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9 年《湖北省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共享平臺共享平臺建設指導意見》、2010 年《青島市市市北區平安城市監控系統建設方案》、2012 年《惠州市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三年規劃》幾份文件中,我們可以窺見這一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在中國,視頻監控系統又被稱為「天網工程」,通常分為,視頻采集-網絡傳輸-數據處理-業務應用,四層結構。在這些文件中,攝像頭的計量單位是「路」,而每路攝像頭的采購預算在 3-5 萬。
天網工程的步是部署攝像頭,這些節點被分為一類監控點和二類監控點。
一類點主要覆蓋道路、廣場、地鐵公交等人流密集區域,二類點多為醫院、學校、公園等重要公共空間。
以廣州市為例,2013 年發布的一份廣州市視頻系統建設規劃中,要求全市一類點達到 5.8 萬個,二類點達到 17.3 萬個。
不同類型的監控點,對攝像頭也有不同的要求。
新設置的一類點多為高清攝像頭,要求圖像分辨率高于 1280×720,并由公安進行 24 小時實時監控。二類點則相對寬松,預算約為一類點的一半,且執行實時監控的是相關單位,而非公安。
常見的監控攝像頭根據外形被分為球機和槍機。槍機通常設置于室內,走廊,出入口等需要固定監控的區域。而球機的優勢則在于可以水平方向 360°連續旋轉,更多出現于開闊空間,根據具體情況分時旋轉巡航。
這些監控設備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圖像數據,如何的傳輸和儲存視頻數據,也是天網工程的技術難點。
視頻傳輸的關鍵在于盡可能減少延遲,連接視頻光端機的光纖傳輸是今天主流的方案,前端到監控中心的延遲可以控制在 2 秒以內。
視頻的儲存和處理則相對簡單,普通石更盤接入石更盤錄像機就可以實現。
一臺分辨率為 720×576,變化運動率為 70%的攝像設備,其每秒產生的數據約為 0.25M,一天將產生 211G 數據。要實現視頻儲存時間不低于 15 天,一臺攝像頭需要配置 316G 以上的空間。
盡管數據量不小,但對于每路設備動輒 4、5 萬的預算來說,儲存數據的成本并不高,3000 塊 1T 石更盤就足以滿足一萬臺攝像設備。
天網工程牽涉環節繁多,在青島市市北區的視頻監控系統設備清單中,需要采購的設備種類多達 54 種。
從硬件、安裝、傳輸,到軟件、儲存、維護,每一個環節都花費不菲,視頻監控行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2005-2015 年,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翻了 14 倍。其中是海康威視,國資背景讓其在安防行業如魚得水,2016 年,海康威視實現了近 320 億營收。
今天,人臉識別和智能分析開始成為視頻監控的標配。
隨著 2010 年,深度學習算法在在語音和圖像識別領域的重大突破,通過攝像頭識別人臉開始成為現實。
人臉檢測是人臉識別的步,無論是側臉、遮擋、弱光、模糊,今天的技術都可以實現毫秒級的檢測。
隨后,攝像頭將從采集的圖像中選取高質量的一張,完成口鼻輪廓等 106 個關鍵點定位,后再與*等圖庫照片進行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