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化系統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建筑物的智能化建設規模也不斷擴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主流的建設理念,從而提供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在各智能化子系統中,機房工程是眾多智能化子系統的建設基礎之一,對于其它智能化子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后期維護的便利性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從規范的角度解釋一下什么是智能化系統中機房工程,在《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中,對機房工程有明確的定義:“2.0.7機房工程(EEEP)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為提供智能化系統的設備和裝置等安裝條件,以確保各系統安全、穩定和可靠地運行與維護的建筑環境而實施的綜合工程。”
通俗一點來說,智能化項目中的機房工程須滿足計算機等微電子設備對溫度、濕度、潔凈度、電源質量、防雷接地等要求,建設應符合《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 (GB/T2887-2011)等相關規范。有人值守的場合,應滿足機房工作人員衛生及環境的要求,建設應符合《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12)等相關規范。
機房工程規劃的5要素。為適應上述這種變化,智能化系統中的機房工程強調小型化、集成化、節能化,常見的建設措施包括以下5點:
1、信息設施系統(ITSI)采用高度IP網絡化設計
基于IP網絡的信息設施系統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而且傳輸效率高,可精簡各個智能化子系統的設計,同時對于精簡機房工程的設計也有重要意義。以實時傳輸數據量大的視頻監控系統為例,采用IP攝像機的解決方案:網絡存儲(NVR或IPSAN)+網絡解碼器,500路視頻存諸及解碼管理,僅需要20U(即半個42U標準機柜)的空間。同樣規模的模擬視頻監控系統:硬盤錄像機(DVR)+視頻矩陣+視頻分配器,則至少需要3-4個42U標準機柜。
2、簡化合并工作站及服務器
智能化系統的中視頻監控系統、一卡通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等,一般都需要服務器或工作站。在實際應用中,上述的管理服務器或工作站處理的數據較少,運行負荷較輕,而且擴容也方便。不應盲目追求高性能、高配置,除了增加建設初期的成本,也會增加后繼運行的能耗;宜采用“一機多用、適度配置”的原則。例如: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可共用工作站,如屏幕顯示區域不夠,可采用一機多屏或大屏(24寸以上)+小軟件分屏的方式;一卡通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需配置服務器,可采用虛擬化的技術,一臺物理服務器虛擬出多個操作系統,運行不同智能化子系統系統的服務端軟件。
3、電視墻采用前維護的方式
例如,單塊顯示屏體可采用“柜門”式的設計,可像“打開柜門”一樣把單塊顯示屏體“翻”出來維護,簡單方便;相比后維護的方式,可節約0.8m-1.2米的維護空間,尤其適用狹小的空間。
4、UPS室宜獨立設置
在四四方方的布置局中,考慮到UPS主機運行的散熱及噪聲,以及蓄電池的危險系數較高等因素,會對人體、對設備產生不利影響。往往會間距一定的距離或獨立隔出一個小空間,這樣往往會浪費優良的規劃空間。如采用一些不規則的空間,獨立設置UPS室,可充分利用不規則的空間,同時也把蓄電池對周邊設備的影響降到低。
5、UPS系統宜采用統一規劃的原則
有些建筑的機房工程相對比較分散,采用在不同機房獨立設置UPS主機及蓄電池的方案,在初期建設時,也確實簡單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