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應急包平時雖然不常用,但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其意義則非常重大。海曙、江東、江北三區的社區都配備了民防應急包。下一步,人防部門將繼續推進民防應急包的普及工作,力爭覆蓋到全市范圍。然而,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大部分市民由于防災減災的知識不足,防患意識比較淡薄。但目前很少有家庭會主動配備民防應急包,也不知道到哪里去購置。
一個社區配備一個應急包
民防應急包內有一些什么樣的東西?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點下,記者在南苑社區對應急包進行了“解剖”:這是一個黑色的單肩包,長約50厘米,高、寬均20多厘米,里面的器材卻很豐富,主要有多功能手電筒、多功能組合工具、醫療救護用品、逃生繩、反光背心、防滑手套、防毒面具、高頻哨子、應急毯等10多件器材。
一個哨子有可能救你一命
“這些看上去不太起眼的東西,在應急情況下往往會是‘救命稻草’。”葉存告訴記者,比如一只小小的哨子,很多市民不會理解它的特殊作用:如果遇到地震或建筑物倒塌,人被埋壓受困,如果扯著嗓子大叫“救命”,不用一會兒就會精疲力竭;但是,這時如果手頭有一個高頻哨子,那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因為吹哨子所消耗的體力不多,尖銳的哨音也很容易引起外部救援人員注意。
民防應急包內工具的功能
1.多功能手電筒
具有報警、收音、照明、發出求救信號等多項功能。
2.防毒面具
由主體、濾毒盒、呼吸閥和系帶四部分組成,能對有害氣體、灰塵、煙霧等進行有效過濾。
3.錘形組合工具
可當做應急工具使用,如打碎玻璃,清除逃生通道阻礙物等。主要可作為錘子、斧子、鉗子、刀、十字改錐、鋸子、六角扳手。
4.救生繩
發生火災等災難時,將救生繩的一端用救生鉤固定,另一端系在腰上,戴防滑手套,順墻體緩慢下降,直至地面。
5.防滑手套
戴上后可對手起保護作用,主要配合逃生繩一起使用,也可用于搬運、扒開磚石等。
6.醫用包
包內有三角巾、BPT、彈性繃帶、剪刀、消毒紗布、無紡布膠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