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側工商業儲能系統通過集成儲能設備、控制裝置和智能算法,實現了儲能裝置與電網或微電網之間的高效協同運行。其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戶成本、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有有明顯優勢,是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
一、組成
1.儲能設備:包括電池組、電容器、飛輪儲能裝置等,用于儲存和釋放能量。這些設備具有不同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2.實時量測裝置:用于實時監測電網或微電網的電壓、電流、頻率等參數,以及儲能設備的狀態信息。這些信息是系統進行決策和控制的重要依據。
3.并網變流裝置:負責將儲能設備與電網或微電網進行連接,并實現能量的雙向流動。該裝置需要具有高效的電能轉換能力和可靠的電力電子控制技術。
4.能量調節裝置:根據實時量測裝置提供的信息和系統的控制策略,自動調節儲能設備的充放電功率和速度,以實現能量的優化分配和調節。
5.控制裝置與智能算法:包括儲能期望功率控制裝置和智能控制算法。控制裝置用于接收實時量測信息和系統指令,智能算法則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充放電策略,并控制能量調節裝置執行。
二、工作原理
通過將電能儲存起來,在需要時釋放出來,以實現能量的平衡和調節。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1.實時監測:系統通過實時量測裝置監測電網或微電網的運行狀態,包括電壓、電流、頻率等參數,以及儲能設備的狀態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數據采集系統傳輸到控制裝置。
2.智能決策:控制裝置接收到實時量測信息后,智能算法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充放電策略。例如,在電網負荷較低時,系統可以將多余的電能存儲起來;在電網負荷較高時,系統可以釋放儲存的電能,以滿足電網需求。
3.能量調節:能量調節裝置根據智能算法制定的充放電策略,自動調節儲能設備的充放電功率和速度。例如,當系統需要充電時,能量調節裝置會控制并網變流裝置將電網的交流電能轉化為直流電能,并存儲到儲能設備中;當系統需要放電時,能量調節裝置會控制并網變流裝置將儲能設備的直流電能轉化為交流電能,并釋放到電網中。
4.系統監控:系統通過人機界面友好地顯示儲能柜的運行狀態,實時監測PCS(儲能變流器)、BMS(電池管理系統)以及環境參數信息,如電參量、溫度、濕度等。實時顯示有關故障、告警、收益等信息,確保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三、優勢
1.提高儲能資源利用效率:通過集中式的儲能電站和智能化的調度系統,實現儲能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2.降低用戶成本:用戶可以通過租賃儲能容量或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等方式,降低自身的儲能成本和用電成本。
3.促進新能源消納:為新能源電站提供儲能服務,有助于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新能源的消納能力。
4.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整合和優化各種能源資源,有助于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降低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
四、應用場景
1.削峰填谷:通過安裝儲能系統,可以實現削峰填谷、需量管理等功能,降低用電成本并充當后備電源。
2.零碳園區/園區微網:在零碳園區或園區微網中,儲能系統起到平衡發電供應與用電負荷的作用,有助于實現區域內的能源自給自足和綠色供電。
3.高載能企業:如鋼鐵廠、水泥廠等,這些企業用電負荷很大且不受終端電價影響。通過安裝儲能系統,可以在電價低谷時儲存電力,在電價高峰時釋放電力使用,從而節約用電成本。
4.新型應用場景: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拓展,還逐漸應用于數據中心、5G基站、換電重卡、港口岸電等新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