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識別技術從出現到普及使用,已有三年多時間。技術也經歷了幾代發展,那么今天就跟著阿里城市簡單聊聊車牌技術升級進化。
模擬傳輸,PC端識別
*代車牌識別技術,由傳統的模擬攝像頭將視頻傳輸到控制PC端,遙控制PC端的識別軟件進行識別并提取車牌信息。這一代的產品攝像頭本身不具備識別能力,而且也是基于傳統的模擬機,所以視頻效果差,識別率低。這就是為什么以前車牌識別系統識別率較低的原因。
數字傳輸、中控主板識別
到了第二代車牌識別系統,就已經采用了數字攝像頭,在圖像采集上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在較高圖像質量的情況下,識別率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識別端由PC端軟件也移至中控主板內嵌式,通過技術升級車牌識別率通常都在99%以上,但是由于造價成本較貴技術難度較高車牌識別并非能得到全面普及。
200W高清、攝像頭內嵌芯片
通過200萬高清攝像頭,內嵌式識別芯片,大大的提高了車牌識別率,識別率及基本都達到99.7%以上。通過硬件整合,硬件造價,成本也大大的降低,這是車牌識別系統全面普及的一個基礎,如今第三代車車牌識別系統基本上都是基于這個架構。較低的設備成本、較高的識別率,以及車牌識別系統軟件的成熟,使得車牌識別系統得以全面普及。收費標準仍由本地PC進行計算完成。
本地識別、云端計算
通過本地高清攝像頭進行車牌識別,由網絡將車牌數據傳到云端,通過云端進行存儲計費。這實現了停車系統去本地終端化,大大提高了本地系統穩定性,加油出口,車牌識別攝像頭識別出廠車輛,云端后臺對車輛數據進行收費,并直接由云端后臺向支付平臺發出支付申請,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支付寶付費和付費。收費方式也由傳統現金收費,被動掃碼,主動掃碼,升級到無感支付。讓車主在整個出場過程無需停留的客戶體驗。
阿里城市智慧云停車系統,就是第四代的車牌識別技術。并結合無感支付技術,實現的無感支付,支付寶的無感支付,以及傳統的付費方式。打造多元化的自定義卡券功能,將停車場商業擴展做到一個新的高度。
兩大支付*為了推進停車場無感支付應用普及,支付寶推出500-50000每個停車場的激勵政策,也公布了激勵政策名單,全國共有400個停車場在激勵政策內。予以每個2萬元的政策補貼,具體名單可以阿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