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王星天體(TNOs)因光芒微弱難于被發現,經常處于“養在深空人未識”的狀態。但據美國太空網及每日科學網近日報道,天文學家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14顆外海王星天體,這些新發現天體直徑為40公里至100公里。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外海王星天體是指太陽系中其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范圍的天體。海王星是太陽系中zui遠的氣體巨行星,而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向外被分成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奧爾特云(Oort cloud)帶。早期的太陽系外部邊緣不過是稀薄的冰塊,后來逐漸聚集形成了柯伊伯帶,外海王星天體通常也都是冰巖石。
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但多數外海王星天體卻渺小到吸收不了多少陽光,很難被探測到。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天文學家西澤·富恩特斯一直致力于尋找外海王星天體的新群落。在與研究組成員們仔細篩選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后,他們采用延時曝光技術,發現了這些巖石狀天體在穿越宇宙時留下的光影痕跡。首戰告捷,研究人員滿懷希望地指出,這種方法可順利發現至少上百顆外海王星天體。
這些新發現的巖石狀天體類似于遠離地球軌道的小行星,而通過測量外海王星天體在太空中的移動狀況,天文學家就能推算出每顆天體的軌道及其距離太陽的遠近;再結合它們的間距、亮度和反射率等,則可測出每顆天體的尺寸大小,目前發現的這14顆天體直徑在40公里至100公里間。
富恩特斯表示,外海王星天體之所以引起眾天多文學家的關注,源于它們是太陽系形成時殘留下來的物質。本次的搜尋工作僅在三分之一的太空區域開展,因此有望繼續發現更多的外海王星天體。
而人們非常熟悉的冥王星與其衛星冥衛一,其實均屬于外海王星天體,且冥王星是其中個頭zui大的一個。之前我們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直到冥王星被“踢出”行星家族。如果冥王星晚一些才被發現,那么依照它特殊的公轉軌道,而且有部分位于海王星軌道以內,zui開始就不能被當作行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