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鍵在于拍攝的基本
1.準備好攝像機,在機器內的電池和預備電池,錄像帶.
2.握緊攝像機,兩腳間距離為肩寬.畫面穩定是拍攝的基本.
3.對準拍攝物體拍攝.按下錄像鍵鈕,開始拍攝.再按一次便停止錄像.一幅景象約拍攝10秒左右,一邊拍攝,一邊慢慢地移動攝像機
二.成功的五項要點
1.握緊攝像機:(如攝像機在拍攝時機體過度晃動,放像時畫面將不穩定看起來頭昏眼花,好象暈船一樣.
2.拍攝時間長短應適當:(如1個鏡頭的時間太短,則圖像看不明白,觀看時疲勞.每個鏡頭zui少應拍攝10秒.
3.保持攝像機處于水平位置:普通照片傾斜,還可以將照片轉回水平位置.但電視機播放的圖像如有傾斜則無法觀看
4.控制使用變焦:如果亂用變焦,觀看時圖像容易使人感覺不穩定.此外,耗電量大,也會減少拍攝時間.
5.順光拍攝:為使拍攝物體更清晰,應使拍攝物體處于充分的光線亮度下逆光拍攝容易使人物臉部太暗,或陰影部分看不清楚.
三.增強觀賞效果的技巧
1.改變拍攝角度:即使拍攝同一物體,拍攝角度不同,圖像形象則大有不同拍攝角度大致分為3種(高方位/水平方位/低方位角度拍攝).附:高方位--從高于拍攝物體的角度拍攝,使拍攝物體看起來比實物小,比實際位置遠;水平方位--與拍攝物體保持水平角度拍攝,拍攝出的效果好象肉眼看到的一樣低方位--從低于拍攝物體的角度拍攝,使拍攝物體看起來比實物大,具有魅力.
2.巧妙地移動攝像機:巧妙地拍攝一次拍攝不進畫面的物體:A.搖鏡頭--連續追蹤拍攝寬,長,或運動的物體時使用.拍攝的技巧在于開始和結束時各連續拍攝5秒鐘以大約10秒鐘內鏡頭緩慢地沿水平方向轉動90度的速度進行拍攝;B.俯攝--拍較高或上下移動的物體時采用的拍攝方法.拍攝方法與搖鏡頭一樣.
3.使用變焦,增添畫面的逼真感:將遠處的物體拉近,顯示其魅力;或向拉近的鏡頭中加進周圍的景色,表現擴展效果;有效地使用此功能,使圖像具有變化性
4.根據需要,區分取景角度:通過改變取景角度,表現被拍攝物體的表情和動作.取景角度分為4種:A,特寫放大--將拍攝物體的極小一部分放大,拍入畫面中,表現其微妙的質感和細膩感;B,人物肖像--畫面以人物面部為中心,表現豐富的表情等;C,上半身--將上半身拍入畫面,表現上半身的動作等;D,全體--整體拍入畫面中,表現整體動作和周圍的情景
結婚錄影拍攝技巧
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終身大事,當然希望能將整個婚禮的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做為日后的美好回憶,因此照相及錄影這時就成了記錄工具。所以擁有攝影機的朋友,常常會面臨到舉凡親戚朋友只要有人辦喜事,不是自告奮勇就是友情徵召,帶著攝影機就客串起攝影師,相信這是許多朋友共同的經驗。
許多人認為拍攝"結婚錄影"是很輕松愉快的一件事,在我看來確是一點都不輕松。依我個人暈去五年來,約七百余場職業"結婚錄影"的經驗,對我來講每一場都是新的挑戰,因為每次要面對不同的人物、場景、過程,每一場都是全新的挑戰,每一刻都不敢松懈。從事前的溝通與器材的準備,每一樣都不能馬虎,因為我知道一但有所閃失,將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為婚禮不可能因為拍攝出狀況,而NG重拍一次,因此確保拍攝過程的,不但是要經驗豐富,器材狀況更要良好堪用,才足以堪此重任。如果你有以上的條件及心理準備,大可攔下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否則還是建議當事人找一位經驗豐富的事業攝影師較妥當。本單元既然是要指導我們"結婚錄影拍攝技巧",怎么又要我們找專業攝影師來拍,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這也是"拍攝技巧"之一,畢竟你們不是專業攝影師,技術及經驗上就差上一大截,拍不好是難免的。還有在攝影器材上也是差上一大截,找一位專業攝影師做全程的記錄,確保奶影的品質與完整,而你呢?則是做為2號攝影師,一方面做預備*,一方面也可就專業攝影師顧及不到的地方,做一些較機動性的拍攝,如此一來整個結婚錄影的過程就會更加及萬無一失,而你的責任也減輕了大半,所以你可以用輕松愉快的心情來拍攝,也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要如何扮演好2號攝影師的角色呢?以下有幾項拍攝的注意事項與重點,只要你謹記這些原則,保證你拍攝出來的作品,具有可看性及趣味性。拍攝注意事項
***器材的檢查與準備常常見到一些V8族的朋友,每次到了拍攝的重要關頭,不是電池沒電就是不明原因的當機,這都要歸咎於沒有做好事前器材的檢查與準備。尤其結婚錄影是一項重要的錄影,因此在拍攝前一天,你塵封已久的攝影機,拿出來看是否有發霉,通個電看看是否可動作,放入空白帶試錄一下,并放影看看有沒有暇疵。在燈光不足的室內場所,小型燈光正是輔助工具,如果有以上所列舉的各項充份準備,相信你已經是成功了一大半。
***不要與專業攝影師搶拍攝位置由于專業攝影師負責做全程的記錄,因此要以他拍攝的為主,因此要盡量配合他的拍攝需要為先,如果為了相互搶鏡頭,搞得兩敗俱傷壞了大事。
***不要與專業攝影師的鏡頭正面對沖因為有些專業攝影師為了要讓畫面光線充足,往往會打一盞攝影燈,如果你在他正對面拍攝,會受到攝影燈強光所影響,是在他的兩側附近較為保險。拍攝重點先了解自己要拍攝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才不會到了現場不知所措,雖然全程錄影的工作已交由專業攝影師負責,不表示我們就可無所是事,沒有重點的到處亂拍。由於專業攝影師其主要的焦點還是圍繞在新郎與新娘的身上,因此有許多漏網的鏡頭也就是我們發揮的地方,如果能把握到以下這幾項拍攝重點,保證你拍攝的內容,可看性不比全程錄影差。
@@@從新娘家開始拍攝一般結婚錄影的過程,專業攝影師大部份是從新郎家開始拍攝,然后跟著迎娶車隊,浩浩蕩蕩的朝新娘家前進,然后在新娘家拍攝迎娶的過程。如此一來新娘家準備的情形,就無法同時拍攝到,這是以往拍攝結婚錄影較疏忽的一環,據我所知新娘家熱鬧及忙碌的精彩程度,絕不下于新郎家,如果能把它記錄下來,更顯得彌足珍貴,這也是2號攝影師可大顯身手的*畫面。
@@@客觀鏡頭的拍報攝方式就是做為"第三只眼",也就是客觀鏡頭的拍攝方式,簡單的說就像有許多電影,在影片結束的片尾,都會加上一段影片拍攝過程的側錄畫面,而經由此畫面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部影片的一些拍攝過程及趣味鏡頭,尤其"成龍"的電影每到zui后總要來這么一段。這樣的說明各位應該有概念了吧!所以在拍攝取景時,不需要跟著專業攝影師拍攝同樣的畫面,因為你的來面不會比他來得好,所以你可以在攝影師的后方或側面,攝取一些攝影師與新郎新娘互動的畫面,偶而拍幾個新郎與新娘的特寫,當然有時候還能補捉到一些趣味的NG畫面。照這種方式拍攝而成的影片,不會與專業攝影師所拍攝的畫面有重覆的感覺,其紀念意義更勝*。
@@@親戚朋友訪問錄影另外一項更有意義的作法,就是錄制親戚朋友的訪問片段。由于一般結婚錄影大部份是采用紀錄片的製作方式,因此在整個影片的暈程,會顯得較冗長乏味,較欠缺生動活潑的畫面內容。況且影片的焦點都集中於新郎與新娘的身上,所以親戚朋友同學就比較難出現在畫面上。針對一些特別來賓或是新郎新娘的同學死黨,來個即興訪問,而訪問內容不宜過長,以祝福及勉勵的話為主。如果是訪問平輩或晚輩,內容就可較活潑一點,是能挖出一些新郎與新娘的糗事。拍攝時要注意的是與被訪者距離不可太遠,以免造成收音時周圍的雜音過大,畫面以胸上景為主,當然如果能用一支外接式麥風風,那就更理想不過了。相信這些訪問片段的歷史價值與意義,不比實況錄影來得遜色。結束語以上這些是我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中,所領悟出來的一些竅門,有別于一般在講授結婚錄影所常用的拍攝慣例,因為我是站在一般V8族的定位上,去探計整個拍攝過程中我們的角色定位,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紀錄這一個事件,因此我提出了這三大拍攝重點,主要是做為啟發各位在拍攝上的觀念,讓大家有一個目標可依循,而不致到拍攝時,腦中一片空白,不知從何拍起,要拍些什么?當有了一個開端后,接下來要怎么拍就各憑本事了,拍得好不好就要看平時攝影的基礎及觀念是否正確,但zui重要還是創意了,有機會用我的方法拍看看,印證一下是否與眾不同。
使用保養攝像機的注意事項
家用攝像機實際上是攝錄像機,它能把攝到的景物和聲音直接錄到錄像帶上。家用錄像機大多采用CCD型固體攝像元件,因而體積小、重量輕、耗電省,現已逐步進入家庭。
使用保養攝像機應注意以下問題:
(1)使用攝像機時不應把鏡頭長期對準光源,避免長時間固定地攝取某一景物,尤其是景物明暗對比度大時更應注意。
(2)攝像機與其他電視設備進行連接時,必須切斷所有電源。
(3)攝像機使用結束后應關閉光圈(以自動光圈方式工作的攝像機在關閉電源時會自動關閉光圈)蓋上鏡頭蓋,同時關閉電源開關,取出電池或撥掉電源插頭。
(4)攝像機在使用和調整時應避開磁場,以免圖像出現失真和顫動。
(5)不要在濕度較大、粉塵較多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使用攝像機。
(6)鏡頭表面不能用手摸,如表面有灰塵,可用軟毛刷輕輕刷去,也可用麂皮沾鏡頭清潔劑擦拭。
(7)使用攝像機電池時,應注意電池臨界放電指示,當電池電壓下降到某一臨界值時,一般攝像機的尋像器中都會有告警指示,提醒操作人員及時更換電池。如果繼續使用,會放電過度并造成電池損壞。無論電池使用了多少時間,從攝像機中取出后都必須立即充電,否則容易損壞電池.
數字攝像機的性能比較與選用
電視圖像色彩還原好、清晰度高、動態范圍大、藝術表現力強是每一個電視工作者的心愿。數字攝像機具有高質量的圖像、高穩定性、易于調整且、簡單的操作及豐富的功能,通過調整圖像參數,達到各種效果,可以對高亮度、細節、膚色和其他重要參數提供新的調整方法而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采用數字攝像機。
一.數字攝像機選型數字攝像機選型應從用途、性能、功能和價格等方面綜合考慮。
用途:ENG用攝像機要求啟動快速、機身重量輕、電力消耗小和自動白平衡跟蹤功能。攝錄一體機具有優異的圖像質量和許多專業機的功能,在機動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系統的靈活性方面可滿足需要;EFP用攝像機要求高圖像質量、重量輕和彩色一致性,能調校局部圖像顏色,從4∶3格式向16∶9格式互換已成趨勢;戶外廣播/演播室用攝像機要求圖像指標高、彩色還原好,并能長時間工作,帶有交流供電裝置,逐步向HDTV發展。性能主要考慮的指標有清晰度、靈敏度、zui低照度、耗電量和重量等。清晰度越來越高,信噪比越來越大,靈敏度越來越好。在一段時期攝像機的技術指標均可滿足錄像機的指標需要,在設備選型上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電視臺播出信號的指標與整套前期拍攝、后期編輯制作和播出系統的所有設備密切相關,不能只注重一部分,而忽視整體,必須平衡發展。不能攀比,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單位實際需要選取設備型號。功能:數字攝像機使用大規模IC,元器件數量和須調整的電位器大大減少;采用數字存儲,不隨溫度、時間變化,提高了可靠性和穩定性,自動化程度更高。許多輪廓校正功能,使圖像更細膩,色彩更逼真。自動白平衡和許多簡單的調整模式使操作更簡單。功能需求應以實際需要和經常使用為主,不能追求多而全。錄像格式可根據本單位的主流格式及資金情況,選定一種數字格式的編輯系統,再配置同格式的攝像機。演播室使用應選擇具有三同軸數字輸出接口、HDTV或4∶3與16∶9轉換功能的數字機型。價格是采購中的關鍵因素。新聞采訪應以節省成本為原則,盡管在某些場合質量是重要的,但在新聞業,只要節目磁帶能支持每天所用,磁帶的內容才是zui緊要的。廣告和電視劇制作應以技術指標為優先選擇,廣播級攝像機在視頻指標方面比業務級高,在電路補償和校正也較復雜,畫面清晰透徹,色彩還原性好。一般專題和教育性節目應以業務機為主,技術指標略高于編輯系統的即可。在選購中必須綜合考慮產品成本、磁帶成本、維護成本和機器使用壽命等因素。
二.數字攝像機性能比較采用數字電路處理信號,能夠保證圖像質量,同時保證攝像機性能穩定。各生產廠家生產的數字攝像機性能比較見表一。CCD類型:ITCCD具有OCL以提高靈敏度,并采用黑掩膜處理,減少漫反射來改善雜散光特性;FTCCD固有圖像質量相當高,不存在垂直拖尾現象;FITCCD采用的芯片上鏡頭技術,在低亮度拍攝時能提供低噪聲和高性能,并提供zui小的拖尾、高質量圖像和高靈敏度;M—FITCCD具有一個光線采集區,可適合于16∶9的寬高比,同樣提供了較寬的動態范圍和zui小的拖尾;PowerHADCCD傳感器有IT和FIT兩種類型,進一步減少了垂直拖尾,擴展了畫面創作的自由度,同時靈敏度也得到了提高,即使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進行拍攝,良好的信噪比仍能獲得出色的畫面。CCD尺寸越大,象素數越多,圖像細節越豐富,廣播檔攝像機多采用2/3英寸CCD;攝像機水平清晰度越高,輸出圖像越清晰、細膩,目前攝錄一體機、便攜式攝像機、HDTV攝像機的zui高清晰度分別為850、900、和1200線;信噪比越高,傳輸圖像信號質量越高,目前zui高信噪比為63dB;zui低照度越小,對拍攝環境照度要求越低,可以在較暗的照明條件下得到干凈的圖像,適應性越強。zui低照度是在zui大光圈、zui大增益和雙象素讀出等數字處理技術共同作用下所能得到的zui低程度。電子手段提高了靈敏度,但清晰度有所下降,目前zui低照度多為理論計算值。有些攝像機在使用中若打開zui高增益開關時,應將圖像噪聲抑制開關同時打開,以減少畫面雜波。靈敏度越高,在同樣環境下拍攝的圖像越清晰、透徹,層次感越強,目前zui高靈敏度為F11.0。攝像機的高靈敏度使景深加深,并能得到滿意的聚焦,即使在zui快的快門速度下,也可以在一定的光線下進行拍攝。體積越小,運輸和攜帶越方便;重量越輕,攝像師的負擔越小;功率小,耗電越少,同樣容量的電池可使用的時間越長,磁帶記錄的時間也越長;小巧、輕便使電視記者等專業人員可以迅速、方便地采集素材,輕量的攝像機,即使長時間拍攝也能舒適地扛在肩上。數/模轉換比特數越大,傳輸質量越好。高比特量化可使量化噪聲更小,有更多的量化級別,對電平分析更準確,動態掃描范圍更大。數字攝像機輸出的信號質量要達到ITU-R601演播室數字信號編碼規定的zui低要求是用8b量化,目前A/D變換比特數已提高到12b。數字攝像機的心臟部分—DSP采用低功耗大規模集成電路數字處理,具有較小的噪波、更好的色彩還原和的對比度,目前多為10b數字信號處理,zui大值30b。數字處理比特數越大,對圖像細節處理得越好,可增強自然細節,消除斑點噪聲,準確地再現暗部和高光部分的色彩,量化噪聲降低,信噪比提高。真正的全數字化攝錄一體機,攝像機部分采用了全數字化處理技術、從攝像機到錄像機實現數字分量傳輸、數字記錄,其信號一直保持數字形式。因此圖像質量高,畫面自然,可避免模/數和數/模多次轉換所引起的分辨率的損失。
三.技術特點數字攝像機不僅保持了模擬攝像機的功能和質量外,還有許多優點,如信號處理,從而提高了圖像的質量,工作穩定可靠、調整方便等。預拐點數字處理,穩定高質量畫面;伽碼輪廓校正數字處理,高信噪比,高清晰度,避免信號的降級。輪廓校正功能有對角線輪廓、軟輪廓、肌膚輪廓。對角線輪廓除校正水平和垂直邊緣外,還可校正對角線方向的邊緣,使畫面顯得更加自然,并減輕串色現象。膚色輪廓可對臉部等膚色部分的細節加以軟化,以適應特定畫面顯示的需要。超級V采用幀存儲方式和1/50電子快門的超級V功能,垂直清晰度提高20%;擴展清晰掃描可在50Hz之下增加一段選擇范圍,例如25.4-48.5Hz,使拍攝影片影像時不出現橫向干擾條紋。連續可調電子快門,在拍攝電腦或電視顯示屏無滾動、閃爍或黑道。多區彩色線性矩陣,可以自動選擇某一特定顏色,色彩飽和度有20級可調整范圍,補償光學系統的色還原性,重現自然鮮明的色調,有助于盡量降低后期制作時,進行彩色校正的費用。皮膚細節調整功能對有效區域進行自動檢測,使拍攝對象的臉部膚色令人滿意,同時仍能保持畫面其他部分的清晰度。RGB輪廓采用R、G、B各個信號分別為獨立的垂直輪廓信號,大幅度提高紅、藍色被照體的清晰度。并以亮度、色調和飽和度三方面處理視頻信號,保證在高亮度的條件下也無特別明顯的彩色失真。動態范圍達600%,對比度較高的被照物體也可得到對比度合適的圖像;根據視頻信號電平分布直方圖來自動地控制每一象素的對比度,以利用視頻信號標準的有限動態范圍。通過數字化系列處理,動態對比度控制技術將動態范圍很寬的自然光壓縮記錄在有限的視頻電平內,以達到可清晰再現高亮度區圖像細節的目的。黑擴展,只增強暗處細節和灰度層次,不影響亮處的圖像,將低照度的圖像電平提高,從而改善其被照體的沉黯部分,擴展電平3%—7%;黑壓縮只提高暗處的對比度,不影響亮處的圖像。自動跟蹤白平衡是在色溫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如從室外到室內,從日光下到熒光燈下,做連續跟蹤拍攝,又沒有機會重新手動調整白平衡的情況下進行的,能滿足專業需求,提高了白平衡調節的度,實現白平衡自動跟蹤。全電平控制系統可將在自動光圈控制范圍之外(高或低于控制范圍)的入射光,通過使用由AGC及CCDAE組成的自動光圈控制,獲得正確的圖像曝光,它使操作攝像機變得簡單且保持了低噪聲的特性。膚色自動光圈功能用來控制鏡頭光圈,以保證畫面中由膚色細節控制部分設定的區域,始終保持相同的視頻電平。工程師菜單調整時能同時看出調整后的效果,并能在調整中非常容易恢復初始值(00標準值,+-為調整值)。用微處理器自動控制,大大減輕了攝像機工作狀態的預設操作,并易于維持其穩定性和提高節目制作效率。如EZ模式,可迅速地將攝像機設置為標準或自動位置;EZ聚焦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快速聚焦而不必手動改變鏡頭的光圈,按下EZ聚焦按鈕將自動打開光圈以減小景深,以便的聚焦,同時電子快門將自動設置以獲得準確的亮度。四.使用技巧常規操作:電池使用前一定要充足電。使用中若想節省電源,應少變焦,少用攝像機前、后錄像工作指示燈,少用顯示窗或儀表盤顯示。不要在攝像機電源開關處于接通狀態時同外電源連通或更換電池。不要將未加鏡頭蓋的攝像機直接對準強光源。不要在過熱、過冷或者過于潮濕的環境下使用攝像機。要經常保持攝像機清潔。便編輯時選取畫面參考。光圈的設置一般設定在自動狀態。雖然一般攝像機光圈能自動調節,但要取得真正滿意的畫質,特別是在特殊效果、逆光或*對比度的場景拍攝時應設定在手動光圈,同時參考在廣角和特寫狀態即時光圈的兩個參照值,折衷作為手動光圈的設定值,并調妥黑白平衡及攝像機的各種參數,才能取得真正滿意的畫質。在現場拍攝時,必須先選好色片,調整好黑、白平衡,可使用白紙作為目標調整白平衡。陰天、早晨、傍晚或不同色溫環境下拍攝時,如果色溫不好確定,可將攝像機的ATW打開,可以自動跟蹤照明條件的變化,對白平衡進行自動調整。但受拍攝條件的影響,自動調節不一定給出效果。廣播檔攝像機的白平衡設定預置值隨色溫濾鏡變換自動調節到不同色溫,在某些特殊的拍攝條件下,預置值可能會給出比人眼調整更好的效果。特殊操作:數字式攝錄一體機使用中要注意,磁帶記錄的時間碼一定要連續,不能斷續,否則在正常編輯或用于非線性編輯時,出現時間碼不連續的提示而不能編輯。因數字式攝錄一體機記錄一幀畫面需要6-24條磁跡,而時間碼則是每一幀畫面、每一條磁跡定位標記。充分利用膚色細節校正功能可以控制畫面中某些特定顏色的細節程度。當節目主角的皮膚上有缺陷時,可以對畫面中被選定區域進行增強或柔化處理,其他剩余的部分仍然保持原有的銳度。應盡量減少A/D和D/A變換次數。使用數字攝像機直接傳送串行數字分量信號,保持的錄制技術質量和*的多版錄制性能。在目前設備的過渡時期或尚未*上數字化設備,建議使用者在編輯制作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數字接口和數字連線,若特技機和字幕機是分量接口,制作時盡可能少用分量或模擬接口。各種接口的指標排序為:數字>RGB>YUV>Y/C>復合。
拍攝入門-攝影機動態拍攝技
相信各位常常會碰到一個畫面無法將景物的全景拍攝進來,這時候大家一定是將攝影機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掃攝,這也是攝影機的優點之一,但是有許多人在做這個動作時,畫面常常搖來搖去或是忽快忽慢,總之看起來非常不順暢。這些問題主要發生在身體轉動方式不對,或是轉動角度太大,還有就是猶豫不決,沒有一氣呵成。比較正確的作法,就是以腰部為分界點下半身不動上半身移動。就像你要過馬路時左右觀望是否有來車,只有頭在左右轉動肩膀以下是不動的道理。
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從甲點掃攝到乙點,首先將身體面向乙點後下半身不動,然後轉動上半身面向甲點,此時攝影機是對著甲點的方向,接著按下錄影鍵先原地不動錄5秒鐘,然後慢慢掃攝回到乙點,到了定位時不動繼續錄5秒後關機。許多人會問到,掃攝的過程到底要多快呢?其實並無一定的準則,配合你所要掃攝的範圍內,景物的豐富程度而定,例如:拍攝的是靜態的景物,則速度可稍快一點,但要以看得清楚內容為原則。如果是取景內容是動態的物體及內容相當豐富,則速度可稍慢一點,如此才能清楚的看見內容。以上提供這些方式,作為拍攝時的參考,zui重要是要實際的練習及體會。(先決定要拍攝什麼拍攝,而不是開著攝影機到處找目標。)
拍攝入門-如何運用變焦鏡頭
攝錄影機和照相機同樣具有變焦鏡頭,但是zui大不同點就是,攝影機可以在拍攝的同時做變焦的動作,當然也可以像靜態的照相機一樣,做為畫面大小的取景工具。例如:想拍攝某處某個目標,你可以利用變焦鏡頭推近來取景,當推到你想要的畫面大小時,才按下錄影鍵,攝取你想要的畫面。就像固定鏡頭拍攝的方式一樣。那么拍攝的同時做變焦的動作什么時機來運用才恰當呢?當你要表達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時,例如:特寫一個燭光約3秒,然后慢慢的將鏡頭拉遠,畫面漸漸出現原來是一個插滿蠟燭的蛋糕。這個動作讓畫面更為生動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說明,你可由畫面的變化看出,拍攝者所要表答的內容及含意,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變焦拍攝,用意在說明特定的目標或人物,例如:畫面開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幾秒鐘后畫面漸漸推近到其中一個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鏡頭就跟著他。這種拍法就像在告訴你,這個小孩就是我兒子,用意在引導觀看者你在拍什麼。以上這兩種常用的拍法各有意義,運用的恰當,則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反之則不知所云,漫無目標的像一只無頭蒼蠅,鏡頭到處亂飛。濫用變焦鏡頭,畫面忽近忽遠重複的拍攝,這是目前許多V8族常犯的禁忌,記得推近或拉遠的拍攝動作,每做一次后就暫停,換另外一個角度或畫面后,再開機拍攝。從現在開始改變拍攝方式試試看,享受拍攝的樂趣,欣賞拍攝的成果。
拍攝入門-手動功能的運用
由于各機種設計不同,因此可手動的項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說明如下:手動亮度調整功能首先就手動亮度調整功能說明,拍攝逆光及夜景時,如果以全自動模式拍攝,前者必定是主體或人物全黑則背景光亮,后者卻是黑暗中燈光一片糢糊,在此不探計原理,針對以上的問題,的方式就是逆光時按下逆光補正功能鍵,如果沒有這個功能,那就將全自動模式切換到手動模式,找到亮度調整鍵進行畫面亮度的調整,逆光時將亮度調亮,夜景時則調暗,一般都會將數據以數字或圖形顯示在觀景器上或是液晶螢幕上,當然的方式是直接看著觀景器或是液晶螢幕上的畫面調整到適當的亮度。所以當你在購買攝錄影機時,一定要請店家指導你如何使用這項功能。手動焦距調整功能平常一般的拍攝情況,大都是采用自動對焦,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隔著鐵絲網,玻璃,與目標之間有人物移動...等。往往會讓畫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糢糊,因為自動對焦的情形下攝影機依據前方物體反射回來的訊號判斷距離然后調整焦距,所以才會發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將自動焦焦切到手動,將焦距鎖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廠牌顯示及調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請參照說明書),如此一來焦距就不會跑來跑去了。
拍攝入門-組合鏡
簡單的說就是將要拍攝的主題,以幾幾個不同的拍攝鏡頭來表現,而不是拿著攝影機漫無目標的拍攝,這是目前國內許多V8族的通病。組合鏡頭zui基本的組合是1.全景2.中景3.特寫這三個鏡頭。可能有許多人還不了解什么是.全景.中景.特寫,在此先簡單說明:全景:就是將攝影機鏡頭拉到zui寬廣的畫面,也就是將變焦按鍵W的位置按到底。其用意是在表達拍攝目標或人物所處的大環境
拍攝入門-良好的構圖決定于畫面的平
A.人物的水平與頭上空間我們常看到一些別人拍攝的V8影片,你會發覺有些人拍攝的畫面中,無論是人像或景物感覺上好像斜斜的不是很正,讓讀看者有不舒服的感覺。還有就是拍攝人物時,把人物的頭上空間壓得很低,也就是畫面的上邊非常靠近人物的頭部,讓人感覺壓迫感很重。反之就是頭上空間留得太多,感覺非常的空洞不協調。另外就是人物面對方向的視線空間是否足夠,例如畫面中的人物是面對左邊的人在講話,結果畫面的左邊緊靠著人物的視線方向,結果造成畫面中的人好像貼著牆壁在講話,那種感覺實在是很差。以上舉出的例子是V8攝影入門者,有關拍攝人物構圖時常犯的毛病。那么要如何取得畫面的平衡呢?首先要習慣以取景的畫框四邊為一個基準線,也就是以我們觀景器或液晶顯示器的框框為基準,當你拍攝人物時注意一下畫面中的人物有沒有與你觀景器或液晶顯示器的垂直邊框線呈平行,如果沒有就修正一下攝影機的角度,讓人物與你的攝影機畫面平行。至于人物的頭上空間要留多少,是沒有一定的準則,因此在取景時先將人物頭部貼齊畫面的上線后,再將鏡頭往下移露出一點空間,讓人物不致有被壓迫的感覺。zui后就是留出人物的視線空間,當拍攝人物側面對著左邊方向講話時,以畫面中心線為基準,將人物放置于中心線偏右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讓人物右邊的空間騰出多一點的空間,如此一來整體的畫面就協調多了,各位不妨參考一下日常的電視新聞中有關于人物致詞或演講的畫面,就更能感受到畫面平衡的重要。
B.風景中天空與地面間的平衡當我們在拍攝戶外風景之類的景物時,zui常會碰到的情況就是天空與地面景物的場景,因此如何讓畫面看起來協調,天空與地面的比率就要拿捏的恰當,不同的比率有不同的感受,這是許多V8拍攝者所忽略的地方。如果想讓畫面感覺更開闊明朗,可以將天空的比率加大,我們可以從許多有關介紹海邊風光的影片及電視節目中看到這類的畫面,是不是令人心曠神怡呢?反之如果你要表現一片花海或草原狀觀的景像,那就將地面比率加大,如此更能表現出遼闊一望無際的感受。但如果地面景物平凡用如此的比例可能會造成畫面壓迫封閉的感覺,當然這些畫面表現的方式是取決你對眼前景物的看法去表現。照一般專家的說法,天空與地面在畫面上的比率大約是5比3,據說這是看起來zui安定的構圖,在一般的電影及電視中常被用到。總而言之要嘛就是天空佔多一點不然就是地面佔多一點,如果你將地平線置于畫面的中央,讓天空與地面的比率各佔一半,如此的構圖讓人有欲眼望穿的感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不是一個良好的構圖。以上講得都是一般情形下所運用的手法,當然也有另一種的表現手法,也就是將攝影機斜著拍,雖然如此會造成畫面不安定的感覺,但這是一種另類的拍攝手法,例如在MTV及綜藝節目中常會看到這類的拍攝手法,這種*的平衡感也能營造出畫面的另一番風情,不同的畫面比率有不同的感覺訴說,這就是構圖的精華所在〗:
拍攝技巧-夜間拍攝
使用V8/DV攝影機拍攝夜景是一件十分頭痛的問題,相信有許多USER都有慘痛的經驗,眼前燈火輝煌的美景,拍攝起來確是*走樣,問題不是在攝影機,而是你不知如何運用手動調整的功能來對應,以下將我的拍攝心得給網友們分享。
大部份家用攝影機的USER,在攝影時都是將攝影機設定在全自動的狀態下,如果在大白天的室外或燈光充足的室內都還能應付自如,但是若碰到反差大如黑夜中的燈光,如才過不久的圣誕節燈飾及國慶日總統府周邊建物的燈飾,那就沒輒了。不但一顆顆的燈泡成了一片光團,且金黃的燈色也變成了白光(如圖A就是以全自動所拍攝的景像),細節全不見了,顏色也不對了。再看到(圖B)在同樣的場景,同一部攝影機拍攝出的效果卻*不同,這不是運用影像,而*是由攝影機本身的手動調整功能所完成的。圖中燈光的顏色與肉眼所見差異較小,主要是攝影機本身的"白平衡功能(Whitebalance)"也就是主掌拍攝時針對不同的光源調整出正確顏色的重要功能,它的職責就是將光源在一定範圍內儘量調整到接近白光。這下問題來了,金黃色的燈光也就是在(太陽剛下山時以自動白平衡,手動光圈拍攝)這種情況下給做掉(如圖A),沒辦法它無法分辨美醜,它只是忠於它的工作,所以我們要以手控來下指令給它,如何下呢?首先將全自動功能切換到手動調整功能上,找到白平衡功能(Whitebalance)。
一般大都以圖案來表示,如:太陽表示室外晴天,一朵雲表示陰天,燈泡狀表示室內鎢絲燈,或有得是有夜景模式。將功能選擇在[室外晴天],如此就能鎖定在此位置上。至于為何要選此模式,非三言兩語可道盡,往后在研討中會針對白平衡功能(Whitebalance)詳加說明。
解決了顏色問題后就是亮度的問題,一般是以縮減光圈或亮度來因應,找到亮度調整鍵,看著攝影機的觀景窗或LCD,以目視來調整,直到可分辨出一顆顆小燈泡為止。由以上的結論我們了解到,要拍好夜景"白平衡功能(Whitebalance)&光圈或亮度調整"是成敗與否的關鍵。就我所知無論新舊款的V8或DV大都可手動調整這兩項功能,不妨現在拿起你的V8/DV找看看是否有這些功能,并親身體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