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2010年9月底,東北地區首條地鐵線路——沈陽地鐵一號線正式通車,標志著沈陽這個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正式邁入“地鐵時代”,成為我國第七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如今,沈陽地鐵二號線也已建成通車。隨著新一輪的軌道交通建設,沈陽地鐵的安全防范系統建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為此,有效降低列車在運行中治安事故和意外事故的發生率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采用*的技術設備,建立有效的地鐵運行的綜合安放系統來增強在公共場所*、治安能力及提高地鐵運營服務水平已是沈陽地鐵的當務之急。
視頻監控系統是城市軌道交通維護和保證運輸安全的重要手段。它能夠為控制中心的調度員、各車站值班員、列車司機等提供有關列車運行、防災救災、旅客疏導以及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視覺信息。
作為的視訊專家,蘇州科達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推出首套網絡視頻監控系統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網絡視頻監控在中國的發展與普及。利用其在視訊行業深厚的技術積累,瞄準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直接切入監控技術前沿,迅速發展成為網絡視頻監控領域。如今,科達為沈陽地鐵裝上了“聰明大腦”,憑借其在視頻監控方面的雄厚實力為沈陽地鐵“保駕護航”。
科達助力老工業基地
沈陽,東北的老工業基地,可是對于科達來說并不陌生。之前科達曾與沈陽*、沈陽萬人職教園、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部門就網絡視頻監控展開過密切合作,此次沈陽地鐵一號線、二號線相中科達正是看中其在業內的良好口碑及出色的監控能力。
企業的發展依靠雄厚的技術實力與的管理服務,行業的進步依賴企業的規范化競爭。技術是根本,服務是保障,要想擁有市場話語權,必須做好基本功??七_自始至終堅持以技術為基礎,以服務為后盾,已經走出一條堅實而穩健的發展道路。
2004年,科達推出了首套網絡監控管理平臺以及相關解決方案。2006、2007年,科達又相繼推出運營級、行業級監控管理平臺,全面提升網絡監控的可靠性、開放性以及可管理性。
目前,科達在網絡視頻監控方面已經積累豐富的研發與實施經驗,推出了包括平安城市、監獄、金融、教育、醫療、政府等一系列針對性的行業監控解決方案,并實現了綜合安防管理、多系統聯動、圖像整合、智能、無線等一系列應用功能在行業監控系統中的集成,可以為各類行業客戶提供針對性的綜合安防整體解決方案。
多級聯網成架構
沈陽地鐵歷經七年的建設,現已成功開通并運營一號線、二號線。與此同時,一、二號延伸線穩步推進建設中,其中四號、十號、九號三條地鐵線已上報國家,并于今年6月獲得國務院批準,并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如此,沈陽市計劃每年啟動一條,預計于2018年全部建成通車。這樣含一、二號線延伸線在內,沈陽地鐵運營里程將增至約200公里。
據悉,由沈陽張士開發區到撫順的地鐵一號線是沈陽乃至東北啟動建設的*條地下鐵道工程,站內乘客人數多、交通流量大,為提升安全監管效率,沈陽地鐵聯合科達合作建設了一套視頻監控系統,覆蓋了21個車站,依靠科技手段實行全面監控,提高地鐵日常運營的安全性。
規劃總長為57.8公里的沈陽地鐵二號線,同樣存在站內乘客人數多、交通流量大、僅靠巡視很難及時有效發現異常情況的問題。為實現全可視化的管理和監控,有效提升安全監管效率,沈陽地鐵管理部門再次選擇了科達部署其視頻監控系統,覆蓋二號線19個車站,實現對地鐵可靠穩定的可視化監控。
目前,沈陽地鐵一號線21個車站,二號線19個車站均配置KDM2801視頻監控平臺作為三級管理平臺,在中心機房設立2臺KDM2801作為二級監控平臺,另外設立1臺KDM2801作為一級平臺,從而形成三級管理平臺,從硬件建設的架構上更加貼近地鐵的實際管理架構。
在沈陽地鐵的控制中心,配置科達的KDM行業級監控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所有車站的數字錄像系統進行統一集中管理,實現用戶登錄認證、碼流交換、系統管理,還可以實現系統管理和錄像功能,同時對車站錄像系統錄像的備份。
借助這種多級架構的建設模式,沈陽地鐵的監控中心可直觀方便的調取前端數千監控點的圖像,這些圖像資源不僅為地鐵管理部門的日常管理提供視頻依據,也可在突發情況發生時作為多部門聯動及事后取證的重要憑證。
存儲備份不含糊
錄像作為事后查證的重要資料,是地鐵安防監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求海量存儲,并能便捷的進行查詢和點播回放。沈陽地鐵的視頻監控系統,配置了科達數字錄像管理系統,對全線所有錄像進行統一管理,滿足地鐵監控錄像大容量、安全可靠存儲以及靈活調用的需求。
通過在各車站*通信設備室配置科達監控平臺和IP磁盤陣列,對前端采集的所有視頻圖像和報警錄像進行本地存儲;在地鐵*分局,配置科達錄像管理系統平臺軟件,對沿線所有車站的錄像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并對各車站上傳的錄像文件進行集中備份存儲,有效保證了錄像文件的完整、可靠存儲。存儲的錄像可本地回放或遠程回放,錄像可按照時間、日期范圍、站名和攝像機位置等多種方式進行分類檢索,并可單路或多路組合選擇點播回放,回放時可進行暫停、停止、快進、倒退、聲音調節及拖拉播放等操作,非常靈活方便。
此外,由于地鐵行業的特殊性,對存儲的要求*,所以只能使用IPSAN來進行錄像的存儲。而沈陽地鐵在存儲設備與監控設備方面分別由不同廠商來提供的,這就對設備的兼容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點上科達產品做的非常的好,可以與不同廠商產品互為兼容。
以沈陽地鐵一號線為例,其KDM201單臺能接入28(插板式共有7個插槽)個監控點,每個車站選擇2臺KDM201(每臺設備插6塊4路編碼板),均放置于*通信設備室內。另外配置一臺KDM2801管理平臺對KDM201進行管理以及與IPSAN連接。按照每個監控點連續存儲15天來計算,IPSAN需要安裝16塊1T硬盤即可滿足存儲的需求。
用戶權限設分級
據了解,目前的城市軌道交通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一般分為視頻監控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兩部分。其中視頻監控系統在正常情況下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提供運營指揮服務,在突發情況下作為防災搶險的重要手段;而*視頻監控系統是一個維護日常治安并且處理突發*的監控系統。
這一方面,沈陽地鐵借助科達配備的視頻監控系統作為保障列車正常運行、監測客流情況,提高行車指揮透明度的一種*的工具,將在地鐵運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全網統一*,*部門也可借助科達監控來遠程調閱實時圖像,實現互聯、互通、互控、共享平臺的功能。完善地鐵圖像信息應急保障機制,提升處置突發性重大事件和*怖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為沈陽市各級*機關和領導決策、指揮調度、調查取證等多種后臺應用提供及時、可靠的監控圖像信息,服務實戰。另外中心調度員和車站值班員利用它監視列車運行。當車站發生災情時,視頻監控系統可作為防災調度員指揮搶險的指揮工具。
基于此,掌管沈陽地鐵的用戶主要有站內管理員、站內*派出所人員、地鐵公司管理員、*分局人員等,所以在設備的控制權限及動點攝像機的控制權限操作中非常的復雜,并且存在交叉??七_想起所想,擔其所憂,在監控產品上提供了較全面的管理權限設置機制,保證了控制權限的合理設置。在用戶權限上設立了不同分級,這也是沈陽地鐵在一號線部署科達監控產品后,二號線依舊使用科達產品的不二理由。
系統穩定保平安
針對地鐵交通人流量大、線路長、范圍廣、運營時間長,僅靠人力巡視很難及時、有效的發現異?;蛲{事件的情況,科達為沈陽地鐵配置的該系統通過在車站各出入口、售票處、銀行、電梯、候車站臺等地點部署監控點,及時記錄和掌握各站點的物流、人流情況,幫助安保人員有效避免或處理有威脅或突發性的事件。
沈陽地鐵的整個運營過程也是在工作人員24小時的監控之中。在位于沈陽市張士開發區的沈陽地鐵運營指揮控制中心里,54塊80寸的顯示屏組成了一整塊大型顯示器,正是在這塊巨大的顯示器上,工作人員將對沈陽地鐵一、二號線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在這塊巨大的監控顯示器上,能夠看到地鐵線路的運行情況,畫面可以進行任意縮放,不但能夠看到各個車站的畫面,還可以看見列車的位置。而一旦當隧道內出現任何事故,畫面都會立刻彈出,方便工作人員在*時間做出反應,及時進行處理。
要做到實時監控,不得不考慮到地鐵運行環境的復雜性,如列車經過的震動。在這方面要求監控系統的穩定性十分突出。由于科達的監控產品使用了嵌入式架構,所以在安全性及穩定性方面較其他廠商的優勢較為明顯。
作為網絡化監控的核心部分,科達行業監控管理平臺采用嵌入式硬件設計,與基于PC或服務器的軟件平臺相比,一方面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和黑客攻擊,一方面具備更強的可靠性,可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同時易用性更好,開機即用,無需維護,從而有效保證了沈陽地鐵的運行。
智能監控謀未來
現代化的地鐵運營管理要求自動化系統能提供一個可實現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的平臺。地鐵綜合監控系統將多個相似自動化系統的監控層,集合成一個統一的監控系統平臺,實現了各集成和互統的信息整合和共享、綜合監視與操作,從而成為目前地鐵建設的主流趨勢之一。
社會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工業化、電氣化和自動化,向信息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
綜合監控不是地鐵行業*和的系統,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系統,是現代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必然?;诖?,科達推出的沈陽地鐵綜合監控系統是其促進沈陽地鐵運營服務水平、監控水平、防災能力及管理水平的需要。
盡管當前的綜合監控系統解決了信息的整合問題,但沒有考慮信息挖掘和功能挖掘、一體化等深層次的問題,信息挖掘和功能挖掘將為優化運營和管理、節能降耗提供更多的數字依據。同時,不斷增長的技術需求將帶動相關技術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分析技術、行為分析技術、形體特征分析技術和視頻分區捕捉技術等,給地鐵監控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綜合監控系統已在世界范圍內的地鐵、輕軌工程中成功應用。北美、歐洲、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等有幾十條數百公里的軌道交通應用了綜合監管系統,并產生了良好的效益??七_,再次走在時代的前沿,啟動了面向下一代智能地鐵監控技術的研究,從而全面開啟智能軌道交通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