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概述
我國各區域的汛期主要在4月至10月之間,具體時間因地域和氣候類型而異。南方地區的汛期通常在4月至9月,北方地區的汛期則在6月至8月。
汛期期間,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會對農業、交通、水利等各方面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對汛期的預警及響應方案的提前部署是極為重要的。
而水流流速是水文測量中極其重要的一個要素,觀測水流的目的在于,掌握它的特性,研究它在時間上的變化和空間上的分布,經過分析研究找出其活動規律。河道水流測速是河道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有助于保障河勢穩定、堤防安全,防止洪水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水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
無人機防汛預警與應急響應系統部署具有實時監測、覆蓋范圍廣高效救援、減少人員傷亡、節省人力物力、提高預警準確率等多重優勢,對于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政策環境
國家印發《防汛搶險技術裝備推廣目錄(2023年版)》
《“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
對我國未來五年的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大幅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以及到2035年全面實現智慧應急的建設目標。智慧應急市場正蓄勢待發,未來前景可期。
《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指南》
推動技術、管理、能力等全要素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綜合平臺、子平臺的建設運行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支撐技術標準、數據采集管理標準、建設管理標準、信息安全標準、業務應用標準等,規范數據采集格式和平臺建設及運行管理流程。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科研機構自主研制監測預警技術、裝備、設施等標準。
三、系統組成
四、無人機綜合管理平臺-測流平臺
無人機測流平臺可在云端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實時監控水流速、流量等數據,便于相關部門及時了解水情變化,做出合理決策。通過云端平臺,還可以實現多部門協同工作,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和防汛指揮效率。
五、測流方式
1-單機測流
攜帶M350無人機、四合一雷達水位流速儀、H20N高清五合一混合相機、到達目標現場,較寬大的河道可快速加載斷面信息表,對各個斷面執行測流工作,任務結束后,會同時測算出水位高程、各斷面的表面水流速及流量。
2-無人機機庫測流
利用無人值守機場無人機搭載單測速流速儀或視頻測流的方式進行測流,彌補固定式流速儀無法移動測流的短板,在水庫日常監測與管理過程中,按照所規劃的航線,既可定時定點監測水庫范圍內多點水流速,也可靈活的隨時根據需求對需要的位置進行水流速進行監測,幫助相關部門更好地掌握水庫的水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