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核與輻射恐怖襲擊也已成為*選擇的恐怖襲擊手段之一。至今發生污染環境或造成公眾輻射損傷的核與輻射恐怖襲擊事件雖為數不多,但與該類事件相關的核材料失竊與走私、放射源被盜與交易、恐嚇或威脅使用放射性物質的事件時有發生,表明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發生的潛在危險時刻存在著,絲毫不能大意。因此,分析軌道交通該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特征與后果,總結軌道交通安防經驗與教訓,及早布局,制定我國針對軌道交通校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相關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形式特征
顧名思義,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是指*為達到其政治或社會目的,惡意利用城市軌道交通制造的涉及核等放射性物質或輻射的恐怖事件。
一般說來,*可能會通過三種途徑制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種是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第二種是攻擊破壞核設施或核活動;第三種是爆炸粗糙的*器。
在三種途徑中,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是*比較容易實施的途徑,也是在軌道交通中可能發生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主要途徑。基于此,筆者認為,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可能會有以下四種形式出現:
1.引爆常規*和放射性物質相結合的放射性戰劑武器
放射性戰劑武器是利用常規*爆炸來散播放射性物質,以高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的α射線、β射線、中子或γ射線殺傷人員或嚴重污染環境的一種武器。這種將常現*和放射性物質相結合制作成的爆炸裝置俗稱“臟彈”。
*將臟彈帶入地鐵或輕軌交通環境中引爆往往是以制造社會恐慌、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公眾實質性傷害等為目的。
“臟彈”的制造設有*器那么復雜,任何反應堆制造的輻射材料樣品和反應堆的乏燃料,不需經任何化學處理就可以用于制造臟彈。由于膠彈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質的種類與數量、爆炸的位置、氣象條件和*用量均不確定,事先細致評估其傷害效應難度很大。但臟彈爆炸時,其中的放射性物質被氣化,有些會黏附到附近的建筑物和地面,其主要效應是長期地放射污染周圍環境。
2.以非爆炸的方式惡意散布放射性物質
*在地鐵或輕軌上以非爆炸的方式惡意散布放射性物質,往往是通過用放射性物質污染地鐵站或輕軌站內的特定地點或環境,傷害非特定人群,以達到制造社會恐慌、擾亂社會秩序的不良目的。
這種非爆炸式的散布包括在地鐵或輕軌上打開包有易揮發或粉末狀放射性物質或放射性氣體的密封容器,以及破壞60Co等金屬類固態密封源的密封性,使容器中的放射性物質迅速釋放到軌道交通大氣環境中。
一般說來,散布放射性的恐怖事件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即局部彌散性的放射性散布事件和廣泛彌散性的放射性散布事件。
局部彌散性的放射性散布事件主要是指涉及小放射源或少量放射性物質且一般影響范圍很小的放射性物質散布事件。這類事件中所需的放射源由于活度較低,使用的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質可能包裝在小藥瓶、鞋盒、行李箱或其他容器中,散布方式主要是非法攜帶放射性物質進入軌道交通環境并惡意丟棄在地鐵列車、輕軌列車或站臺上。
廣泛彌散性的放射性散布事件是指涉及大量放射性物質彌散且影響范圍很大的散布事件。這類事件中所需的放射源由于活度往往較高,攜帶時通常需要以鉛盒、鉛罐或特殊合金材料作容器,散布方式主要是非法攜帶放射性物質進入軌道交通環境后破壞密封源的密封性并惡意丟棄在地鐵列車、輕軌列車或站臺上。
3.用輻射源在地鐵或輕軌環境中秘容地照射乘客
從嚴格意義上講,用輻射源在地鐵或輕軌環境中秘密地照射某一個人、某一群人或任一人,不能成為軌道交通輻射恐怖事件,充其量只是一種*行為。但由于軌道交通環境人流密集,*分子在傷害其預期目標的同時往往會殃及無辜,造成周邊人群同時受到輻射傷害,并同樣引起公眾心理恐慌。
4.*威脅散布放射性物質
隨著放射源在工業、農業、醫學、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放射源不僅已是可以合法購買與使用的工業產品,而且其數量也在不斷大幅度增加。
據報道,有數百萬枚放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國也有放射源十余萬枚。雖然世界各國都在逐步加強對放射源的管理力度,但放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依然大量存在。特別是大量的閑置源、廢棄源乃至失控源的存在,使得*制作放射性物質散布裝置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因此,當*威脅在軌道交通環境中使用放射性物質時,無論其是否真正持有放射源,都必將牽動大批警力及其他人力、物力進行排查并處理事件,也會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即使zui后證明其僅僅是威脅使用但并未真正使用,擾亂社會秩序,制造社會恐慌的后果也已經產生。
二、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后果分析
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一旦發生,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將帶來放射性物質在環境中的彌散,造成環境的放射性污染,對公眾產生輻射照射。這種輻射照射不僅可以是放射性物質的直接外照射(包括空氣中放射性物質、地面沉積的放射性物質,以及皮膚.衣服上的放射性物質的照射),也可以是通過吸入污染的空氣或食入污染的水或食物引起的內照射。輻射照射對人體的危害因人所受劑量大小而異。較低的劑量下不會有急性效應發生,在受照射人群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也觀察不到癌癥發病率的增加;只有在高劑量情況下,才可能出現某些急性的健康效應,導致某些急性放射性病甚至死亡。
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危害因素——輻射,本身無色無臭,其危險性是感覺器官覺察不到的毒物,這種沒有痕跡的災害對身體健康會造成哪些威脅公眾并不知曉,但公眾普遍了解輻射會造成隱性的不可逆轉的損傷,其輻射效應可能在受照后幾小時、幾天、幾星期或幾年后才會顯現出來,會引起疾病或死亡。部分公眾甚至會誤解為只要受到輻射就會引起疾病或死亡。因此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容易引起嚴重的民眾心理問題,如會引發公眾的焦慮和恐懼,擔心引發癌癥并因此會把各種疾病均歸因于輻射等,這些心理問題造成的傷害將會比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加嚴重。
除了環境污染、公眾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問題外,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發生還必將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這種經濟損失不僅發生在對恐怖事件的響應過程中,還包括恐怖事件發生后的環境整治、去污、恢復等過程以及對恐怖事件中的受照人群進行長期治療等。
另外;由于公眾的輻射知識匱乏,對輻射的影響普遍存在不了解或誤解的情況,軌道交通校與輻射恐怖事件中的受照人群還可能會存在被誤解、被歧視的可能。
三、軌道交通與核輻射安全防范的要點
依據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特征分析,筆者認為;防范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要點在于加強放射源的安全控制與管理、鞏固軌道交通環境現有安全防范措施.增設軌道交通環境輻射監測網絡等三個方面。
1.加強放射源的安全控制與管理
目前,我國已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涉及放射源管理的法律。這些法律從不同的管理角度對放射性物質的應用和廢棄等重要過程提出了總體要求。1989年國務院發布了《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2006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此基礎上制定并發布了《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對包括放射源在內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該辦法還規定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實行許可登記管理制度;如放射源的生產、銷售、應用防護等監控的關鍵環節實行許可審批制度,同時對放射源從生產到廢源的口收和處置的全過程制定了若干管理制度,嚴格監管。
然而,由于我國放射源類型多。數量大,在放射源的使用和監督及閑置源和廢源的回收與復用等方面一直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據2002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與衛生部、*部聯合開展的全國放射源安全管理專項整治的不*統計,全國用源單位8312家,放射源總數63721枚,待處理的廢放射源13000枚,其中無主源270枚;關停并轉企業擁有的廢放射源2700枚。因此,應加強對放射源的安全控制與管理,進一步完善涉及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相關法規與管理制度,妥善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閑置源,積極查找失控源并轉移至受控狀態,認真執行廢放射源的解控和返回廠家處置問題,并盡早建立國家統一的放射源信息數據庫,從源頭上防范軌道交通校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發生。
2.鞏固軌道交通環境中的現有安全防范措施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環境中大都已配置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出人口控制系統及電子巡查系統等傳統安防系統,這些現有的安全防范措施如能嚴格落實到位,應當能夠對防范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發揮積極作用。今后,如能在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基礎上整合人臉識別系統及異常行為分析系統,將對防范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發生大有幫助。
3.構建軌道交通環境輻射監測網絡
2009年,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了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統技術要求》,它除了對視頻監控系統等傳統安防系統的技術要求作出詳細規定外,還特別提出了構建放射性物質探測系統的技術要求。
根據對非法SNM(基礎特殊核材料的簡稱,包括235U含量在20%以上的HEU、反應堆級Pu、武器級Pu和233U等)與放射源的探查、定位與鑒別的程序與要求,一個完善的輻射監控網通常需要三類儀器與系統,即袖珍式儀器、固定式儀器和便攜式儀器。其中袖珍式儀器在一定的距離內可用于自動發現一定量的SNM與放射源等;固定式儀器具有高靈敏的γ輻射與中子探測(報警)能力,對通過(或靜止)的人員、行李進行自動、快速的SNM與放射源等探查與發現;便攜式儀器具有較高γ輻射、中子探測靈敏度和較高γ能譜分辨率,即具有較高的SNM與放射源等的探測、定位、輻射水平測量和核素鑒定能力。
結合軌道交通實際情況,《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統技術要求》對放射性物質探測系統的技術要求為固定式探測系統和便攜式放射性探測設備相結合,能同時對X射線、γ射線進行探測。另外,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統技術要求》,構建軌道交通環境輻射監測網絡是防范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主要手段,應科學快速布局軌道交通環境輻射監控網,全面有效地防范軌道交通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