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和電動車闖紅燈都非常危險,也經常引發事故,但是難以監督也增加了*的難度。那么,用人臉識別怎么樣呢?zui近,福建福州*向社會公布了一份名單,曝光了200名行人和電動車的“闖紅燈”交通違法行為,還列出了具體的姓名以及所在單位。*甚至到一些單位、企業上門通報其員工的闖紅燈行為。這其中不少人就都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辨認出來的。那么,這種技術是否足夠準確呢?
福州:人臉識別 讓闖紅燈者無所遁形
提示語音:你已紅燈越線,請退回等待。
今年11月底,福州市啟用了“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語音提示樁”。設備感應到有人闖紅燈,就會觸發語音提示。如果還有人闖紅燈,將會被高清攝像頭拍攝下來,并被錄入“人臉識別”系統,計算機會自動識別照片中人員的面部特征,與數據庫中的資料照片進行比對。
福建福州市*支隊民警 陳升:這是我們現場的照片,放大后的一個效果。我們通過后臺系統自動比對之后就會得出相似度較高的違法當事人。同時我們進行人工的審核后可以確定,該當事人與我們系統比對出來照片的相似度為98%的,從他的體貌特征,認為就是該當事人。
只要曾在福建留有過影像數據資料,比如*照片,出入境照片等,數據庫就能比對出來。目前有一億多人的照片可供比對。此外,*在現場*時,如果遇到拒絕透露身份的交通違法者,可以用便攜式“人臉識別”儀器快速獲取個人信息。*也在記者身上做了試驗。
福建福州市*支隊民警 陳升:我剛才抓拍的,排在*個,就是你吧?
記者:是,識別率還是蠻高的。
福建福州市*支隊民警 陳升:是的,這個系統的識別率。
記者:還是蠻高的。只要你在本地有一些記錄我們都會比對出來。
在電腦自動識別之后,為了避免誤判,警方還會進行一遍人工的篩選,通過上門走訪、關聯資料調查等方式再次進行核實,zui后錄入系統進行處罰。行人闖紅燈罰款10元,非機動車闖紅燈罰20元。當事人如果拒不處理,會直接影響其申領駕照、機動車年檢、駕駛證年檢等事務的辦理。
福建福州市*支隊民警 陳升:我們就已經在28個路口,設置了40套的“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自動抓拍系統”。接下來我們還會增設100套,擴大我們電子*的覆蓋范圍。可以用科技手段,來彌補我們路面民警不足,警力不可能24小時都在路上進行*。
福州:上門通報曝光闖紅燈 壓力重于處罰
“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幫助*提高行人和電動車闖紅燈行為的發現率。可是由于法定的處罰金額實在太低,所能起到的威懾作用有限。不過,“人臉識別”系統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通過照片辨認交通違法人的身份。于是,福州*有了進一步的舉動。
福建福州市*支隊倉山大隊展城中隊 葉良輝:我們在路面上執勤的過程中有發現這邊醫院的職工,因為考試來不及闖紅燈。我們今天上門是想跟你們醫院的各位*講一下,你們這邊有這么個情況。希望引起院方*的重視。
這是福州*到“闖紅燈”交通違法行為人的單位進行上門通報,為了擴大系統的震懾效果,從12月1日起,福州*采取到單位上門通報的方式,請機關、企事業單位協助對員工進行批評教育,形成壓力。
更為直接的是,“闖紅燈”行為還將直接和單位整體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如果發現用人單位的員工“闖紅燈”的人數較多,屢教不改或情節嚴重。該單位將會被扣除文明單位的參評得分,直至取消參評資格,這直接影響到文明單位的獎金。據了解,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之后,福州*并未刻意提高處罰的數量,而是把它作為監督的一種手段。讓公眾意識到,自己如果闖紅燈,隨時有可能被拍攝和識別出來,然后曝光在單位同事和社會公眾之前。
福建福州市*支隊交通科研設施大隊副大隊長 陳升:目的主要是震懾作用,處罰并不是主要目的。提高我們的市民的交通安全的文明意識。
福建福州市民:這個上門通報比那個罰款現金更有效果。可以讓這個電動車車主更自覺的接受這些交通規則的管理。我覺得這樣子挺好的,作為一種監督管理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