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報道,印度上月推出指紋支付計劃,協助民眾擺脫現金交易。這種指紋支付系統與印度的“生物識別數據庫”相連,登記過指紋數據的印度民眾只需要伸一下手指,就能完成支付——至少理論上是這樣。但與此同時,印度民眾卻擔心這一舉措將威脅個人隱私安全。
印正努力建成 “數字印度”此外,2016年11月,*宣布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面值的兩款舊zhi幣。在*宣布這一消息后,大批印度民眾注冊帶有指紋驗證的銀行賬戶。
使用生物數據進行身份驗證將為印度銀行業務處理系統帶來巨變。驗證過程將從以往的數周或數月的時間縮減至2-3秒,且紙質文件易于偽造且難以驗證,而生物數據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由于缺乏個人隱私或數據保護法,印度企業使用生物數據管理不夠正規。這一舉動也因此引發了印度民眾對于個人隱私安全的擔憂。
人們擔心私營公司得到諸如收入記錄、醫療記錄等個人信息,政府通過使用信息等公司使用數據在政治行動中追蹤目標人物。同時,印度一個信用審查公司負責人稱,公司用戶面臨著黑客通過入侵銀行安保系統及生物數據庫系統獲取其臉譜或者領英數據的風險。
印度身份識別管理局局長盡管表示,每一家公司在獲得生物數據庫認證資格前都進行了仔細審查,但這個系統并非*的安全,“盡管可能性很小,但破解系統并非是不可能的。”
印度生物識別項目(Aadhaar項目)始于2009年,是zui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數據庫中的身份信息可以被印度不同的國家機構調用。印度政府稱這個生物識別數據庫能防止福利欺詐,保證社會救濟發放給真正有需要的人。截止2016年10月,超過10億印度民眾獲得生物識別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