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光模塊的人都知道,光模塊的尺寸是由外形尺寸決定的。常見的SFP、SFP+、XFP、QSFP+、QSFP28等是由各個多源協議(MSA)組織規定的。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光模塊MSA多源協議。
MSA標準的由來與介紹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制定了光模塊的標準,但不同廠家的光模塊接口類型多種多樣。為了解決互操作性不足的問題,多個廠商聯合成立了一個組織,對光模塊的接口類型、安裝、功能進行標準化,MSA應運而生,作為對IEEE標準的補充。
MSA通常稱為SFP Transceiver MSA,也稱為SFP-MSA協議。
MSA被提交給SFF,命名為INF-8074i。SFF對SFP-MSA協議進行了擴展,擴展后的協議為SFF-8472。SFF是指Small Form Factor委員會。它是針對行業沒有標準但急需解決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并制定相應標準的研究委員會。
INF-8074i協議標準化了機械結構、電氣接口和軟件接口的定義。SFF-8472標準化了光模塊的模塊識別、制造商信息和數字診斷監控(DDM)功能。符合MSA的產品包括光模塊、光纖跳線和其他網絡設備。
MSA標準和光模塊
對于光模塊而言,MSA標準不僅定義了外形尺寸,還定義了其電接口和光接口。因此,光模塊供應商在設計系統時必須嚴格遵守MSA標準,以確保光模塊之間的可操作性和互換性。
同時,MSA為最終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由于符合MSA標準的光模塊外形尺寸相同,第三方光模塊供應商也可以與主流品牌廠商競爭,贏得光模塊市場份額,提供用戶所需的產品。降低最終用戶的網絡建設成本,防止光模塊市場被壟斷。
追溯MSA組織的發展歷程,從最早定義的GBIC MSA規范開始,MSA加速了SFP+、CFP、QSFP-DD等光模塊的接受進程,從而推動光模塊支持更高速的400G帶寬。
隨著技術的發展,光模塊的尺寸將越來越小,單位時間傳輸的數據容量也將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未來還會不斷出現新的M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