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斯坦福大學的一支跨學科研究小組將神經學與化學工程結合起來,開發了一種名為“CLARITY”的突破性技術,獲得了透明而完整的小鼠大腦,這一新技術保留了大腦3D結構、神經回路及其他生物機制的完整性,展現了大腦中復雜的精細連接和分子結構。這一成就將轉變我們研究大腦的方式,在此基礎上,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光或化學物質進行研究。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研究人員將這一技術成為“Clear, Lipid-exchanged,Anatomically Rigid, Imaging/immunostaining compatible, Tissue hYdrogel”,簡稱CLARITY。
該技術采用一種透明凝膠來替代大腦中的脂類,讓大腦組織變得透明且可滲透。在此基礎上,人們得以在細胞/分子水平上對完整大腦進行高分辨率成像。這項新技術將人們帶入了完整器官成像的全新領域,有望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大腦等重要器官的理解。通過該技術人們可以對完整大腦進行化學、遺傳學和光學分析。
研究人員表示,CLARITY將有助于綜合理解大規模的完整生物系統,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在保持神經結構連續性的同時,研究亞細胞的蛋白和分子,分析遠程回路、局部回路和細胞空間。
重要器官的深入研究將不再受到二維方法的限制。此前,要在高分辨上研究大腦的內部結構,人們需要將大腦組織切成極薄的切片,而這樣會切斷大腦中的回路。這種缺乏完整性的方法,使人們很難將微觀發現與宏觀現象關聯起來。
現在,研究人員通過CLARITY技術,在保持大腦完整性的同時,抽出了大腦中的不透明物質(脂類)。脂類在大腦中幫助形成細胞膜,并賦予大腦多種結構,不過也令化學物質和光線難以深入大腦。
研究人員用一種水凝膠來替換大腦中的脂類,他們將死后的完整大腦浸入水凝膠溶液,讓溶液中的單體進入組織,然后對其稍微加熱。在差不多達到體溫時,上述單體開始凝聚為長分子鏈,在大腦中形成高分子網絡。這一網絡能夠支持大腦中的所有結構,但不會結合脂類。隨后,研究人員快速將脂類抽出,獲得了完整透明的3D大腦,大腦中的神經元、軸突、樹突、突觸、蛋白、核酸等等都完好的維持在原位。
研究人員構建了表達熒光蛋白的小鼠,并用CLARITY成像了它的整個大腦。他們用傳統顯微鏡展示了其中的發光信息,例如蛋白嵌入細胞膜和單個神經纖維。又通過電鏡揭示了其中的精細結構,例如突觸。
研究還顯示,在CLARITY處理的小鼠大腦中,熒光抗體能夠使其特異性結合的目標發光。在這一系統中,人們可以追溯神經環路,解析局部環路的細微差異,觀察細胞間的和分析亞細胞結構。此外,人們還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探尋蛋白復合體、核酸和神經遞質之間的化學關聯。
這項技術的另一個重要亮點在于,人們可以去除已染色的熒光抗體,并用其他抗體進行重新染色,以便在同一個大腦中研究不同的分子目標。研究顯示,這種染色/退色過程可以重復多次。
研究人員還通過CLARITY技術,分析了一個孤獨癥患者死后的大腦標本。盡管該標本已經用甲醛保存了六年,CLARITY技術仍能幫助人們研究其中的神經纖維、神經元細胞體及其延伸部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