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下载,国产97在线 | 亚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研生elisa 銷售網點(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
中級會員 | 第15年

15201736385

ELISA試劑盒
elisa檢測試劑盒
細胞
蛋白
科研抗體
對照品/標準品
生物化學試劑產品
分子生物試劑盒
生物培養基
生物耗材
免疫組化試劑盒
BD耗材
擔體
新生胎牛血清
*原時間試劑
免疫組化代測服務
免疫組化服務
PCR試劑盒
ATCC細胞
質粒
分子生物學
原代細胞

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方法

時間:2012/2/16閱讀:5368
分享:
  [目的要求]
  
  1.了解光學顯微鏡的構造、成像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學習臨時裝片及繪制生物圖的方法。
  
  [材料用品]
  
  材料:水綿營養體
  
  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小燒杯、滴管、尖咀鑷子、濾紙條、。
  
  [方法與步驟]
  
  一、光學顯微鏡的結構
  
  基本結構可分為兩個部分:
  
  (一)顯微鏡的光學部分
  
  1.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也叫接目鏡。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
  
  2.物鏡:由數組透鏡組成,安裝在轉換器上,又稱接物鏡,每臺顯微鏡上常備有幾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習慣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鏡;40-60倍的叫做高倍物鏡;90-100倍的叫做油鏡。從形態上看,接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接物鏡為40×、接目鏡為10×,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
  
  3.集光器:位于載物臺下方。由二、三塊透鏡組成,其作用是聚集來自反光鏡的光線,使光度增強,并提高顯微鏡的鑒別力,集光器下面裝有光圈(可變光闌),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可以調節進入集光器光量的多少。若光線過強,則將光圈孔口縮小,反之則張大,集光器還可以上下移動,以調節適宜的光度。
  
  4.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有些顯微鏡可自帶光源,因而沒有反光鏡)
  
  (二)機械部分
  
  1.鏡座:在顯微鏡的底部,用于支持整個顯微鏡。
  
  2.鏡柱、鏡臂和傾斜關節: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
  
  3.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
  
  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6.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
  
  二、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的成像原理觀察植物體結構,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如圖所示(掛圖)。
  
  三、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鏡檢環境
  
  室內一般應該寬闊而清潔,地基堅固沒有震動,潮氣和塵埃很少,不應放置腐蝕性的試劑。利用自然光做光源時,不宜用直射的太陽光,以免對觀察者的眼睛造成傷害。一般利用陽光的散射光,特別是天空或白云的反射光線。
  
  2.顯微鏡的放置
  
  將顯微鏡放置在實驗臺桌面上,距實驗臺邊緣約5cm。略偏于操作者左方,右側放繪圖紙等實驗用具。
  
  3.采光
  
  扭轉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也,打開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對準接目鏡注視,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光強時用平面鏡,光較弱時用凹面鏡。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只要視野中光亮程度適中,光就對好了。
  
  4.裝置玻片標本
  
  將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彈簧夾或移光器將玻片固定。將玻片中的標本對準通光孔的中心。
  
  5.低倍鏡的使用
  
  將低倍鏡旋轉到中央,小心的將粗準焦螺旋向下轉動到離玻片約1cm左右。之后,再用粗準焦螺旋把低倍鏡放下到離玻片2-3mm處,通過接目鏡觀察標本,同時按反時針方向用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地上升,緩緩移動玻片,直到看到物象為止,這時,進一步用細準焦螺旋上下轉動,使物象達到zui清晰的程度。
  
  6.高倍鏡的使用
  
  首先如上程序于低倍鏡下找到材料,然后再把需要用高倍鏡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中央,用彈簧夾壓緊,不再移動。換上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上下轉動,到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7.油鏡的使用
  
  (1)先用低倍鏡找到要觀察的物體,再換至高倍鏡,將物體置于視野中央,并使集光器所收集的光亮達到zui大。
  
  (2)將鏡筒上旋,將香柏油加一小滴于集光器與蓋玻片上。
  
  (3)將鏡頭緩緩放下,使油鏡浸入油滴,靠近觀察物體,然后邊觀察邊用細準焦螺旋,由下向上調節,找到要觀察的物體。
  
  (4)觀察完畢后,將鏡頭旋離玻片,用檫鏡紙檫去鏡頭上的香柏油。
  
  四、臨時裝片
  
  將要觀察的材料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加蓋蓋玻片,以備顯微鏡下觀察,這種方法叫做臨時裝片,臨時裝片的優點在于,新鮮材料組織不會破壞,可保持原來生活狀態,同時操作簡便,不受設備條件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
  
  制作臨時裝片時首先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干凈,拭擦玻片動作要輕,手指用力要均勻,否則易拭破。在載玻片中央,滴加一、二滴清水。然后用鑷子放水綿少許,放在載玻片上,再將蓋玻片輕輕蓋上,注意:為了不使其內有氣泡,必須將蓋玻片先從一側放下,使接觸到水,然后慢慢放下,如仍有氣泡,可用鑷子輕輕加壓蓋玻片,或者解剖針對蓋玻片稍為提高,然后再放下,水不能過多,水量過多,則蓋玻片易浮動,這時可用小濾紙條將水分吸干,如水分過少,水沒有填滿蓋玻片,可以側面用滴管加水少許。總之,應使蓋玻片緊貼載玻片,不能浮動,這樣才利用觀察。
  
  zui后拭干玻片四周的水分,置顯微鏡下觀察。
  
  臨時裝片技術,是本課程實驗課zui常用的基本技術,要求每個同學反復練習,熟練掌握。
  
  五、生物繪圖法
  
  生物實驗圖不同于一般美術圖,也不同于機械制圖。生物繪圖要求將標本的外形和內部結構準確的措施下來,然后詳加說明,要求形象自然,比例適當,線條清晰。
  
  生物繪圖一般用點、線表示,輪廓用線條描繪,明暗程度、物質含量多少等則用細點的蔬密表示之,圖紙應選擇能夠用橡皮拭擦的上好白紙,繪圖時先用中軟鉛筆繪出輪廓,然后用較硬的鉛筆繪出全圖,圖中各部分應注字說明,圖與字之間用水平細線連系之,圖的標題填在圖的下方。
  
  很多細小生物體或解剖結構是通過顯微鏡觀察認識的。因此要逐步訓練用左眼觀察,右眼看圖紙。將觀察結果準確地描繪出來。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