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一詞迅速風靡,各個廠家也相繼加入了智能大軍行列。就在6月30日,阿里巴巴也宣布即將推出智能音箱,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為中國市場增添更加多的科技產品。這是在蘋果發布智能音箱HomePod后,中國企業也開始進軍智能家居領域,智能家居行業,瞬間變得風起云涌。那么,智能家居有哪些協議呢?
ZigBee協議
Zigbee是IEEE 802.15.4協議的簡稱,它來源于蜜蜂的八字舞,蜜蜂(bee)是通過飛翔和“嗡嗡”(zig)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而ZigBee協議的方式特點與其類似便更名為ZigBee。ZigBee主要適合用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其特點是傳播距離近、低功耗、低成本、低數據速率、可自組網、協議簡單。
ZigBee的主要優點如下:
1. 功耗低
對比Bluetooth與WiFi,在相同的電量下(兩節五號電池)可支持設備使用六個月至兩年左右的時間,而Bluetooth只能工作幾周,WiFi僅能工作幾小時。
2. 成本低
ZigBee費免收,傳輸速率較小且協議簡單,大大降低了ZigBee設備的成本。
3. 掉線率低
由于ZigBee的避免碰撞機制,且同時為通信業務的固定帶寬預留了的時間空隙,使得在數據傳輸時不會發生競爭和沖突;可自組網的功能讓其每個節點模塊之間都能建立起,接收到的信息可通過每個節點模塊間的線路進行傳輸,使得ZigBee傳輸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幾乎可以認為是不會掉線的。
4. 組網能力強
ZigBee的組網能力超群,建立的網絡每個有60,000個節點。
5. 安全保密
ZigBee提供了一套基于128位AES算法的安全類和軟件,并集成了IEEE 802.15.4的安全元素。
6. 靈活的工作頻段
2.4 GHz,868 MHz及915 MHz的使用頻段均為免執照頻段。
ZigBee的缺點如下:
1. 傳播距離近
若在不適用功率放大器的情況下,一般ZigBee的有效傳播距離一般在10m-75m,主要還是適用于一些小型的區域,例如家庭和辦公場所。但若在犧牲掉其低掉線率的優點的前提下,以節點模塊作為接收端也作為發射端,便可實現較長距離的信息傳輸。
2. 數據信息傳輸速率低
處于2.4 GHz的頻段時,ZigBee也只有250 Kb/s的傳播速度,而且這單單是鏈路上的速率且不包含幀頭開銷、信道競爭、應答和重傳,去除掉這些后實際可應用的速率會低于100 Kb/s,在多個節點運行多個應用時速率還要被他們分享掉。
3. 會有延時性
ZigBee在隨機接入MAC層的同時不支持時分復用的信道接入方式,因此在支持一些實時的應用時會因為發送多跳和沖突會產生延時。
Bluetooth(藍牙協議)
藍牙協議是由愛立信公司創造并于1999年5月20日與其他業界開發商一同制定了藍牙技術標準,zui終將此種無線通信技術命名為藍牙。藍牙技術是一種可使電子設備在10~100 m的空間范圍內建立網絡連接并進行數據傳輸或者語音通話的無線通信技術。
藍牙的優點如下:
1. 功耗低且傳輸速率快
藍牙的短數據封包特性是其低功耗技術特點的根本,傳輸速率可達到1Mb/s,且所有連接均采用*的嗅探性次額定功能模式以實現超低的負載循環。
2. 建立連接的時間短
藍牙用應用程序打開到建立連接只需要短短的3ms,同時能以數毫秒的傳輸速度完成經認可的數據傳遞后并立即關閉連接。
3. 穩定性好
藍牙低功耗技術使用24位的循環重復檢環(CRC),能確保所有封包在受干擾時的zui大穩定度。
4. 安全度高
CCM的AES-128*加密技術為數據封包提供高度加密性及認證度。
藍牙的缺點如下:
1. 數據傳輸的大小受限
高速跳頻使得藍牙傳輸信息時有*的安全性,但同時也限制了藍牙傳輸過程中數據包不可能太大。即使在所謂的高保真藍牙耳機中高低頻部分也是會被嚴重壓縮的。
2. 設備連接數量少
相對于Wifi與ZigBee,藍牙連接設備能力確實較差,理論上可連接8臺設備,實際上也就只能做到6——7個設備連接。
3. 藍牙設備的單一連接性
假設我用A手機連接了一個藍牙設備,那么B手機是連接不上它的,一定要我與此藍牙設備之間的握手協議斷開B手機才能連接上它。
WiFi(無線保真協議)
WiFi是IEEE 802.11的簡稱,是一種可支持數據,圖像,語音和多媒體且輸出速率高達54Mb/s的短程無線傳輸技術,在幾百米的范圍內可讓互聯網接入者接收到無線電信號。WiFi的首版于1997年問世,當時其中定義了物理層和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并在規定了無線局域網的基本傳輸介質和網絡結構的同時規范了介質訪問層(MAC)的特性和物理層(PHY),其中物理層采用的是FSSS(調頻擴頻)技術、紅外技術和DSSS(直接序列擴頻)技術。在1999年又新增了IEEE 802.11g和IEEE 802.11a標準進行完善。
WiFi優點:
1. 傳輸范圍廣
WiFi的電波覆蓋范圍半徑高達100 m,甚至連整棟大樓都可以覆蓋,相對于半徑只有15m藍牙,優勢相當明顯。
2. 傳輸速度快
高達54Mb/s的傳輸速率使得WiFi的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收網絡,并可快速地享受到類似于網絡游戲、視頻點播(VOD)、遠程教育、網上證券、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等一系列寬帶信息增值服務。在這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速度還在不斷提升的WiFi必能滿足社會與個人信息化發展的需求。
3. 健康安全
WiFi設備在IEEE 802.11的規定下發射功率不能超過100 mW,而實際的發射功率可能也就在60~70 mW。與類似的通信設備相比,手機發射功率約在200 mW~1 W,而手持式對講機更是高達5 W。相對于這兩者WiFi產品的輻射更小。
4. 普及應用度高
現今配置WiFi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MP4幾乎都將WiFi列入了他們的主流標準配置。
WiFi缺點:
1.功耗大
2.價格貴
3.協議編碼復雜
LPWAN(低功耗廣域物聯網)
zui大的芯片廠商英特爾、高通,通信設備*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以及運營商*沃達豐、中國移動等均加速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的商用,LPWAN協議標準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6年將是LPWAN發展的重大里程碑,屆時不僅各行業應用快速增加,基于Wi-Fi、藍牙、Zigbee連接的一部分也將被LPWAN連接所取代。
UWB(Ultra Wideband)
UWB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通過在較寬的頻譜上傳送極低功率的信號,UWB能在10米左右的范圍內實現數百Mbit/s至數G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
Z-Wave協議
Z-Wave是由丹麥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導的無線組網規格,Z-wave聯盟(Z-wave Alliance)雖然沒有ZigBee聯盟強大,但是Z-wave聯盟的成員均是已經在智能家居領域有現行產品的廠商,該聯盟已經具有160多家公司,范圍基本覆蓋各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國內應用不光。
RF射頻協議
RF射頻協議較常見的應用有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常稱為感應式電子晶片或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電子標簽、電子條碼等。其原理為由掃描器發射一特定頻率之無線電波能量給接收器,用以驅動接收器電路將內部的代碼送出,此時掃描器便接收此代碼。
EnOcean協議
電工技術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將EnOcean無線通信標準采納為標準ISO/IEC 14543-3-10,這也是世界上*使用能量采集技術的無線標準。
ModBus協議
是由Modicon(現為施耐德電氣公司的一個品牌)在1979年發明的,是*個真正用于工業現場的總線協議。ModBus網絡是一個工業通信系統,由帶智能終端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和計算機通過公用線路或局部線路連接而成。其系統結構既包括硬件、亦包括軟件。它可應用于各種數據采集和過程監控。
KNX協議
1999年5月,歐洲三大總線協議EIB、BatiBus和EHSA合并成立了Konnex協會,提出了KNX協議。該協議以EIB為基礎,兼顧了BatiBus和EHSA的物理層規范,并吸收了BatiBus和EHSA中配置模式等優點,提供了家庭、樓宇自動化的完整解決方案
Weave協議
Weave是一個低功耗、低帶寬、低延遲、安全的設備間通信協議,該協議zui初由Nest公司開發并被使用在他們自己的設備上。Nest將它開放給*的。目前被Google收購,Google并決定推出基于 JSON的通訊語言Weave。意在創建智能硬件間的通用通信、指令收發方案,與Android兼容。
Thread協議
由三星、Nest、ARM、Big Ass Fans、飛思卡爾和Silicon Labs公司聯合推出, 是一種基于IP的無線網絡協議,用來連接家里的智能產品。
結束語
目前的各類協議在各自的領域內都有應用的場景,沒有誰會*的取代誰,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智能設備的發展,未來會出現一個低功率wifi版本協議zui終來取代以上協議,如Thread等協議的出現,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