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攝像機選購與常見問題
閱讀:2648發(fā)布時間:2014-3-20
紅外攝像機選購固體攝像機有CMOS與CCD兩種。
同CCD一樣,CMOS圖像傳感芯片對紅外光波也有反應,但它在890~980nm范圍內其靈敏度比CCD圖像傳感芯片的靈敏度要高出許多,并隨波長增加而衰減的梯度也慢一些。隨著CMOS圖像芯片的飛速發(fā)展,其噪音訊號進一步壓低,星光級的CMOS攝像機已有面市。
1.選低照度攝像機,其照度要求一般≤0.02Lux。有些攝像機制造商或銷售商虛報zui低照度,使夜視有效距離大大降低,因此能具體測試。
2.紅外攝像機圖像傳感器的尺寸越大越好。夜視攝像機多選1/2in的CCD,不能選1/4in的。
3.需隱蔽場合選CMOS超微型攝像機。
4.要有自動電子快門功能;
5.要有AGC自動增益控制功能。
鏡頭的選擇
1.攝像機鏡頭是紅外攝像機的關鍵設備,它的質量(指標)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系統(tǒng)的成像效果,在選擇鏡頭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1.選紅外鏡頭。因普通的光學鏡頭,物體反射回鏡頭的紅外光不能有效聚焦到CCD靶面上,此時紅外夜視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而選用紅外鏡頭。尤其是彩轉黑攝像機,否則不能使日夜焦面一致,致使日夜圖像不能保持清晰;
2.鏡頭的成像尺寸應與攝像機CCD靶面尺寸一致;
3.鏡頭的分辨率與透光率要達到要求;
4.選自動光圈鏡頭,以適應晝夜照度很大的變化。
5.監(jiān)視距離1km以上,需激光擴束準直鏡頭。要根據(jù)欲觀察場景的大小與距離選擇合適的激光擴束準直鏡頭,使激光束能照亮所需監(jiān)控的場景,以便監(jiān)控場景的反射光能被攝像機所接收。
值得指出的是,紅外攝像機的選擇zui重要的問題是成套性。除選紅外燈、攝像機、鏡頭外,還要注意防護罩、供電電源等的成套綜合考慮。例如,不同的視窗玻璃,特別是自動除霜鍍膜玻璃,對紅外光的衰減也不同,所以要注意選擇性能好的視窗玻璃的防護罩。紅外攝像機的選擇zui重要的問題是成套性。除選好紅外光源外,對攝像機、鏡頭、防護罩、供電電源等的配套綜合考慮。只有按上述的選擇要點綜合考慮了,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紅外攝像機常見問題紅外攝像機晚上的時候,泛白,刺眼,如下雪一般,產生有如下原因:
1、電流不足原因導致雪花點產生一些室外短距離用集中供電12V很方便,但長距離紅外燈發(fā)熱量大,12V供電不穩(wěn)定可能導致功率不夠;而且全部沒有內置散熱裝置在電流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燒壞;二是電流衰減速度塊,可能導致紅外燈沒能正常工作,在CCD照度比較高的而得不到紅外燈輔光,于是,雪花飄飄;
2、紅外燈質量差,紅外燈的角度及紅外距離跟鏡頭不匹配導致的雪花飄。很多公司為了方便自己采購及安裝,用多種角度不同的等混合在一起使用,這樣使用的好處是他們同一種燈可以勉強使用不同的毫米大小的鏡頭,壞處是總是讓人感覺燈的角度與距離與鏡頭不合適,當角度不合適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手電筒現(xiàn)象或者窄電現(xiàn)象;
3、手工藝問題:很多人手工的時候,紅外燈不集中,散光了;分散的光線導致到處有光,但一片灰蒙蒙的現(xiàn)象;紅外燈前端的棉花擋光不嚴密,集中紅外紅散燈因此一片蒼茫現(xiàn)象。
4、內置的是低劣攝像機,照度*,很多工廠為了在同樣的紅外燈輔光前提下獲得更亮的圖像,人為的調高CCD的靈敏度;因為很多生產廠商為了價格競爭,使用非常低劣的攝像機內置里面,這種攝像機在紅外燈補光不足的情況下,于是人為調高CCD的增益靈敏度,跟我們在硬盤錄像機上調高亮度一樣,是極易出現(xiàn)雪花現(xiàn)象的;
5、電路設計不合理:生產紅外攝像機,不僅僅是將紅外燈直接裝到攝像機里面然后就行了,二是要在裝之前,對其攝像機電路重新設計并老化處理。而市面上很多小型加工廠就是使用廉價的電子原件,買廉價的紅外燈,直接用電烙鐵焊接上去對于電路沒有重新設計也沒有進行老化處理;另外一些做低端產品的工廠,為了省錢,把控制電路板的控制板去掉或者跟燈板集成一起,這很容易導致紅外燈受電路不穩(wěn)定而發(fā)熱,使本來就劣質的紅外燈更不能正常工作;
6、另一個可能是,在室外比較多灰塵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野外,具有可能是攝像機的紅外燈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的顆粒拍下來了,這在白天紅外燈不開啟的情況下,肉眼及攝像機感覺不明顯的;這種是環(huán)境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