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安防系統是指對某一區域的邊界進行防范或當該邊界被外來事物入侵后進行報警的防范系統及體系。周界安防系統從初的純物理防范措施(柵欄、圍墻頂部鋪設玻璃)逐步發展到現在的物防、技防、人防相結合的綜合性周界安全防范系統。
目前的周界安防系統大體可歸類為:紅外技術探測器、震動電纜\光纖周界報警系統、埋地泄露電纜、張力式圍欄周界報警系統、靜電感應周界報警系統、傳統高壓電網、脈沖電子圍欄周界報警系統以及新興的智能視頻分析系統。現有周界安防系統為社會平安保障做出了應有貢獻,但受一些客觀技術條件或環境因素的限制,還存在一些不足。現結合行業內應用單位的反饋對以上技術進行簡單分析。
激光對射探測器
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方向要求性高,安裝難度大。對飛鳥、樹枝干擾等誤報情況無法正確識別;易受沙塵、大霧等惡劣天氣影響,在此類地區使用誤報率高。同時在站場圍
微波對射探測器
會產生電磁輻射,系統誤報率較高。圍欄的晃動、金屬物體移動、動物或鳥的穿過、被風吹起的碎片、地表水和植被、揚沙及落雪等會造成系統的誤報。
振動光纜技術
監測距離較長,實施簡便,無監控盲區,適用于各種形狀的周界監控。“點沖擊”識別,能夠有效地去除風、雨、雪的干擾,但該技術易受電磁干擾,受雷電影響較大,雨天容易產生漏報,同時振動電纜剪斷后造成整個站場防區失效,修復較為困難。
靜電感應周界造價過高
電子圍欄、電網等方案有一定人身危害性。
上述現有周界安防系統除存在自身的缺陷外,還存在共同的缺點,即所使用的探測設備均為外接設備,外接設備的供電與數據通路分離,增加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且外接設備的固定位置與所處空間需要特殊設計,并在放置好后不易調整與挪動,因此使得周界安防系統缺乏足夠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