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深圳市海威達航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4119發布時間:2012-12-18
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GBJ 79-85:陳梅紅 | ||||||||||||||||||||||||||||||||||||||||||||||||||||||||||||
![]() *章 總則 第1.0.1條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應做到防止外界電壓危害人身安全和對設備的損害,抑制電氣干擾,保證通信設備正常工作。 第1.0.2條 本規范適用于一般工業企業的電信站、有線廣播站及站外線路的通信接地設計。 第1.0.3條 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的規定。 第1.0.4條發電廠、變電站、礦井及防爆環境等有特殊要求的通信接地,以及根據防雷、防強電、防腐蝕、防電氣化鐵道影響而設置的特殊通信接地的設計,應遵守相應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節 電信站的接地 第2.1.1條電信站的直流電源、明線或電纜入站避雷器、電信設備機架機殼、入站通信電纜的金屬護套或屏蔽層等均應接地,并匯接到全站共用的通信接地裝置。 第2.1.2條電信站的交流配電屏(盤)、整流器屏(盤)等供電設備的正常不帶電金屬部分,當不與通信設備在同一機架、機柜內時,應采用接零保護。 直流配電屏(盤)的正常不帶電金屬部分,當加固裝置將其與交流配電屏(盤),整流器屏(盤)的正常不帶電金屬部分在電氣上連通時,也應采用接零保護;當不連通時應采用接地保護,并應接到通信接地裝置。 交直流兩用通信設備的機架、機柜內的供電整流器盤的正常不帶電金屬部分,當與機架、機柜不絕緣時,應采用接地保護,接到通信接地裝置。 第2.1.3條電信站的通信接地不宜與工頻交流接地互通。當電信站有交流供電變壓器或位于有交流供電變壓器的建筑物內時,其通信接地裝置可與交流變壓器中性點的接地裝置合用。此時各種需接地的通信設備應采用接零干線接至變壓器中性點或總接地排處,不得利用有三相不平衡電流的零線接至變壓器中性點。 第2.1.4條電信站的通信接地不宜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互通。當房屋建筑避雷接地利用房屋結構的金屬構件作為泄流引下線時,通信接地應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以及工頻交流供電系統的接地在總接地排處連接在一起。 第2.1.5條當要求嚴格限制工頻交流電對通信設備的干擾,并且通信設備不易做到與站內各種金屬構件絕緣時,電信站所在的建筑物應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在第2.1.2~2.1.4條中所述各種接地都應接至第五根線,不再單設通信接地裝置。 第2.1.6條 有線廣播設備的接地可利用通信接地裝置。但如果有線廣播設備有天線裝置且可能遭受雷擊時,天線避雷接地應單設。 第2.1.7條 廠(礦)區交換機的直流電源,除設備有特殊要求外,應采用正極接地。 第2.1.8條利用大地作為信號回路的廠(礦)區交換機的接地裝置應設置兩組接地電阻值相近的接地體,由不同的接地引入線分別引入室內。 第二節 電纜線路的接地 第2.2.1條敷設于空曠地區的地下電纜,當所在地區年雷暴日數大于20天及土壤電阻率大于100歐姆米時,電纜的金屬護套或屏蔽層應每隔2千米左右接地一次。當土壤電阻率小于500歐姆米時,油麻瀝青鎧裝電纜的自然接地可代替上述接地。 第2.2.2條地下電纜線路在同一地點設置防腐蝕接地和防雷接地時,陽極防腐蝕接地裝置宜與防雷接地裝置合用;陰極防腐蝕接地裝置應與防雷接地裝置分別設置。 第2.2.3條電纜分線箱的避雷器應接地。架空電纜金屬護套及其鋼絞線應每隔250米左右接地一次;在空曠地區應每隔1千米左右接地一次。在電纜分線箱處架空電纜金屬護套及其鋼絞線應與電纜分線箱合用接地裝置。 第三節 桿路、明線和終端設備的接地 第2.3.1條設于空曠地區的各種型式架空通信線路的下列電桿應設置避雷針及其接地: 一、終端桿、引入桿及與其毗鄰的五根電桿; 二、分線桿、試線桿、飛線跨越桿、超過12米的高桿、位于高處的電桿以及角深大于1米的角桿; 三、裝有放電器、避雷器、放電間隙的電桿; 四、與1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線路交越時兩側的電桿; 五、在雷電活動頻繁的地區,每隔5-10根電桿; 六、遭受過雷擊的電桿。 第2.3.2條符合第2.3.1條第二、四、五、六款及*款中與終端桿、引入桿毗鄰的五根電桿規定需設置避雷針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宜將避雷針引接到電桿頂部的鋼筋作為避雷針接地。 第2.3.3條裝有放電器、避雷器、放電間隙的電桿的避雷針可利用其接地裝置作為避雷針接地。有拉線的電桿可利用拉線裝置作為避雷針接地。 第2.3.4條與1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線路交叉跨越時兩側的木電桿及與110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線路平行受到危險影響的木電桿的避雷針的接地線應在離地面2米處留有5厘米間隙。 第2.3.5條除第2.3.2~2.3.4條外,其余情況下電桿的避雷針接地線可沿桿敷設至底端作為接地。 第2.3.6條空曠地區的架空明線進入電信站或中間電纜處的電桿應設置避雷器及接地,并應從該桿向外約2千米范圍內設置分級保護接地。分級保護接地的布置應符合表2.3.6的規定: 分級保護接地的布置 表2.3.6
注:在雷電活動不頻繁的地區,可取消10毫米及15毫米級放電間隙。 第2.3.7條位于空曠地區的電信站引入桿或進站、介入電纜終端桿附近的200~250米長度的線路,以及重復雷擊地段可裝設架空地線。架空地線應接地,接地間隔不應大于100米。在引入桿、終端桿及裝有分級保護放電間隙的電桿處,架空地線不應接地。 第2.3.8條接至空曠地區電纜或明線線路的用戶終端設備應設置保護裝置,其避雷器應接地。 第三章 接地電阻 *節 電信站的接地電阻 第3.1.1條不利用大地作為信號回路的廠(礦)區交換機、載波機、調度總機、會議匯接機或終端機、有線廣播擴音機、生產擴音機等通信設備的接地裝置的電阻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直流供電通信設備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5歐。 二、交流供電或交直流兩用通信設備的接地電阻值,當設備的交流單相負荷小于或等于0.5千伏安時,不應大于10歐;大于0.5千伏安時,不應大于4歐。 第3.1.2條利用大地作為信號回路的廠(礦)區交換機的兩組接地體并聯后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表3.1.2的規定。
利用大地作為信號回路的交換機的接地電阻 表3.1.2
第3.1.3條當電信站的接地符合第2.1.3條規定時,接地裝置的電阻值應同時符合電信站接地電阻值和國家《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中有關交流供電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電阻值的規定。 第3.1.4條符合第2.1.4條規定的總接地排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歐。 第二節 電纜線路的接地電阻 第3.2.1條地下電纜金屬護套或屏蔽層防雷接地的接地電阻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R——接地電阻值(歐姆); S——接地間隔(千米)。 第3.2.2條架空電纜金屬護套及其鋼絞線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表3.2.2的規定。 架空電纜金屬護套及其鋼絞線的接地電阻 表3.2.2
第3.2.3條地下電纜采用陰極保護時,陰極保護設備接地電阻值應根據電纜所需的排流量和陰極保護設備所在地的土壤電阻率,對接地電阻值與陰極保護設備功率消耗值綜合考慮確定。 第3.2.4條地下電纜采用陽極保護時,陽極接地電阻值應根據所需保護的電纜種類和長度確定。
第三節 桿路、明線和終端設備的接地電阻 第3.3.1條桿路、明線的各種接地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表3.3.1的規定。 第3.3.2條當用戶終端設備需裝設避雷器時,避雷器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表3.3.2的規定。 用戶終端設備避雷器的接地電阻 表3.3.2
第四章 接地裝置 第4.0.1條當通信接地裝置與工頻低壓交流供電系統的接地裝置不互相連接時,其接地體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0米;當受場地條件限制時不得小于5米。通信接地裝置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不互相連接時,其接地體間的距離不應小于20米。 第4.0.2條地下電纜防雷接地裝置的接地體的布置應與電電纜走向垂直,接地體與電纜的距離不宜小于10米,zui大不應超過30米,見圖4.0.2。 圖 4.0.2 第4.0.3條當采用陽極保護地下電纜時,接地體與電纜的距離宜為5米左右;當采用陰極保護地下電纜時,其距離宜為200~300米。 第4.0.4條同一接地裝置的垂直接地體之間的間距宜為接地體長度的1.5~2倍,間距的zui小值不應小于接地體長度。 第4.0.5條接地體頂面的埋設深度宜大于冰凍層深度、并不應小于0.5米。 第4.0.6條垂直接地體宜采用鋼管、園鋼和角鋼,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引入線宜采用外加絕緣的扁鋼或絕緣導線。其規格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接地體 鋼管壁厚不應小于3.5毫米; 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毫米; 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毫米; 扁鋼厚度不應小于4毫米;截面不應小于100平方毫米。 注:線路及用戶終端設備的垂直及水平接地體的zui小規格可適當低于上述數值。 二、接地引入線 扁鋼:厚度不應小于4毫米,截面不應小于100平方毫米。 導線:銅芯不應小于16平方毫米(要求接地電阻小于10歐時);銅芯不應小于10平方毫米(要求接地電阻大于或等于10歐時);銅芯不應小于2.5平方毫米(用戶終端設備避雷器用)。 三、站內接地線 導線:銅芯不應小于35平方毫米(總配線架至接地排):銅芯不應小于16平方毫米(要求接地電阻小于10歐時通信設備用);銅芯不應小于10平方毫米(要求接地電阻大于或等于10歐的通信設備用);鋁芯不應小于25平方毫米(工頻交流設備用)。 注:1.當總配線架避雷器的接地端不是通過接地排與入站電纜金屬護套或屏蔽層相連而是直接連接時,總配線架至接地排的站內接地線截面允許不小于10平方毫米。 2.上述站內接地線不包括兼作直流電源饋電線的接地線。 第4.0.7條在腐蝕性較強的土壤中埋設的接地體應鍍鋅。在土壤電阻率小于20歐姆米的地區或腐蝕性強的地區,還應增大接地體的厚度、直徑或采用耐腐蝕的接地體。 第4.0.8條陰極保護設備的接地體應采用耐腐蝕材料。 第4.0.9條當土壤電阻率較高,采用一般接地體難于達到所要求的接地電阻值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采用以下措施: 一、深埋接地體(當深層土壤電阻率小時); 二、在接地體周圍采用長效化學降阻劑; 三、將接地體周圍高電阻率的土壤更換為低電阻率的土壤; 四、在接地體周圍填入木炭、焦炭、礦渣等低電阻率物質。 第4.0.10條常用的接地裝置的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宜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Rc——單根垂直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Rnc——n根垂直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Rp——單根水平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Rnp——n根水平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Rb——板式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Rz——垂直、水平綜合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歐); ρ——土壤電阻率(歐姆米)取一年內的zui大值,但明線及電纜防雷接地裝置可取雷季時的值; L——垂直接地體的單根長度或水平接地體的總長度(米); h——接地體頂面埋深(米); n——垂直接地體的數量; ηc——垂直接地體的利用系數(見附錄二); ηp——水平接地體的利用系數(見附錄二); A——水平接地體的形狀系數,可采用表4.0.10所列數值: 水平接地體的形狀系數 表4.0.10
d——接地體的直徑或等效直徑(米),可采用下列數值:鋼管及鋼棒d=d′(d′為鋼管或鋼棒直徑:米);
從廠礦企業電信站的場地條件來看,過去反映較多的是工作、保護接地裝置之間的間距由于場地條件限制達不到規定要求。本規范取消了保護接地裝置,只剩一組通信用接地裝置,從場地條件來看,一般還是可以做到單設,從而強電、弱電接地分開的。
第二節 電纜線路的接地 第三節桿路、明線和終端設備的接地 這兩節系沿用郵電部門目前的規定,這些規定中大多數已使用多年,未發現問題。有少數如第2.3.2條鋼筋混凝土電桿的避雷線保護接地及第2.3.6條架空明線分級保護接地等是郵電部門近年來在總結過去經驗改進后的新規定。 第三章 接地電阻 *節電信站的接地電阻 第3,1.l條對通信接地的電阻值要求,過去規定不一。以用戶交換機而言,有的產品技術條件中規定有要求值,例:HJ905型縱橫制交換機規定為4Ω。1979年郵電部頒發的用戶交換機管理辦法中規定600門以下的用戶交換機的接地電阻不大于6Ω。郵電部在維護規程中對郵電部門不利用大地作信號回路的共電、自動局的接地電阻規定為不大于15Ω,各國的標準也不一致。目前,我國用戶交換機設計、安裝時一般都按不大于4—6Ω的標準執行。 本規范區別不同情況,從接地所起的功能分析,分別作如下規定: 考慮到以上情況,本規范采用15Ω作為不利用大地作控制信號回路的電信站的接地電阻限值。這個數值與郵電部門1963年、1980年維護規程的不利用大地作控制信號回路的接地電阻限值相同。工業企業電信站的交換機絕大多數是不利用大地作控制信號回路的,過去設計中一般不區分是否利用大地作控制信號回路,都按不大于4~6Ω設計是不必要的。
二、利用大地作為控制信號回路的小交換機,由于設備技術條件一般要求兩個交換機之間電池正極間的電位差不能超過6V(即兩個交換機的接地裝置上的電壓串聯值加上大地的兩點間的電位差不能超過6V),從而對接地電阻值有較嚴格的要求。本規范根據上述要求并經過計算然后取定接地電阻要求值,該值與郵電部門1963年、1980年維護規程基本相同,但后者是按交換機的中繼線數量分級的,為了使用方便起見,改為按交換機容量分級,其對比關系如下:
按照上述新規定,對絕大多數電信站來說,其接地電阻值為10—15Ω,較過去規定有所放寬。 第3.1.4條在長沙進行的高層建筑電信大樓雷擊試驗表明,當通信接地裝置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連在一起時,雷擊時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上的高電位會引向站內的通信設備、站外的通信線路以及遠端用戶設備或中繼設備。特別是有些用戶交換機設備當用戶空閑時其用戶a線是直接接地的,這樣就使雷擊時的高電位還通過電纜芯線引向站外遠端。為了減少這種危險影響,本條規定連在一起后的所有接地裝置的工頻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Ω,從而限制了接地裝置上的高電位值。當然,光是這一點并不一定足以保證站外設備的安全,在具體工程設計中,需要根據雷擊強度、站外電纜條數、型號等因素來考慮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措施(例如遠端話機安裝保安器等。) 在我國國家標準的建筑防雷設計規范中,規定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的接地沖擊阻抗不大于10Ω,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確定沖擊阻抗值是比較困難的,本規范仍采用工頻接地電阻值。按照理論計算和一些實測資料,當土壤不存在火花放電的條件下,工頻接地電阻與沖擊阻抗的關系大體上為沖擊阻抗值等于工頻電阻值加上2—8Ω(具體值與土壤電阻率、雷電流波形等因素有關)。按此推算,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的工頻接地電阻值要求為不大于5Ω左右。實際上當房屋利用鋼筋作為泄流引下線,利用房屋基礎或再加上圍繞房屋四周一圈布置接地體時,其工頻接地電阻值一般遠小于5Ω。從我國的一些實測資料來看,一般均在1-2Ω以內。可以說,當各種接地裝置接在一起時要達到總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大于1Ω是不困難的。從國外的一些規定來看,有的國家如日本的資料規定為使用建筑結構體作接地極時,工頻接地電阻不大于2Ω。有的國家如西德的資料規定為合用時不大于0.5Ω。本規范采用1Ω。 第二節電纜線路的接地電阻 第3.2.1條關于地下電纜防雷接地的接地電阻要求。 現行郵電部門長途通信干線電纜線路工程設計規范規定作為一般性的雷擊保護措施,地下電纜需每隔一定距離接地,稱為系統接地。系統接地的電阻值在一般地區不宜超過5Ω,對于土壤電阻率大于100Ω·m的地區不宜超過lOΩ,困難地點不應超過20Ω??紤]到工業企業內部通信的電纜其防護等級可低于國家通信網中的干線電纜,因此,規范條文中將接地電阻值放寬到土壤電阻率小于或等于lOOΩ·m時不應大于l0Ω;當土壤電阻率大于lOOΩ·m時,不應大于20Ω。 上述接地電阻值是對接地間隔為2km左右的要求??紤]到工程設計中有不少場合并非都是2km的間隔,為達到同樣的防雷效果而又給工程設計帶來方便,本規范采用下列公式確定其接地電阻要求值。 第三節桿路、明線和終端設備的接地電阻 第3.3.1條、第3.3.2條關于明線線路和終端設備的各種避雷保安設備的接地電阻值,我國郵電部門有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大多沿用蘇聯1951年編制的1959年修訂過的相應國家標準。本節基本上采用了郵電部門的規定值,并參照蘇聯1968年再次修訂過的相應國家標準作了某些變動。 —、架空明線進站終端桿的避雷器、分級保護放電器的工頻接地電阻值。 我國郵電部門1963年及1980年技術維護規程規定小于5Ω。本規范采用1968年蘇聯國家標準中的規定。
本規范采用我國郵電部門技術規程中第二種規定并略加修改。 1968年蘇聯國家標準(FOCT464-68)取消表3-9和表3-10的規定。 我國郵電部門1963年及1980年技術維護規程中的規定與蘇聯1951年國家標準相同。蘇聯原來規定的根據可參見米哈依洛夫著《電信線路遭受外界電磁場影響及其保護措施》一書。據我們看來,該書中的有關分析還存在一些問題,蘇聯1968年標準中取消原來的規定可能與此有關。我國幾十年來的一般做法是將避雷線沿桿敷設至桿根后轉成水平延伸數米,并未嚴格按照規程要求電阻值實施,未發現過問題,有鑒于此,本規范也不再規定電桿避雷線的接地電阻要求值。 第四章接地裝置 第4.0.1條關于通信接地裝置與其他接地裝置在地中的間距問題。
從實際場地條件來看,要求通信接地裝置與所有其他接地裝置間的間距不少于20m往往是難于做到的。我國過去是沿用蘇聯的規定,其他國家一般沒有這樣規定,例如,日本只要求通信用接地體和接地線與其他種類的接地體和接地線的間隔在2m以上。與避雷針或避雷器的接地體和接地線的間隔原則上5m以上(當然,日本的低壓配電網采用三相三接線制,與我國情況有所不同)。 基于上述考慮,本條對間距問題區別不同情況作了不同的規定。即通信接地裝置與工頻低壓交流供電系統的接地裝置不互相連接時,其接地體間的距離不宜小于lOm,當場地條件受限制時,不得小于5m。上述規定間距大于日本的規定,小于我國過去的規定。 通信接地裝置與房屋建筑避雷接地裝置不互相連接時,其相互間的距離仍按過去一般規定,即20m。主要是考慮雷電的電位影響較大的緣故。 第4.0.2條關于地下電纜防雷接地的接地裝置與電纜的間距問題。 第4.0.5條由于土壤冰凍層的土壤電阻率較非冰凍層的土壤電阻率大許多,故接地體頂面的埋設深度宜大于冰凍層深度。為了防止機械性損壞,要求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m。 第4,0,6條本規范三、注1當總配線架避雷器的接地端不是通過接地排與入站電纜金屬護套或屏蔽層相連而是直接連接時,總配線架至接地排的站內接地線截面允許不小于lOmm2,其原因主要考慮在上述情況時一般接地線的長度較短,阻抗較小,遭到雷擊出現大電流時,不會出現高電位,故允許減小截面。 第4.0.8條陰極保護設備的接地體應采用耐腐蝕材料,目前我國較廣泛采用石墨電極 |
商鋪:http://www.cmr6829.com/st853/
主營產品:無塵布;防靜電服;防靜電鞋;粘塵墊;粘塵滾筒;防靜電毛刷;離子風機;風淋室;防靜電屏蔽袋;防靜電周轉箱;防靜電椅子;防靜電圓凳;SMT上下料架;防靜電臺墊;防靜電手推車;防靜電鍍鉻貨架;防靜電手腕帶;ACL385表面電阻測試儀;ACL-300B靜電壓測試儀;ACL-350靜電電壓測試儀;ACL-800兆歐儀;ACL-750人體靜電檢測儀;ACL-600人體靜電放電檢測儀;ACL-780手腕帶及鞋檢測儀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