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07月11日 16:50濰坊中研基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點擊量:453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與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樣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部分。水在人體內的含量達60~70%,兒童可達80%,其余30%左右為固體營養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人體60%的水在細胞內,40%在流體內(血、消化液、唾液、膽液、淚水、汗液、腸液、胃液)。成年人每天需水2.5-3升,其中直接飲用1升左右,食物中補充1升,人體新陳代謝形成0.5升。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著到:“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不愧為百藥*。且將水篇放在各篇,足以見先人對水的保健或療效的重視程度。
水污染
人口數量的幾何增長、工業廢水的亂排亂放、城市垃圾、農村農藥的施放等等,造成本來已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加劇短缺,無法為人所用。據統計目前水中污染物已達2千多種(2221)主要為有機化學物、碳化物、金屬物,其中自來水里有765種(190種對人體有害,20種致癌,23種疑癌,18種促癌,56種致突變:腫瘤)。
水中主要污染物:
1、細菌:傷寒、霍亂、痢疾桿菌
2、病毒:甲肝、脊髓灰質炎病毒
3、重金屬:汞、鎘、鉛等
4、化學污染:磷、鋁,硫化物及氧樂果、敵敵畏等
據統計目前80%疾病與飲用水污染有關,1/3的人死亡與水污染有。79%左右人飲用受污染水,7億左右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每天世界上約340萬人死亡與飲用污染水有關,每8秒鐘有一個兒童死于飲用不衛生的水而引起的疾病。
中國飲用水現狀只有≤11%的人飲用符合我國衛生標準的水,65%的人飲用渾濁、苦堿、含氟、含砷、工業污染、傳染病的水。30.6%的人飲用地面水(河、江、湖),69.4%的人飲用地下水(井水、深井水)。2億人飲用自來水,7000萬人飲用高氟水,3000萬人飲用高硝酸鹽水,5000萬人飲用高氟化物水,1.1億人飲用高硬度水。
人們對飲用水的認識
自來水自出現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把自來水做為正常飲用水的主要來源,一直認為自來水就是“健康水、放心水、水”。大多數人對水的認識只停留在“解渴”作用,人因渴才喝水。自1974年美國人發現水中具有三鹵甲烷后(THM)又發現自來水中存有多種致癌物質,從此人們開始關心習以為常的自來水的干凈程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好水”的重要性。純凈水是由用特別工藝、技術、系列凈水設備等方面對受污染的水進行深加工的產物,該技術能把水中重金屬、三鹵甲烷、有機物、放射性物質、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大部分去除了,所以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水的二次污染
由于自來水的管網年久失修、水管銹蝕、管道泄露,以及城市
高樓小區采用水箱二次供水,水箱結垢、生銹,水中微生物、細菌、病菌的滋生,使得進入用戶家里的自來水存在著嚴重的二次污染。
部分桶裝水,由于利益的驅使,不法廠家粗制亂造,使得出售給用戶的桶裝水質量無法保證。桶裝水在一般三口之家庭有時需一星期時間才能飲用完,其過程中由于不斷地放水,桶內也不斷地進入等體積的空氣,空氣中的細菌、病毒隨之進入桶裝水中并在水中成倍地增長,致使飲水桶裝水存在二次污染。(空氣中每立方米有近4000個細菌)
飲用水的種類
1)自來水
水質標準:GB-5749-85。 處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是cl2消毒,自來水中常有余氯。加氯以后,氯與自來水中有機碳氫化合物結合生成(三鹵甲烷),其有很強致癌作用,且很難降解。
2)純(凈)水
水質標準:CJ94-1999,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料,通過電滲析,離子交換、反滲透、蒸餾等方法所制得的水,俗稱太空水。不含任何添加劑,可直接飲用的水。
3)凈水
自來水為原料,經深度凈化的直飲水。
4)礦泉水
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GB8537-1995)
5)高氧水
又稱富氧水,將氧氣通入水中,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升高后的水,其含氧量20mg/L以上。氧在水中有一定飽和度,暴露在空氣中后多余的氧溢到空氣中,又還原成普通水。
6)磁化水
水通過磁場后,使水分子的極性發生改變的水,對保健醫療起一定作用(作用不穩定),不能當作正常飲用水。
7)離子水
過濾去除氯、顆粒雜質之后進行礦化 ,進入電解槽進行電解 ,電解時所有菌類被殺死。水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帶正電礦物物質集于陰極成為堿性離子水,堿性離子水一般在醫生的指導下當成醫療飲用水。帶負電的礦化物集于陽極成為酸性離子水,酸性離子水有較強清潔、漂白作用,是zuijia美容收斂劑(外用、美容)。離子水只能瞬間飲用,一但暴露在空氣中,通過電解作用形成的陽、陰離子又很快恢復到原始狀態。6個分子為一團
8、蒸餾水 H2O,純度達 99.93%~99.97%,基本不導電。
健康水六大標準
常用水處理方法
RO膜在直飲機中的應用
超濾膜孔徑為0.01--0.02微米,細菌體為0.1-0.5微米,運用微過濾原理,去除水中的固體雜質,細菌、微生物,保留水中的鹽類離子及微小的固體物質。對于0.02微米以下有機物、無機鹽,對人體已無害。
水分子:7~12氫氧分子一團。普通水為13個分子組成一團。
將原水經過凈化裝置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余氯等有害物質,再經礦化后進入電解槽進行電解,靠電解殺死菌類,帶正電的礦化物集于陰極為堿性離子水,帶負電的礦化物集于陽極為酸性離子水。
堿性離子水一般用于醫療飲用水
酸性離子水可用于生活用水和美容(外用)
電解槽易附雜質,對電極腐蝕性較強。
孔徑為0.2~0.5微米,表面含有純銀,具有殺菌、抑菌作用,在水的壓力下,小于0.2微米的有機物,無機鹽等比較容易通過。多余的銀離子對人體無益。優點:再用性強,使用壽命時間2—3年。
濾芯種類特點
1、PP 濾芯
孔徑為1~20um,銀之源制水采用5um孔徑的PP濾芯,它采用食品級聚丙烯熔噴的方法制成,可攔截過濾水中較粗顆粒固體雜質。(如鐵銹、泥沙、微生物、膠狀物等)
微生物:酵母、霉菌,易導致胃、肝粘膜病變。
鐵銹、泥沙、膠狀物:引起肝病、結石、器官病變。
活性碳有強大的吸附除色作用,去除水中的氯、異味、顏色及其它有害物質,改善水質。
顆?;钚蕴?/span> 20目 一般為10~40目
壓縮活性炭80目 一般為60~140目
主要生產材料:椰殼
吸附能力1Kg=4噸
活性炭的再生
納濾膜是介于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的一種壓力驅動膜,是近年上發展較快的膜種之一,該膜對無機鹽與分子量在300以上的有機物的截留率較高。
采用*涂敷基膜上制成,孔徑為0.001~0.005um,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且成膜性能好,能形成光滑的表面,非常有強韌性,耐撕裂。
特點:對不同價態離子截留效果不同;
對離子截留受共離子影響,離子價越大截留率越高;能有效截留二價離子,有較低的驅動壓力和較大的水通量,驅動壓力小于1.5MPa。
zui大特征是:膜上、膜中有帶電基團,通過靜電相互作用,阻礙多價離子的滲透。
對膠體、油、蛋白質和其它有機物有較強的抗污染性,對單價離子截留率80%,二價或多價離子截留率大于90%以上;
主要殺菌方式
1、煮沸消毒:
自來水燒開后,殺滅水中病原體微生物同時也去掉了存在于水中的揮發性余氯,使水凈化。但水中重金屬砷、氰亞硝酸、農藥、洗滌劑仍在水中,由于水的蒸發,增加了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濃度,增加了其致突性,如燒水用鋁壺,水中鋁含量是原來10倍以上,水沸騰后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同時也破壞了水分子的結構,影響人體細胞對水份的吸收。
2、紫外線
光波長253.7nm,殺菌效果與照射時間、強度有關,通過毀壞遺傳(核糖、核酸DNA)抑制使病菌、病毒失活。
3、臭 氧
也稱“綠色化學品”,臭氧分子(O3)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藍色氣體有魚腥味,與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僅有一個原子氧之差,但性能有很大差異。O3氧化還原電位高(2.07ev)僅次于氟(2.87ev)占氧化劑的第二位,(次氯酸1.49ev,二氧化氯1.50ev)在常溫下分解成一個氧分子(O2)和一個氧原子(O),兩個原子即能合成一個氧分子,無污染。是種強氧化劑,可殺死細胞繁殖體和芽胞、病毒、真菌,破壞肉桿菌素。
臭氧的生成
空氣中21%氧氣(78%氮氣)流過交變高壓電場使含氧氣體產生電暈放電,電暈中的自由高能電子離解O2分子,經碰撞反應聚合成O3分子。
臭氧用于消毒,改善水的顏色、氣味和口味,能降解溶于水中的有機雜質,并能提高過濾速度。
自來水中氯與有機碳氫化合物結合生成有機氯化物(三鹵甲烷),臭氧能迅速氧化有機物,將其轉化為無毒無害。廢氣中有毒有害物質,如烴、醛、硫化氫、氨等,可通過氧化而分解。
臭氧主要作用:脫色、除臭、殺菌、消毒
(1)臭氧釋放出的原子態氧(單原子氧)可迅速穿透細菌的細胞膜與細胞酶發生不可逆轉的氧化反應,致細菌于死地;原子態氧也與病毒的蛋白包膜發生氧化作用,使病毒迅速死亡。單原子氧遇到無機或有機的可氧化物(如農藥、致癌等有機物)也會發生強氧化反應,解構其分子鏈,生成無毒的醛、羥酸、芳香化合物及其它無毒物質。
(2)臭氧家庭用途
空氣凈化:居室消毒、廚房、廁所除味、貓狗寵物除味、餐具消毒、冰箱除味
表面消毒:醫用
清洗消毒:蔬菜、瓜果、殺菌、去除化學污染物
水消毒凈化:殺菌、抑菌
臭氧殺菌過程為強化作用使微生物細胞中的多種成份產生反應,從而產生不可逆轉的變化而死亡。一般認為通過直接破壞其核糖核酸(DNA)物質完成的,首先作用于細菌、霉類微生物細胞膜,使膜構成成分受損傷,導致新陳代謝障礙抑制其生長,臭氧繼續破壞膜內組織直至殺死。
濰坊中研基業祝您每天八杯水,飲水健康身體健康。
上一篇:防爆膠泥是合成材料中使用Z穩定的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www.cmr6829.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