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浪潮中,遼寧撫順正以智慧安防為支點,撬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杠桿。隨著《遼寧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深入推進,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正通過人臉識別門禁與人行通道閘機系統的深度融合,在城市出入口管理領域勾勒出一幅“科技向善”的民生畫卷。
作為遼寧省艏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撫順在2023年啟動的“數字強市”戰略中明確提出,要在公共安全領域構建“全域感知、全網協同”的智慧防控體系。這一政策導向直接推動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規模化應用,數據顯示,僅2024年全市新增智慧門禁設備就達1.2萬套,覆蓋80%以上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在撫順經濟開發區,某新建工業園區的門禁系統升級案例頗具代表性。通過部署多模態生物識別設備,系統不僅能實現0.3秒快速核驗,更能聯動消防、安監等部門,當檢測到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時,會自動觸發語音警示并推送預警信息至管理平臺。這種“事前預防+事中干預”的閉環管理模式,使園區安全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67%。
在撫順北站交通樞紐,一套由擺閘、翼閘、三輥閘組成的復合通行系統正在重塑旅客出行體驗。當持票旅客通過擺閘時,系統會自動識別票證信息并聯動檢票閘機;商務貴賓則可通過翼閘的快速通道實現“刷臉即過”;而針對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三輥閘的寬通道設計能有效提升通行效率。這種“分類管控+動態調節”的閘機矩陣,使高峰時段的通行效率提升40%。
在教育領域,某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采用了具有防尾隨功能的全高轉閘。學生通過人臉識別核驗身份后,系統會自動匹配實訓工位,并在門禁終端顯示實時操作規范。這種“身份認證+過程監管”的雙重機制,既保障了教學安全,又實現了實訓數據的可追溯管理,該模式已在全市12所職業院校推廣。
面對北方冬季低溫環境對設備穩定性的挑戰,撫順本地企業研發的耐寒型人臉識別模塊,在-30℃環境下仍能保持99.7%的識別準確率。這種技術突破不僅解決了戶外設備“怕冷”的行業痛點,更催生了“智慧冷鏈”管理新模式——在某大型生鮮物流中心,工作人員無需摘卸防寒裝備即可完成身份核驗,有效提升了冷鏈作業效率。
在社區治理層面,某老舊小區的“刷臉開門”系統通過與公氨系統對接,成功攔截12名重點關注人員。更值得關注的是,系統特別設置了“親友代開”功能,當獨居老人連續3日未外出時,會自動向社區網格員發送預警信息。這種“剛性防控+柔性關懷”的設計,讓科技更具人文溫度。
隨著《撫順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本地企業正加速構建“硬件制造+軟件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某科技園區內,一家專注于閘機機芯研發的企業,通過與高校共建實驗室,成功將機芯壽命從500萬次提升至1200萬次,產品出口至17個國家和地區。而在軟件服務領域,全市已有6家企業獲得CMMI5級認證,為智慧安防系統提供算法優化和數據治理支持。
在人才培育方面,撫順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智慧安防工程師”訂單班,已為行業輸送300余名技術骨干。學員通過“理論學習+項目實訓”的培養模式,在校期間就能參與智慧城市項目建設,這種“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從渾河岸畔的智慧社區到高爾山下的產業園區,撫順正以“小門禁”撬動“大治理”,用“微創新”推動“大變革”。當人臉識別技術與閘機系統深度融合,當數據治理與人文關懷相得益彰,這座老工業城市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智慧安防新篇章。這種“科技賦能+場景創新”的發展路徑,不僅為東北振興提供了“撫順方案”,更為全國同類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