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工業迅猛發展,包裝行業在包裝準確度、包裝速度、包裝范圍等諸方面亦有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自動包裝秤已很難這些要求,而
多頭組合秤是在此要求下發展起來的,那么多頭
組合秤與自動包裝秤的區別有哪些?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一、 稱量原理不同所產生的秤量準確度的區別:
1、稱量原理不同
自動包裝秤是一邊加料一邊稱量,在到達目標重量數據之前持續供料,當與目標重量相差少許時必須追加一個被稱物,即粗計量之后再進行精計量,如被稱物個體較大或較重時有較大誤差,此為影響其秤量準確度所在。而多頭組合秤是由多個具有立的進料出料結構的稱量單元組成,一般多頭組合秤由8~32個稱重單元組成。電腦利用排列組合原理將各稱重單元的載荷量進行自動組合計算,得出zui接近定量值的組合進行包裝。例如一臺十個稱重單元的多頭組合秤,稱量時每個稱重單元都進行稱量,并將每個稱量斗重的重量數據讀入電腦,由電腦進行組合,根據組合數學,十個稱量單元共能實現1023種組合,電腦從這1023種組合中選出zui接近目標重量值的組合。這樣上述精計量稱量時被稱物單重較大,且很難實現定量值的工作迎刃而解。多頭組合秤是以zui接近目標重量的組合作為zui終結果。
2、檢測數據的性不同
由于傳統自動包裝秤是一邊加料一邊稱量,故對傳感器來說是在動態情況下稱量,如果被稱物受到沖擊或跳動,都使傳感器感應不穩定的重量數據而引起誤差,而多頭組合秤的振動供料是對緩沖料斗進行的,稱重料斗的稱量是在安定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取得的重量數據準確度較高。
3、落差誤差
這種誤差對于自動包裝秤來說是顯著的誤差,稱量斗中重量值達到設定值時,雖然電磁振動供料器已停止,但停止的一瞬間,稱量斗到振動器的一段被稱物的存在zui終掉入斗內產生所謂的落差誤差,雖然有些自動包裝秤利用縮短給料時間來減小落差誤差,但由于受流速、給料均勻度等系統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差。而多頭組合秤是由緩沖料斗向稱重料斗供料,稱重料斗完安定后發出指令要求進行稱重,因此不存在落差誤差。
二、 稱量速度的區別
傳統自動包裝秤一般要經過粗計量、精計量這一稱量過程,特別是精計量的過程需要一點一點的追加,耗時較長,影響了稱量速度。例如1公斤以下的自動包裝秤其稱量速度一般在20~30包/分鐘,而多頭組合秤在電腦的組合運算中一般14個稱重單元的秤可達到100~120包/分鐘,比自動包裝秤的稱量速度快4~6倍,且易與包裝機相配合。大大了包裝,適合現代生產管理的需求。
三、 稱量范圍的區別
準確度相同的情況下,多頭組合秤的秤量范圍較自動包裝秤更大些,一般情況下自動包裝秤在同一準確度下的秤量范圍控制在4倍以內,而多頭組合秤在小秤量段的秤量范圍可達十幾倍。從大量的試驗結果亦可看出二者存在著秤量范圍的差別。比如在十幾克1公斤的秤量范圍內,多頭組合秤可達到X(1)級的準確度等級的要求,尤其在小秤量段內更是難得。若想保持準確度等級不變,自動包裝秤只有縮小秤量范圍,形成多段秤量,只能靠生產多臺系列產,才能實現廠家某一方面的要求。一般的廠家都幾乎不接受這種現象。這為其實際應用帶來了限性,達不到某些生產域不同包裝規格(10-1000g)但要求精度差不多的使用要求。
多頭組合秤優勢一目了然,但以前多頭組合秤主要以進口或外資企業生產為主,因此價格問題阻礙了其應用,現中山市包裝機械有限公采用的電腦組合的構件和元件,其穩定的、誠信的售后服務、貼近內食終端的價格,已贏得了大量食廠家的青睞與推崇。組合秤在方面的迅速及上檔次,讓原本被視為“產”的多頭組合秤不再列為大企業的,內更多追求高速度、率的企業,紛紛淘汰以往容杯式或人工等費料費人工的定量稱重包裝生產線,用高科技、自動化程度更高的組合秤定量稱重包裝系統來武裝自己。多頭組合秤早日產化不對中食企業來說是個大福音,同時它也是在促進定量稱重包裝系統在內生產中普及的zui大砝碼。
本文由上海鑄衡電子科技有限公友情分享,如果您還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多頭組合秤的信息咨詢!感謝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