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迅猛發展、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推動著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在燃氣行業,燃氣安全事關民生大計,面對地下盤錯交織、體量龐大的燃氣管網,僅靠傳統的巡線和人工排查遠遠不夠,亟須安全防范模式的創新升級與前沿技術的注智賦能。為此,各地燃氣集團紛紛借助科技的力量織密城市燃氣安全網,為城市的“藍色煙火氣”保駕護航。
燃氣報警器、安全閥
呼和浩特:燃氣技防設施安裝
自1月6日至春節前,呼和浩特中燃對全市3.8萬戶家中無人、使用普通燃氣表的燃氣用戶全部進行戶外遙測安檢。依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呼和浩特市住宅小區居民用戶燃氣技防設施安裝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呼和浩特市從2021年8月開始進行燃氣技防設施安裝工作,安裝總任務量為66.89萬戶。截至1月11日,全市累計安裝57.34萬戶,完成率85.73%,未安裝9.5萬戶。
對未安裝技防設施的其中5.7萬戶進行關閥停氣,這包括1.1萬戶因用戶原因或存在安全隱患;另外4.6萬戶是因毛坯房或長期無人,并且使用帶有遠傳控制功能的物聯網燃氣表或IC卡燃氣表。這些停氣的用戶,呼和浩特中燃將繼續跟進用戶狀態,隨時為用戶提供預約整改服務。剩余的3.8萬戶是長期無人,使用普通燃氣表的用戶。
自1月6日起半個月的時間,呼和浩特中燃采用激光甲烷遙測儀逐戶進行戶外遙測安檢。截至1月12日,已完成戶外安檢遙測1.8萬戶,張貼《到訪不遇致歉單》2.09萬戶。另一方面,針對此類用戶,呼和浩特中燃提高了安檢頻次,由一年一檢增加為一年四檢,實時掌握用戶安全狀態。對部分確實無法安裝燃氣自閉閥的用戶,可為用戶安裝*報警裝置及不銹鋼金屬波紋軟管。
擰緊燃氣“安全閥” 江蘇出臺20條措施
近日,江蘇省出臺《持續推進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安裝使用的工作措施》共20條,已于2023年1月15日起實施,對存在設施新建和改造、到期燃氣表具更換的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將全面更換具有漏氣保護功能的新表;使用瓶裝氣的家庭也將逐步推廣安裝漏氣保護裝置。
“20條”中明確,餐飲用戶應當確保安裝的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24小時在線,并在用氣場所張貼燃氣安全使用信息公示牌。指定專兼職人員擔任消防管理員,每天對“灶管閥”等器具、配件和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在營業結束后,必須落實“人走閥關”。鄉鎮(街道)每月對轄區內餐飲用戶至少上門檢查1次。
"平臺"
港華智慧運行平臺(簡稱“TOP平臺”)
近日,港華智慧運行平臺(簡稱“TOP平臺”)正式進入投運階段,預計將于3月初正式上線。據介紹,該平臺將地理信息(GIS)、物聯網(IOT)、視頻等技術全面融合于設施管理全流程的大平臺,通過空間運算、大數據計算、視頻AI等技術,覆蓋城燃廠站、管網運行管理全業務,致力于實現設備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平臺將雙重預防機制全面系統化落地,大幅提高了風險管控的效能,有效提升了廠網運行的數智化水平。
經過近一年的研發測試,其于2022年底在首家試點企業中山港華成功通過用戶接受性測試,具備正式上線的條件。
“靠數智化系統管安全”
2022年以來,商丘新奧在安全生產方面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實現了將“靠人管安全”的傳統模式升級為“靠數智化系統管安全”的*模式。
據悉,新奧集團安全數智化的基本邏輯是“物聯感知+生產過程預警和示險+快速響應”。基于這個邏輯,新奧集團針對燃氣行業在各業務場景的關鍵風險點,構建了“以智能運營中心為腦,多業務場景為端”的大小智能閉環,搭建起了一套覆蓋全業務流程、全工作場景的規范、標準、高效的安全數智化管理體系,實現了安全生產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2022年以來,長沙、桂林、青島、洛陽等四十多座城市積極推廣,以期加快當地燃氣系統的智能化建設。
與此同時,各地新奧燃氣公司創新推出了多種數智化應用產品:
青島新奧開發了無人廠站衛士、液化天然氣(LNG)卸車衛士等安全監管數智化產品;石家莊新奧推出了管網激光車智能巡檢產品;東莞新奧對穿過山區和農田的高壓燃氣管道進行24小時監控,通過算法識別管道周邊的人員入侵;泉州新奧打造了加臭衛士、調壓器智能維保等安全數智化產品……
“消防+燃氣”
應急聯動機制
2月13日,北京市豐臺區消防救援支隊與北京燃氣集團四分公司舉行燃氣安全應急聯動處置機制簽訂儀式,全面建立轄區“消防+燃氣”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此次簽訂儀式標志著豐臺區“燃氣+消防”應急聯動工作正式進入實踐運行階段,也標志著全面構建“豐臺特色”應急聯動體系的目標藍圖邁出了重要一步,雙方將繼續加強多方面、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領域和專業特長,不斷提升聯動工作的正規化、專業化水平,真正實現“1加1大于2”的實踐效果。
可燃氣體監測設備
近日,天津市7000臺可燃氣體監測設備為市民全天候監測燃氣安全隱患,實時上傳大數據至云端系統平臺分析預警。
該平臺出自于辰安科技承建的“天津燃氣地埋管線監測系統”項目,自主研發的可燃氣體智能監測儀,覆蓋燃氣管網及其相鄰空間的通信管網和電力管網,實現7×24小時可燃氣體濃度實時監測。“天津燃氣地埋管線監測系統”于2022年9月正式上線運行。系統搭建了燃氣管網數據底座,實現了安全全景、風險管控、預警報警三張圖,匯聚多元泄漏監測數據,有效實現風險分級管控以及預警報警處置閉環管理。
尖端設備7×24小時全天候智能感知,解決微小泄漏難發覺、夜間泄漏難知曉的問題,提升城市燃氣安全預警全面感知能力;
實現風險分級防控,研建的平臺基于基礎數據資源、燃氣管網管理-與排水、電力、通訊、第三方施工管線耦合風險、燃氣管網綜合風險實現了風險四色圖,實現了7000個智能設備安裝科學化選點,完成1330公里燃氣地下管網三維建模、5平方公里地下、半地下空間精細化建模,實現城市生命線及附屬設施的三維展示;
智能模型分析預測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為事前預判、事中處置、事后評估提供輔助決策,助力閉環管理,引入智能模型、塑造燃氣泄漏事件的全流程規范化閉環處置流程,解決搶修處置缺研判輔助支撐、閉環管理難實現的問題,通過坐標可以直接導航到燃氣泄漏點,提升維修搶險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