私人投資的支持、基礎設施的開發以及能夠使用新燃料的交通工具的環境,使生物燃料政策關注于市場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和保持土壤生產力、水質和其它生態系統體系,這對于保護資源以及保持公眾對生物燃料價值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開發一個嚴格符合規則的燃料市場,消除阻礙生物燃料貿易的順利進行的貿易限制,促進可持續生物燃料貿易;以及合理分配經濟利益,確保農民能夠分享利益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解決生物燃料生產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其根本還在于加速向下一代技術轉化,利用第二代生物質原料(包括纖維素原料)生產生物燃料。生物燃料長久不衰的潛力在于使用非糧食原料,其中包括農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林產廢料以及柳枝稷等多纖維質的速生能源作物。隨著科學研究的逐漸深入和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后利用纖維質生物資源生產生物燃料技術和新一代生物燃料轉換技術(其中包括使用酶和人工合成柴油的生產)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將能與傳統的汽油和柴油燃料相競爭。因此,各國應根據國內實際的農林業狀況,在做到不與農業爭糧爭地以及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制定適合國情的生物燃料計劃和目標。
站內搜索
文章 下載 圖片
本站熱點文章
·[行業動態]大腦結構圖
·[核心新技術]基因細胞內導入技術(介紹了
·[行業動態]常見蛋白質分子量參考值(單
·[行業動態]貼壁細胞和懸浮細胞免疫熒光
·[生物考研]生物專業考研的大學排名
·[實驗技術]NF-kB信號轉導通路
·[行業動態]植物體內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
·[實驗儀器]袁隆平簡介、貢獻、品質、評
·[實驗技術]蛋白質提取方法-------列舉
·[核心新技術]細胞冷凍保存復蘇技術,介紹
·[實驗技術]米氏方程與雙倒數作圖法Lin
·[生物論文]《自然》《科學》兩篇文章分
·[行業動態]華神集團將合建上海利卡汀臨
·[實驗技術]ELISA原理與分類
·[生物論文]醫療機構科技論文排名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