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缺大師,中國又從不缺“大師”,在九三學社主辦的“科學精神與轉型時期社會文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發出共同的困惑:在中國,一方面,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時常響徹耳畔;另一方面,像王林這樣的偽“大師”卻層出不窮。
中國社會轉型的30多年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各路“神人”“大師”登臺亮相迅速走紅:從“香功大師”田瑞生,“中國特異功能*強”張寶勝,“神醫”張悟本,到zui近的“氣功大師”王林……為什么這樣的“大師”總是有市場,不僅在草根百姓中,而且在知識界、文化圈以及官場、商界都擁有眾多粉絲?與會專家認為,這種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科學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精英階層信奉怪力亂神,是社會的悲劇
在這次研討會上,一些親身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反對偽科學的媒體記者和學者回顧了幾度泛濫的“大師現象”事件。
“大師”發展的脈絡。他說,80年代初,全民掀起一股氣功健身熱。到80年代末期,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人們價值信仰出現真空,裹挾著精英階層,造成認識論一潰千里,一些知識分子也開始相信遠程搬運、隔墻取物等怪力亂神的現象。進入90年代之后,又出現了宣揚所謂“真善忍”等披著宗教外衣的人物。
目睹過“創立”“中華養生益智功”的張宏堡的一次講座。聽他吹了幾天,實在*,傳了個小條請他展示一下真功夫。孰料“大師”看紙條后說:“有人想*我的能力,可惜今天我氣場不好,就贈大家一首詩吧。”隨即,在場的很多研究人員竟奉若神明,伸出雙手接受其發出的所謂信息。
在上世紀90年代與紅極一時的“大師”張香玉打過交道。當時她正在授功演講,自稱有特異功能,念了一大段聽不懂的“宇宙語”后,神氣活現說道:“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不成了,其原因不在于澳大利亞沒有錢,也不是那時會發生地震,而是地球的引力發生變化了,一個人現在能跳2米高,到那時一蹦就是8 米,豈不亂套了?”更令李醒民驚訝的是,對這種信口開河的胡言亂語,在場的很多國家機關人員、科技研究人員和*領導竟然深信不疑,還虔誠地記著筆記。
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是兩碼事。直至現在,我看到有些搞科研的精英分子和領導官員,雖然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卻還是很迷信這類東西,這是社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