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色譜儀測定固體廢物中氯代除草劑的含量
氣相色譜儀測定固體廢物中氯代除草劑的含量
一、范圍
本方法規定了水體、土壤或廢物中的氯代除草劑和相關化合物含量的甲基化或五氟芐基衍生氣相色譜儀的測定方法。
本方法特別適用于測定下列化合物:2,4-滴、2,4-滴丁酸、2,4,5-滴丙酸、2,4,5-涕、茅草枯、麥草畏、1,3-二氯丙烯、地樂酚、2 甲 4 氯、2-(4-氯苯氧基-2-甲基) 丙酸、4-硝基、鈉。
本方法也可用于測定下列化合物:三氟羧草醚、滅草松、草滅平、DCPA 二元酸、3,5-二氯代苯甲酸、5-羥基麥草畏、氨氯吡啶酸。
二、原理
水樣用進行萃取,用或五氟芐溴進行酯化。土壤和廢棄物試樣用或五氟芐溴萃取并酯化。衍生化后的產物用帶有電子捕獲監測器的普瑞GC9280氣相色譜儀(GC/ECD)測定。所得結果應以酸的形式給出。
三、試劑和材料
3.1 除有說明外,本方法中所用的水為 GB6682 規定的一水。
3.2 氫氧化鈉溶液,把 4g 氫氧化鈉溶于水中,稀釋至 1.0 L。
3.3 氫氧化鉀溶液(37%,w/v),把 37g 的氫氧化鉀溶于水中,稀釋至 100ml。
3.4 磷酸緩沖溶液(0.1M,pH=2.5),把 12g 的 NaH2PO4 溶于水中,稀釋至 1.0L。加磷酸把 pH 值調節到 2.5。
3.5 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高純。
3.6 硅酸,過 100 目篩,130℃下儲存。
3.7 碳酸鉀,分析純。
3.8 2,3,4,5,6-五氟芐溴(PFBBr,C6F5CH2Br),純度足夠高或等同類產品。
3.9 無水經過酸化的硫酸鈉顆粒置于淺盤,加熱至 400℃下純化 4 小時,或者用二氯甲烷預先洗滌。必須做一個空白樣,以確保硫酸鈉中無雜物干擾。酸化時,先用把 100g 硫酸鈉調成糊狀,加入 0.1ml 濃硫酸攪拌均勻。真空除去。把 1g 所得固體與 5ml 水混合,測定 pH 值。要求 pH 值必須低于 4,在 130℃下儲存。
3.10 二氯甲烷,色譜純。
3.11 丙酮,色譜純。
3.12 甲醇,色譜純。
3.13 甲苯,色譜純。
3.14 ,色譜純,除去過氧化合物,可用試紙檢測是否除盡。
3.15 異辛醇,色譜純。
3.16 正己烷,色譜純。
3.17 卡必醇(二乙醇單),色譜純,制無醇備選。
3.18 儲備標準溶液
可用純標準物質配制或直接購買市售溶液。準確稱取 0.010g 純酸,來配置儲備標準溶液。用純度足夠高的丙酮溶解樣品,稀釋定容至 10ml 的容量瓶中。由純甲酯制得的儲備液,用體積比為 10%的丙酮和異辛醇來溶解。把儲備液轉移至聚四氟乙烯封口的瓶子里面。4℃下避光保存。儲備標液要經常檢查,看是否發生降解或蒸發,尤其是要拿它們配置校準用的標準物。取代酸的儲備標液保存一年后必須更換,若與標準對照后發現問題,更換時間要適當縮短。自由酸降解得會更快,應該 2 個月后或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換成新溶液。
3.19 內標溶液
若選用此法,需要選與目標化合物分析行為相似的內標,而且必須保證內標物不會帶來基底干擾。
3.19.1 4,4'-二溴辛氟聯苯(DBOB)是很好的內標物。若 DBOB 有干擾,用 1,4-二氯苯也是很好的選擇。
3.19.2 準確稱取 0.0025g 純 DBOB 配置內標溶液,丙酮溶解后定容至 10ml 容量瓶。之后轉移到聚四氟乙烯封口試劑瓶,室溫下保存。往 10ml 樣品提取物中加 10μl 內標溶液,內標的終態濃度為 0.25μg/L。當內標響應比改變 20%時,需更換溶液。
3.20 校準標準物
對應于每個感興趣的參數,通過用或正己烷稀釋儲備標準溶液來配置至少五個不同濃度的溶液。其中有一個濃度應該接近(但要高于)方法檢出限。其余標準溶液應該對應于實際中預期的濃度范圍,或者應該限定氣相色譜儀的工作范圍。校準溶液在配置好的 6 周后必須更換,或者若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
3.20.1 參照 7.5 開始的步驟,在 10ml 的 K-D 濃縮管中,把自由酸校準用標準溶液衍生化。
3.20.2 往每一個衍生化校準標準中,加入已知定量的一種或多種內標,稀釋至適當體積。
3.21 調節 pH 溶液
3.21.1 氫氧化鈉,6g/L。
3.21.2 硫酸,12 g/L。
四、儀器、裝置
4.1 氣相色譜儀,普瑞GC-9280型氣相色譜儀配有電子捕獲檢測器。
4.2 Kuderna-Danish(K-D)裝置
4.2.1 濃縮管,10 ml,帶刻度。具玻璃塞以防止在短時間放置時樣品揮發。
4.2.2 蒸發瓶,500 ml。使用彈簧或者夾子與蒸發器連接。
4.2.3 斯奈德管,三球,大量。
4.2.4 斯奈德管,二球,微量(可選)。
4.2.5 彈簧夾。
4.2.6 溶劑蒸氣回收系統。
4.3 發生器
4.3.1 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發生器:推薦使用發生裝置。
4.3.2 作為替代品,連接兩根 20mm×150mm 的試管,兩根氯丁(二烯)橡膠塞和氮氣源。用帶孔氯?。ǘ┫鹉z塞來連玻璃管。管的出口通向相同萃取物中鼓入。這種發生器的裝置圖參見圖 1。
4.4 大口杯,厚壁,400ml。
4.5 漏斗,直徑 75mm。
4.6 分液漏斗,500ml,聚四氟乙烯(PTFE)塞子。
4.7 離心瓶,500ml。
4.8 錐形瓶,250ml 和 500ml,磨口玻璃塞。
4.9 一次性 Pasteur 吸量管,140mm×5mm 內徑。
4.10 玻璃管瓶,10ml,聚四氟乙烯帶螺紋蓋。
4.11 容量瓶,10 ml 到 1000 ml。
4.12 濾紙,直徑 15cm。
4.13 玻璃絲,Pyrex,酸洗過的。
4.14 沸石,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萃取,約 10/40 網孔(碳化硅,或者同類產品)。
4.15 帶蓋水浴鍋加熱,可控溫(±2℃)。
4.16 分析天平,可精確至 0.0001g。
4.17 離心機。
4.18 超聲萃取系統:配備鈦尖的角形裝置,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裝置。功率至少要在 300W,可脈沖調制。推薦使用有降噪設備的裝置。按照使用說明來進行萃取,多數試樣用 3/4"角。
4.19 聲納,推薦使用有降噪設備的裝置。
4.20 廣泛 pH 試紙。
4.21 硅膠凈化柱。
4.22 微量移液器,10μl。
4.23 攪拌器。
4.24 玻璃柱,400mm×20mm ID Pyrex色譜柱,底部襯有 Pyrex玻璃棉,配有聚四氟乙烯塞子。
五、樣品的采集、保存和預處理
5.1 固體基質:250ml 寬口玻璃瓶,有螺紋的 Teflon 蓋子,冷卻至 4℃保存。
液體基質:4 個 1 升的琥珀色玻璃瓶,有螺紋的 Teflon 的蓋子,在樣品中加入 0.75ml 10%的 NaHSO 4 ,冷卻至 4℃保存。
5.2 提取物必須保存于 4℃,并于提取 40 天內進行分析。
六、分析步驟
6.1 高濃廢棄物試樣的提取與消解
6.1.1 對有機氯殺蟲劑或者多氯聯苯類須使用 GC-ECD 檢測的物質,用正己烷稀釋;對半揮發的堿性/中性和酸性的污染物使用二氯甲烷稀釋。以下例外:用作為稀釋劑;使用酸化和酸化玻璃棉;往試樣中加標擬似標準品。
6.1.2 若分析試樣中的除草劑酯和酸,則提取物必須經過消解。移取 1ml 樣品(更少的體積或者加溶劑稀釋,這要視除草劑濃度而定)到 250ml 的帶磨口塞的錐形瓶中。若只分析除草劑的酸形式,進行 6.2.3節的操作;若在二氯甲烷分析除草劑衍生物,參照 7.5 節。若用五氟芐溴衍生的話,體積要減少至0.1-0.5ml,再用丙酮稀釋到 4ml。
6.2 土壤、沉降物或其他固體樣品中的提取與消解:一般包括超聲提取和振搖提取兩步。7.2.3 節的消解步驟對兩種提取物都是適用的。
6.2.1 超聲提取
6.2.1.1 往 400ml 燒杯中加入干重 30g 的混合固體樣品。加鹽酸,或者加 pH=2.5,0.1M 的磷酸緩沖溶液85ml 把試樣的 pH 值調節到 2,然后用玻璃棒攪勻。加入擬似標準品。
6.2.1.2 具體到不同試樣類型,要優化超聲提取條件。有有效地在固體樣品進行超聲提取,試樣在加入溶劑后必須能夠自由流動。對于粘土型土壤,一般要按 1:1 的比例加入酸化了的,其他沙狀非自由流動的土壤混合物需要處理成可自由流動的試樣。
6.2.1.3 按 1:1 的比例往燒杯中加入 100ml 的二氯甲烷和丙酮。把輸出控制到 10(滿額),超生提取 3分鐘,然后改為 50%的輸出進行脈沖式提取。待固體沉降后,把有機物轉入到 500ml 的離心管。
6.2.1.4 相同條件下,用 100ml 二氯甲烷對試樣進行超聲提取兩次。
6.2.1.5 合并三份有機提取物,放到離心管中,離心 10 分鐘使細小顆粒沉降掉。用濾紙(Whatman 1 號,或同類產品)過濾,濾液進入放有 7-10g 酸化硫酸鈉的 500ml 的錐形瓶中。加入 10g 。時不時地劇烈振搖提取物和干燥劑,使其保證 2 小時的充分接觸。需要強調的是,在酯化要進行干提操作,參照6.3.6 節的備注。
6.2.1.6 把錐形瓶中的提取物定量轉移到 10ml 的 K-D 濃縮器中。加入沸石,連上 Snyder 柱。水浴加熱把提取物蒸至 5ml。移取火源,冷卻。
6.2.1.7 若無需消解或進一步純化,且試樣是干態的,則參照5.4.4 節來處理。否則,根據6.2.3 節來消解,參照6.2.4 來純化。
6.2.2 振搖提取
6.2.2.1 往 500ml 錐形瓶中加入干重為 50g 混勻的潮濕的土壤樣品。用濃鹽酸把 pH 值調節到 2,偶爾振搖監測酸度 15 分鐘。若必要,加鹽酸調節 pH 值維持在 2。用擬似標準品給試樣加標。
6.2.2.2 錐形瓶中加入 20ml 丙酮,手搖 20 分鐘。再加入 80ml ,振搖 20 分鐘。傾出萃取物,測定回收溶劑的體積。
6.2.2.3 依次用 20ml 丙酮和 80ml 萃取試樣兩次。每次加溶劑后,要手搖 10 分鐘,然后傾出丙酮萃取物。
6.2.2.4 第三次萃取后,回收所得萃取物至少是所加溶劑體積的 75%。合并萃取物,轉入盛有 250ml 水的 2L 分液漏斗中。若形成乳液,緩慢加入 5g 酸化,直到溶劑和水分開為止。若有必要,可以加入和試樣等量的酸化硫酸鈉。
6.2.2.5 檢查萃取物的 pH 值。若其 pH 值低于 2,加濃鹽酸調節。緩慢混勻分液漏斗內容物,約 1 分鐘,然后靜置分層。把水相收集在干凈的燒杯中,萃取相(上層)轉入 500ml 的磨口錐形瓶內。把水相再次轉入分液漏斗,用 25ml 再次萃取。靜置分層后,棄去水相。合并萃取物到 500ml 的 K-D 瓶內。
6.2.2.6 若無需消解或進一步純化操作,且試樣為干態,則參照 6.4.4 節。否則,參考 6.2.3 進行消解,或參看6.2.4 進行純化操作。
6.2.3 土壤、沉降物或者其他固體樣品萃取物的消解。此步僅用于除草劑的酯形式,測定除草劑的酸形式。
6.2.3.1 往萃取物中加入 5ml,36%的氫氧化鉀水溶液和 30ml 水。往 K-D 瓶中加入沸石。水浴控溫在60-65℃下回流,直至消解(一般要 1-2 小時)。從水浴加熱器上移去 K-D 瓶,冷卻至室溫。
備注:殘留丙酮會導致羥醛縮合,給氣相色譜帶來干擾。
6.2.3.2 把消解后的水溶液轉移到 500ml 的分液漏斗中,用 100ml 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棄去二氯甲烷相。此時,除草劑的鹽存在于堿性水溶液中。
6.2.3.3 用 4℃左右冷的硫酸(1:3)把溶液 pH 值調至 2 以下,先用 40ml 萃取一次,再用 20ml 醚萃取一次。合并萃取液,倒入預先已經洗好的干柱中,內含 7-10cm 的酸化。把不含水的萃取物收集于內含 10g 酸化的錐形瓶中(24/40 接口)。周期性地劇烈振搖萃取物和干燥劑,確保它們能接觸至少 2 小時。酯化一定要把萃取物除水處理,參見 7.3.6 的備注。確保除水完畢后,把待分析物從錐形瓶內轉移到 500ml 的帶有 10ml 濃縮管的 K-D 瓶中。
6.2.3.4 參照 6.4 來進行萃取物濃縮操作。若需進一步純化,則參照 6.2.4 節處理。
6.2.4 純化未消解的除草劑,若需進一步純化,參照此步操作。
6.2.4.1 參照 6.2.1.7,用二氯甲烷三次萃取除草劑(或者參照 6.2.3.4,用作為萃取用溶劑),用 15ml堿性水溶液分離出來。堿性溶液配置方法,混合 15ml,37%的氫氧化鉀水溶液和 30ml 水。棄去二氯甲烷或相。此時,堿性的水相中含有除草劑的鹽形式。
6.2.4.2 用 4℃左右冷的硫酸(1:3)把溶液 pH 值調至 2 以下,先用 40ml 萃取一次,再用 20ml 醚萃取一次。合并萃取液,倒入預先已經洗好的干柱中,內含 7-10cm 的酸化。把不含水的萃取物收集于內含 10g 酸化的錐形瓶中(24/40 接口)。周期性地劇烈振搖萃取物和干燥劑,確保它們能接觸至少 2 小時。酯化一定要把萃取物除水處理,參見 7.3.6 的備注。確保除水完畢后,把待分析物從錐形瓶內轉移到 500ml 的帶有 10ml 濃縮管的 K-D 瓶中。
6.2.4.3 參照 7.4 來進行萃取濃縮步驟。
6.3 制備水樣
6.3.1 用刻度量筒移取 1L 試樣到 2L 的分液漏斗中。用替代品對試樣加標。
6.3.2 往試樣中加入 250g 的 NaCl,封口,振搖溶解鹽。
6.3.3 此步僅用于除草劑的酯形式,測定除草劑的酸形式。
6.3.3.1 往試樣中加入 17ml,6N 的氫氧化鈉溶液,封口,振搖。用 pH 試紙檢查試樣 pH 值。若試樣的pH 值低于 12,則通過加 6N 的氫氧化鈉溶液來調節 pH 值。試樣置于室溫下,確保消解步驟(一般需要 1-2 小時),周期性地振搖分液漏斗和內容物。
6.3.3.2 往相同的瓶子里面加入 60ml 二氯甲烷,潤洗瓶子和刻度量筒。把二氯甲烷轉入分液漏斗,劇烈振搖 2 分鐘來萃取試樣,注意要周期性地放空來減小瓶內氣壓。靜置分層至少 10 分鐘,使有機相和水相分離。若兩相之間出現乳濁界面超過溶劑層的 1/3 體積,分析人員必須采用機械技術使兩相分離。采取的佳技術視樣品而定,但可能包括攪拌、用玻璃棉過濾、離心或者其他物理方法。除去二氯甲烷相。
6.3.3.3 往分液漏斗中再次加入 60ml 的二氯甲烷,重復萃取操作,棄去二氯甲烷層。再重復操作一遍。
6.3.4 往試樣(或消解后的試樣)中加入 17ml,12g/L,4℃的冷硫酸,封口,振搖混合均勻。用 pH 試紙檢查試樣酸度。若試樣 pH 值高于 2,用更多的酸把酸度調過來。
6.3.5 往試樣中加入 120ml ,封口,劇烈振搖分液漏斗來萃取試樣,并周期性地放空以減小瓶內氣壓。靜置至少 10 分鐘使漏斗內兩相分離。若兩相界面出現乳濁的體積超過溶劑層的 1/3,分析人員必須采用機械技術完成相分離操作。佳的技術取決于具體的試樣,但可能會用到攪拌、玻璃棉過濾、離心或者其他物理方法。把水相轉移到 2L 的錐形瓶內,把相收集到內裝 10g 酸化的磨口錐形瓶中。周期性地振搖萃取物和干燥劑。
6.3.6 把水相轉回分液漏斗中,把 60ml 加入試樣,再次重復萃取步驟,把萃取物合并到 500ml 的錐形瓶中。相同操作再用 60ml 重復萃取一遍。要使硫酸鈉與萃取物保持接觸在 2 小時左右,較為地除去水分。
備注:干燥對于整個酯化是非常關鍵的。內殘留的任何水分都會使除草劑的回收率下降。旋搖錐形瓶,檢查是否有自由移動的晶體存在,是能夠看出硫酸鈉是否足量的。若硫酸鈉固化結餅,需要補加數克,并再次旋搖檢驗是否足量。至少要干燥 2 小時,萃取物可以與硫酸鈉放置在一起過夜。
6.3.7 把干燥過的萃取物倒入塞有酸洗過的玻璃棉的漏斗里面,收集 K-D 濃縮裝置中的萃取物。轉移過程中,用玻璃棒輕輕壓碎結餅的硫酸鈉。用 20-30ml 潤洗錐形瓶和漏斗完成定量轉移。參見6.4 節,進行萃取濃縮。
6.4 萃取濃縮
6.4.1 往濃縮管中加一到兩顆干凈的沸石,連到三球的 Snyder 微柱上。在柱的頂端加入 0.5ml 的進行預濕處理。把溶劑蒸氣回收玻璃裝置(含冷凝器和收集器)連到 K-D 裝置的 Snyder 柱上(按廠方提供的使用說明操作)。熱水浴中(高于溶劑沸點 15-20℃以上)放置好 K-D 裝置,以便濃縮管能夠部分浸入熱水中,且整個瓶子的底部圓形部分都在熱水浴中。根據需要調節裝置的垂直高度和水溫,在 10-20分鐘內完成濃縮操作。柱內的蒸餾球會以一定速率活躍起來,但是不會發生溢出現象。當裝置內液體體積達到 1ml 時,從水浴上移去 K-D 裝置,至少淋洗冷卻 10 分鐘。
6.4.2 移去 Snyder 柱,用 1-2ml 洗凈瓶子和接頭。萃取物可以通過 Snyder 微柱法(參照 6.4.3 節)或氮氣吹下技術(參見 6.4.4 節)來進行進一步濃縮。
6.4.3 Snyder 微柱技術
往濃縮管中加一到兩顆干凈的沸石,連到雙球的 Snyder 微柱上。在柱的頂端加入 0.5ml 的進行預濕處理。熱水浴中放置好 K-D 裝置,以便濃縮管能夠部分浸入熱水中。根據需要調節裝置的垂直高度和水溫,在 5-10 分鐘內完成濃縮操作。柱內的蒸餾球會以一定速率活躍起來,但是不會發生溢出現象。當裝置內液體體積達到 0.5ml 時,從水浴上移去 K-D 裝置,至少淋洗冷卻 10 分鐘。移去 Snyder柱,用 0.2ml 洗凈瓶子和接頭,加到濃縮管上。繼續步驟。
6.4.4 氮氣吹
6.4.4.1 把濃縮管置于 35℃左右的溫水浴,緩緩通入干燥氮氣(經過活性炭柱過濾)使得溶劑體積降下來。
備注:在活性炭柱和試樣之間連接處不要用塑料管。
6.4.4.2 操作中管內壁必須用潤洗多次。蒸發過程中,管內溶劑水平必須低于外圍的水浴水平,這樣可以防止水濃縮進入樣品。一般情況下,萃取物不允許成為無水狀態。繼續 6.4.5 節的操作。
6.4.5 用 1ml 異辛醇和 0.5ml 甲醇稀釋萃取物。用稀至 4ml 的終態體積。此時樣品可以用二氯甲烷處理進行甲基化操作了。若用五氟芐溴進行衍生化,則用丙酮稀至 4ml。
6.5 酯化:參見 6.5.1,進行衍生化。參見6.5.2,進行五氟芐溴衍生化。
6.5.1 衍生化:可以用兩種方法包括鼓泡法和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法,參見 6.5.1.2。
注意: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是致癌物,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爆炸。鼓泡法適用于小批量(10-15)的酯化操作。此法對低濃度除草劑溶液(比如水溶液)效果甚好,而且要比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法更為安全易行。后者適用于大批量酯化處理,尤其是對土壤或試樣中的高濃度除草劑處理起來更為有效,比如在土壤中萃取出的黃色試樣就很難用鼓泡法來達到目的了。下述的衍生化步驟會涉及本法談到的氯代除草劑的有效反應,為避免發生危險,只能有經驗豐富的分析人員完成。
注意:使用如下防護措施:使用安全罩;使用機械式移液器;加熱時不要超過 90℃,否則容易發生爆炸;避免摩擦表面,玻璃磨口接頭,棘齒軸承和玻璃攪拌棒,否則容易發生爆炸;存放時,遠離堿金屬,否則容易發生爆炸;二氯甲烷容易遇到銅粉、氯化鈣和沸石等固體材料時,會快速分解掉。
6.5.1.1 鼓泡法:搭起二氯甲烷鼓泡裝置。
6.5.1.1.1 個試管中加入 5ml ,1ml 卡必醇,1.5ml 的 36%的氫氧化鉀,第二個試管內加入 0.1-0.2g的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立刻把出口試管放到盛有萃取試樣的濃縮管中。用 10ml/min 的氮氣流通過進入萃取物,維持 10 分鐘,知道二氯甲烷黃色穩定不變為止。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的用量要足夠酯化三份試樣萃取物。消耗掉初投放的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之后,可能要另外加入 0.1-0.2g,來使再生。溶液內有足夠多的氫氧化鉀,來完成全部酯化過程,大約需要 20 分鐘左右。
6.5.1.1.2 移取濃縮管,用 Neoprene 或 PTFE 包封。加蓋在室溫下保存 20 分鐘。
6.5.1.1.3 往濃縮管里加入 0.1-0.2g 硅酸,破壞未反應的。靜置至氮氣流停止。用正己烷調節試樣體積至 10ml。卸去濃縮管,轉移 1ml 試樣到 GC 小瓶,若不立即使用,則放在冰箱里保存。上氣相色譜儀分析。
6.5.1.1.4 提取物應在 4℃下避光保存。研究表明,分析物可以穩定 28 天,但建議對于甲基化的提取物,宜立即分析,以免發生酯化或者其他反應。
6.5.1.2 二甲基亞硝基苯磺酰胺方法:參照制備發生器的裝置。
6.5.1.2.1 加入 2ml ,不斷攪拌下放置 10 分鐘。呈現并保持明顯的黃色。
6.5.1.2.2 用清洗瓶內壁。在室溫下揮發溶劑,使樣品體積變為大約 2ml?;蛘呖梢约尤?10mg 的硅酸除去多余。
6.5.1.2.3 用正己烷把試樣稀釋至 10.0ml,用氣相色譜儀分析。對于甲基化的提取物,建議立即分析,以免發生酯化或其他反應。
6.5.2 五氟芐溴衍生物
6.5.2.1 往丙酮中加入 30μl,10%的 K2CO3 和 200μl,3%的五氟芐溴。用玻璃塞蓋好試管,旋混。60℃下加熱 3 小時。
6.5.2.2 緩通氮氣流,蒸發溶液至 0.5ml。加入 2ml 正己烷,在室溫下揮發至干態。
6.5.2.3 用 1:6 的甲苯和正己烷溶解干態殘留,經柱子凈化。
6.5.2.4 硅柱上加蓋 0.5cm 厚的。用 5ml 正己烷預濕以下柱子,讓溶劑流經頂部的吸附劑。用甲苯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總量 2-3ml)反復洗滌,把反應殘留物定量轉移到柱子上。
6.5.2.5 用足量的甲苯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洗滌柱子,收集到 8ml 的流出液。棄去這部分,里面溶劑太多。
6.5.2.6 用 9:1 的甲苯和正己烷混合溶液洗滌柱子,收集到 8ml 的流出液,包含在 10ml 容量瓶中的五氟芐溴衍生物。用 10ml 正己烷稀釋,上 GC/ECD 進行分析。
6.6 氣相色譜儀條件(推薦使用)
6.6.1 色譜柱
6.6.1.1 窄內徑柱
色譜柱 1-1:DB-5(30m×0.25mm×0.25μm)或同類產品。
色譜柱 1-2(GC/MS):DB-5(30m×0.32mm×1μm)或同類產品。
色譜柱 2:DB-608(30m×0.25mm×0.25μm)或同類產品。
確認柱:DB-1701(30m×0.25 mm×0.25μm)或同類產品。
6.6.1.2 寬內徑柱
色譜柱 1:DB-608(30m×0.53mm×0.83μm)或同類產品。
確認柱:DB-1701(30 m×0.53mm×1.0μm)或同類產品。
6.6.2 窄內徑柱子
程序升溫:60℃到 300℃,升溫速率 4 /min ℃
氦氣流速:30cm/s;
進樣體積:2μl,不分流,45s 溶劑延遲;
進樣口溫度:250℃;
檢測器溫度:320℃。
6.6.3 寬內徑柱子
程序升溫:150℃初始柱溫,保持 0.5 分鐘,150℃到 270℃,升溫速率 5 /min ℃ ;
氦氣流速:7ml/min;
進樣體積:1μl;
進樣口溫度:250℃;
檢測器溫度:320℃。
6.7 校準
附錄 A 給出了選擇校準曲線低點的原則。
6.8 氣相色譜儀分析樣品
6.8.1 若用了內標,在進樣往樣品里面加 10μl 內標。
6.8.2 確定分析次序,適當稀釋,建立一般保留時間窗口和定性標準,包括分析次序中每組 10 個試樣的濃度中點標準。
6.8.3 圖 2 給出了甲基氯代苯氧除草劑的一張色譜圖。表 2 和表 3 給出了酯化后目標化合物的保留時間,分別對應于衍生化和五氟芐溴衍生化。
6.8.4 記下進樣體積和峰大?。ㄓ梅甯呋蛘叻迕娣e來計)。
6.8.5 用內標或者外標法測定樣品色譜圖中的每個峰的組分和含量,旨在校準時尋找對應的化合物。
6.8.6 若用甲酯化合物(不是用此法進行酯化的)來作為校準標準物,那么求算濃度時必須與除草劑的酸形式進行比較來對甲酯的分子量校正。
6.8.7 若因干擾無法對色譜峰進行檢測和指認時,需要進一步純化處理。在進行純化,分析人必須在整個操作中使用一系列標準物,以確保無試劑干擾發生
原創作者:北京普瑞分析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