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礦山老板轉行搞農業,也就是幾年前的事,不過面對長勢喜人的百畝葡萄、百畝油桃、百畝火龍果,江西省新干縣某農業有限公司老板作為“門外漢”,一點兒也不擔心技術問題。
“現在種地講科學,有了‘神器’澆水施肥跟玩兒似的。”他喜滋滋地說。
陳槐康所說的“神器”是基地上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一臺電腦控制著管網,通過基地里安裝的探測頭判斷瓜果蔬菜是否“渴了”“餓了”,然后命令管網自動澆水施肥。這樣施肥不用再雇人雇機器,一畝地能多收兩三成,多掙二三百元。
江西省是我國農業大省,近些年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如今在一些農業的生產基地里,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攝像頭、探測頭等智能信息搜集裝置。
這些技術讓中國農業更加“智慧”。它們使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信息的實時獲取和數據共享變得更加簡單,可以保證產前正確規劃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產中精細管理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節本增效;產后流通并實現安全追溯。
依托新技術手段發展起來的智慧農業,正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監控頭、探測頭的另一端,是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方式,開始學習現代種植技術的“新農民”,以及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消費者。
為了讓蔬菜“定制”客戶看清楚綠色有機蔬菜的生長過程,奉新縣云飛揚農業體驗園在300多畝蔬菜種植基地上裝了8個云臺式攝像頭。
老板娘出手機,對著蔬菜包裝袋的二維碼一掃,進入農場公眾號,便可以隨時隨地觀察基地里灌溉、施肥、除草的場景。“我們的會員還可以調出種植基地1個月之內的視頻,360度旋轉*,鏡頭可以拉近拉遠。”
夫妻倆把原本用來聯網防盜的設施用到農業生產中來,解決了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不信任、農產品賣不出好價格的難題。“有機種植的所有環節都要經得起監控。”
事實上,無線監控、探測頭與互聯網的結合所衍生出來的“物聯網”概念,已在中國現代農業中生根發芽。土地與“云端”的連接,將拓展現代農業發展空間。
在農業覆蓋面積相對較廣闊的環境下,視頻監控的布線較為困難,所以根據現代科技的發展,無線視頻傳輸技術的不斷成熟,無線監控已經大量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