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尾礦變廢為寶 泡沫混凝土砌塊助力綠色建材
閱讀:719發布時間:2016-12-2
礦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會對礦石中某一或多個組分進行分選利用,未被利用的組分則會作為固體廢料予以廢棄,形成尾礦。通常尾礦會被運至地點,并筑壩儲存,形成尾礦庫。
我國尾礦存量巨大。據不*統計,僅2013年產生尾礦就達16.49億噸,鐵尾礦51%,銅尾礦20%,其余為其他礦產尾礦。尾礦綜合利用量僅為3.12億噸,綜合利用率非常低,僅為18.9%,其中,利用尾礦充填占53%,生產建材占43%。除較低的綜合利用率之外,由于常采用露天堆放的形式,尾礦存在很大生態環境安全的隱患。
記者采訪了中國建材科學研究院研究院曹力強,請他介紹了目前尾礦資源化利用制造綠色建材的相關情況。
新型建材是尾礦資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
“我國利用尾礦制作建筑材料的研究起于上世紀80年代,馬鋼姑山鐵礦是我國較早利用尾礦做建筑材料的礦山。”曹力強介紹,用尾礦制作的砂漿,其抗折、抗壓強度均高于黃沙,因此備受青睞。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尾礦制作燒結空心砌塊和廣場磚,由于結構致密,也可用作混凝土骨料。
“目前,我國對尾礦的綜合利用途徑主要包括提純非技術礦物和回收有價元素兩方面。”經過再利用的尾礦可制成各種建材產品,比如免燒磚和燒結磚、歐復泡沫混凝土砌塊、燒結保溫砌塊、各種墻板、混凝土骨料、無機防火保溫板、各種砂漿、路基材料,并能用于礦坑充填等。
“值得注意的是,尾礦制備建材尚存在許多難點。”曹力強表示,“其成分十分復雜,利用之前需要針對性地處理,目前尚缺乏普遍使用的處理方法。”同時,尾礦粒度級配差,會影響使用性能。尾礦制備混凝土和砂漿用骨料無專業設備,直接導致出產骨料產品粒形差、級配過細等顯著缺陷。
泡沫混凝土砌塊設備處理尾礦技術助力綠色建材
泡沫混凝土砌塊能夠利用工業廢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料為原料,經粉碎、混合、發泡、澆注等工藝流程后加工成形,是目前替代粘土原料生產承重和非承重的新型墻體材料,是保護土地、改善環境、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是替代粘土磚制品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新產品。
而廣州歐復的全自動泡沫混凝土砌塊設備節能利廢,采用歐美工藝及*技術,8到10分鐘快速脫模,節約大量模具費用;*發泡小料每立方成本在0.8到1塊,節約了生產成本;全自動流水線生產節約人工成本;產量*業設備增加4~5倍,設備占地面積少;整個生產過程中無廢氣、無廢水、無廢物產生,產品采用無塵360度旋轉濕切工藝,車間環保干凈。廣州歐復*一機多用技術,同時還可以生產保溫板、水泥發泡磚、輕質墻板、防火門芯板及各類防火構件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