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統與智能家居單品出路
閱讀:1859發布時間:2014-6-24
在智能家居領域,單品與系統一直存有爭議。一方面是,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是不是同智能家居系統一樣,也應該屬于智能家居的一員;另一方面是,智能化的家居單品與智能家居系統相比,孰優孰劣。盡管話題與爭議不斷、口水與板磚齊飛,但單品與系統仍是目前智能家居存在的主要方式,短時期內二者難以*相互取代。如果說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是智能家居左手,那么智能家居系統就是智能家居的右手。
智能化的家居單品不難理解,zui主要是指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空調、空氣凈化器等智能家電產品,也包括智能路由器、智能馬桶等常見家用的產品的智能升級,產品基本都是各司其職,“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智能家居系統則主要是指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提供對門窗、家電、照明等家居設備的智能化使用和管理,注重相互產品間的互聯、互通、互控。雖然有些智能家居企業,如物聯傳感等也會有智能照明、智能安防、背景音樂等設備,但基本都是在一個系統內工作,同時也不涉及智能電視等“大件”智能家電的生產。
智能化的家居單品對需要一個過程來完成的智能家居普及無疑是*的。大眾對新事物的接受往往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一般不會把原來所有家居用品全部*換成智能產品,這就決定了智能家居普及不會“一口吃個胖子”,一步到位。智能化的家居單品的出現是家庭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它一方面能夠滿足用戶對智能化一定程度的追求,另方一面是對智能家居發展的一種巨大推動。同時,智能化的家居單品也是一些企業進軍智能家居的“入口”,如國外的三星、LG,國內的海爾等,都無一例外地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電、智能燈泡等單品。
隨著家電智能化的推進,智能化的家居單品在市場上更為常見,也常被稱為智能家居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無缺。一方面,智能化的家居單品目前的價格較高基本成為一個共識,特別是“大件”智能家電往往顯得高不可攀,成千上萬的“身價”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另一方面,“雞肋”功能多而復雜,操作有一定的難度,使用體驗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此外,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普遍“單打獨斗”,各自有不同版本的APP應用,限制了用戶多產品、多品牌選擇。
與智能化的家居單品不同,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系統以“智能控制中心+傳感器+控制器”的方式,形成一個智能家居網絡,并將現有家居設備納入其中,實現各種現代化、智能化功能。這種方式重要特點之一是,所控制的家電等設備可以智能的,也可以是普通設備,并沒有特殊要求,只需用相應的智能化設備連接就能實現各種控制功能。如物聯傳感在家電設備的控制上所采用的方式,就是添加一個紅外轉變裝置,對各種家電實現集成控制。
系統的主要優勢是對家居設備管理的統一性。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應用,所提供功能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集成化、系統化管理,保證用戶可以“一心多用”。簡單來說,用戶只需一個“”的APP就能同時操作多個不同設備,從而大大提高家居生活效率。雖然系統能使非智能產品實現一些智能化功能,但很顯然系統也并不是“王”。系統對非智能設備的所實現的智能化功能以控制為主,并不能憑空造出來智能設備本身所具有功能,所以用戶不能指望,沒有將智能洗衣機等智能設備納入智能家居網絡的系統能夠實現智能洗衣等功能。
雖然圍繞單品與系統的爭論還沒有停止,但雙方似乎都明確了自己的位置,也看到了對方的優點。智能家居的左右手整體上在相互借鑒與學習:智能化的家居單品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系統體系,以多類產品互聯、互通、相互協作為方向;智能家居系統也沒有滿足于以控制為主,而是將所控制的設備也逐漸納入到自己的系統中,步步為營,力圖實現系統、系統中的設備以及系中設備所控制的設備的整個“圈”的全智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單品與系統的較量過程中,出現了另外一種別出心裁的模式,也就是蘋果公司在前段時間所推出的、沒有硬件(單品和系統)的智能家居平臺,或許這也是智能家居未來重要的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