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智能家居還差幾條街
閱讀:530發布時間:2014-3-25
從1984年美國建造了世界上*幢智能化建筑“都市辦公大樓”(CityPlaceBuilding),拉開美國智能家居發展的大幕,到1994年深圳出現幾家專門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預示著中國智能家居發展進入萌芽期,中國智能家居起步發展與世界相差十年左右的時間,與其他行業相比似乎不存在太大的劣勢。
然而,在不久前的科技產業大展——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2014)上,世界多國的智能家居成為展會重要的看點,大放異彩,而卻不知中國的智能家居企業和產品去哪兒了,令人大跌眼鏡。
在德國CeBIT2014上,竟有一家來自越南的智能家居企業SmartHome頗為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開發了一款App應用軟件,能夠在移動端調控住宅開關,設置照明、溫度、濕度等等。在平板電腦上能夠看到住宅的內景,通過手指在觸屏上進行拖動,可以看到3D效果下住宅內的每一個角落,通過點擊虛擬圖像上的開關,可以遠程調控實體住宅內對應的開關。
即便如此,仍不能說明中國智能家居差距有多大。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越南SmartHome的產品看似很花哨,其實在國內并不鮮見。國內一些智能家居品牌,如物聯傳感、海爾U-Home、智慧之家、云家等,早已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物聯傳感研發的品牌作為行業內的*,更是不但可以用智能手機或平板上的“智能家居HD”軟件進行觸摸控制,實現遠程操作家中的照明設備,360度實時監視室內畫面等,還可以進行DIY,自定義設置場景控制、定時控制和聯動控制等,性能與越南的SmartHome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看來,似乎國內的智能家居反而更勝*。不過僅通過這次展會來詮釋中國智能家居已與世界同步,未免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嫌。部分智能家居企業起步早、發展好、實力雄厚,仍然難以掩飾整體水平的差距,發展程度和影響力還很難在舞臺上占據重要地位。
事實上,我國智能家居產業雖走過了二十年左右歷史,但目前仍只有少數像物聯傳感一樣的智能家居*企業。而西方國家作為現代科技的發源地已逐漸產生了一系列享譽世界的智能家居品牌,在國內智能家居市場上,國外品牌反而占據了其中大部分的市場。
一方面,智能家居行業涉及的核心技術幾乎都源自西方國家,并且當前幾乎所有的技術革新都由他們領導,國內的技術水平仍舊處于追隨的狀況,只少數公司擁有智能家居的產品,大多數只是對*的“小修小補”,短時間難以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同時,由于在智能家居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上遠遠不夠,品牌產品的質量也難以保證,走入市場之后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適應癥狀。
另一方面,不難發現智能家居技術和產業標準仍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里,如事關智能家居技術發展的組織KNX協會、Zigbee聯盟、Z-wave聯盟、HomePlug聯盟等,核心成員多是國外大公司,行業標準和協議多由他們參與制定,國內智能家居企業扮演的多是“參與者”的角色,難有話語權,而能夠給智能家居產業的實際發展空間也大在受限,與國外的差距“溝壑”客觀存在并短時期內難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