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一、安全防范評估體系
安全防范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安防系統的表現評估是系統安全問題。入侵、意外事故和差錯是系統存在缺陷、隱患和發生運行錯誤的必然結果。因此從系統的觀點,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安全防范系統進行客觀評估,從而發現隱患,及時完善安全防范系統是改善建筑及社區安全的有效手段。
現代安防系統評估主要由對人、信息、財產三大目標保護的子系統組成。從系統的觀點,子系統的任何失效和錯誤都會導致災難性的事故。*部科技局與北京市技防辦2003年提出建立“安全防范系統評估”的構想,并于2003年建立了國家安防技術標準。在此基礎上,我們開發了性能化安全評估系統,以建筑安防系統為中心對建筑安防技術性能、安防設備有效性能進行安全評估,以促進提高安防系統的安全水平。
(一)安全防范評估體系簡介
評估系統的評估對象包括銀行系統、文物系統、奧運場館等重點單位。系統借鑒現代安全科學中的“人、機、管理”分析結構,并考慮到管理的整體影響效力,對相關事故(事故)征候進行分析后,建立了人、機、管理分層次評估模型。
評估系統由職能部門、檢查要素、評估模塊和評估項目組成,針對“管理”、“人員”、“設備”、“環境”四個基本要素進行檢查。每個評估要素由若干評估模塊組成,每個評估模塊由若干評估項目組成。
1、“管理”要素綜合作用于人員、設備、環境。良好的管理能夠促進系統的安全建設;反之,低
效的管理將導致系統的無序和混亂,削弱系統的安全建設。“管理”要素對管理機關的管理工作進行評估。
2、“人”是激發事故發生的主要誘因。據統計,80%~90%的安防事故是由于人為因素所致,因此,
加強對作業人員的教育、訓練和管理,是保障安全的首要任務。“人員”要素主要評估物業管理,保安人員等單位的日常工作和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機”即設備客觀上存在不安全狀態,是誘發事故的物質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設計水平和維護質量的提高,這些不安全因素會不斷削弱。但是設備使用不當也將人為地減低其效用。“設備”要素主要對保證按防系統的各種設備的配置、完好性、利用率以及設備管理進行評估。
4、“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生產環境等。安全問題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內部條件的制約。內部條件的改善可以增強抵御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加安全度。所以,環境保障以及制定有力的預防不良環境的措施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安全防范評價體系的發展
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與評估是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技術文。傳統規范以詳細技術要求和定量規定為主,阻礙了新材料、新產品、新施工技術的應用,阻礙了創新設計的采用,同時很難滿足功能復雜、空間較大的新型建筑的設計和使用要求。對于安防設計及評估人員來說只考慮建筑內的某一獨立部分是不夠的,應該把整個建筑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把每一部分的安全防范措施放到一個整體中去分析。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2001年9·11事件后對安全防范系統有了進一步的重視,并利用考察技術性能的思想逐步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評估評價體系。并于2003年,美國國家消防協會制定了國家安全防范的技術標準(NFPA730)。
二、安全防范系統評估的內容
(一)安全防范的保護對象
安全防范的保護對象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他們分別是人、信息和財產。
(二)安全防范系統的分級
以美國為代表的安防體系將建筑安防分為5級,從1級至5級分別表示從zui低至zui高的安防標準我國也有從1級至3級的規定,分別表示從zui高至zui低的安防標準。
(三)安全防范系統評估的主要方面
安全技術防范評估按照技術防范的要求將安全防范系統工程分為九個子系統項目進行評估,這九個子系統項目是:
1、入侵報警系統
2、電視監控系統
3、出入口控制系統
4、巡更系統
5、車庫管理系統
6、綜合管理系統
7、電源、防雷、接地及電磁兼容
8、綜合布線系統
9、系統集成(SI)
(四)安全防范系統規范的制定
安全防范系統規范是安全防范系統評估的法律依據,它是進行安防系統評估的基礎和重要指導性文件,也是根據現有技術防范系統、手段以及人員管理,選取銀行、文物或機場等重點防范場所,對評估對象整體防范體系的技術性能進行評價,優化技防手段以及人員管理手段。
(五)安防系統評估
安全防范系統評估方法在安全防范規范的指導下,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安防系統設計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對設計中的建筑或已有建筑進行安防系統評估。
1、確定評估對象的場址或介入工程的具體內容
2、確認*部門及甲方*
3、確定安全防范總體目標、損失目標和要求
4、建立功能指標和設計指標標準
5、進行設計及評估
6、提出和評估設計方案
7、寫出zui終報告
(六)安全防范設計與評估必需考慮的因素性能化設計必需考慮的因素還包括:
1、突發事件產生和發展
2、突發事件的控制
3、受保護對象的控制
4、入侵探測和處理
5、安防部門的接警和響應
6、疏散
三、安全防范系統評估方法的比較研究
安防技術評估方法是依據建筑的實際統計數據計算綜合評估指數的數學模型。目前國內綜合評估方法很多,但實際計算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則主要有四種。為使“安全防范系統評估方法”能夠實現特定的評估目標,我們有必要首先簡要地考察一下這幾種評估方法的優劣。
(一)加權評分法
這是目前評價中應用zui多的一種方法。一般做法是根據各具體指標在評價總目標中的不同地位,給出或設定其標準權數;同時確定各具體指標的標準值(通常為該指標的行業平均值)。然后比較指標的實際數值與標準值得到級別指標分值,zui后匯總指標分值求得加權評估總分。加權評分法的zui大優點是簡便易算,但也存在三個明顯的缺點。*,不能區分指標的不同性質,會導致計算出的綜合指數不盡科學。第二,不能動態地反映發展的變動狀況。第三,忽視了權數作用的區間規定性。
(二)模糊數學評估法
這種方法是初步根據模糊數學的原理,利用隸屬函數進行綜合評估。一般步驟為:首先利用隸屬函數給定各項指標在閉區間(0,1)內相應的數值,稱為“單因素隸屬度”,對各指標作出單項評估。然后對各單因素隸屬度進行加權算術平均,計算綜合隸屬度,得出綜合評估的指標值。其結果越接近0越差,越接近1越好。
(三)功效系數法
功效系數法是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對每一個評估指標分別確定滿意值和不允許值。然后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各指標實現滿意值的程度,并轉化為相應的評估分數。zui后加權計算綜合指數。功效系數法的優點是能反映指標地位。但是,功效系數法既沒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指標,也沒有充分反映發展動態,使得評估結論既不盡合理。
綜上所述,現有的綜合評估方法都存在兩個明顯的,難以滿足要求。一是缺乏恰當評估安全狀態指標的科學方法,二是沒有充分重視社區建筑的發展水平與發展趨勢,沒有將反映建筑業與安防科技發展與成長狀況的動態考察納入評估范圍。
(四)灰色系統法
所謂灰色系統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統,灰色系統理論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對信息不完備的系統,通過已知信息來研究和預測未知領域從而達到了解整個系統的目的。灰色系統理論與概率論、模糊數學一起并稱為研究不確定性系統的三種常用方法,具有能夠利用“少數據”建模尋求現實規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數據不足或系統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統理論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不僅成功地應用于工程控制、經濟管理、社會系統、生態系統等領域,而且在復雜多變的農業系統,如在水利、氣象、生物防治、農機決策、農業規劃、農業經濟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統理論在管理學、決策學、戰略學、預測學、未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展示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四、安全防范技術系統評估模型的建立
(一)安防系統評估模型的確立
對安全定性指標的評價,本方案選擇模糊數學中的灰色系統理論評價方法。灰色系統理論評價方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它不直接依賴于某一項指標,也不過分地依賴于指標,而是采取比較的方法,這樣可以避免一般數學評價方法中,由于標準選用不盡合理而導致的評價結果的偏差。
2、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通過權數加以體現,但允許在權數選擇上有一定的出入,而不至于改變zui終的評價結果。
3、在技術處理上,有效地避免了累計誤差的影響。
4、灰色系統理論評價中算子的選擇和隸屬函數關系的確立,使各項參與評價的非量化指標間建立了有機,使評價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出評價對象的整體特征和一般趨勢。
(二)安全防范系統評估模型的指標體系
按照安全技術防范的要求將安全防范系統工程分為九個子系統項目進行評估,這九個子系統項目是:
1、入侵報警系統
2、電視監控系統
3、出入口控制系統
4、巡更系統
5、車庫管理系統
6、綜合管理系統
7、電源、防雷、接地及電磁兼容
8、綜合布線系統
9、系統集成(SI)
(三)評價指標集與指標權重集
(四)評分標準集
這就是要確定評價指標的評價等級。就定性指標而言,對優劣等級有不同的描述方式,就定量指標而言,其優劣等級可以將數據劃分成一定范圍歸級。
(五)評價主體集與人員權重集
(六)評價值矩陣
(七)評價函數的統計計算
1、確定灰類及灰數的白化權函數
2、計算指標的灰色評價權矩陣
五、安全防范技術系統評估模型的應用
(一)安全防范系統評估應用范圍
安全防范系統評估的短期應用目標是以銀行系統、文物系統、奧運場館等重點單位作為重點應用對象。再根據需要,逐步完善對城市公共場所、電力電信、造幣等重要單位的評估系統。
(二)安全防范系統評分標準
由于不同類型的評估對象所要求安裝的安全防范系統不同,同一類型不同評估對象的的安全防范特點也不同,所以評分標準應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要求和特點而改變。本文提供的評分標準參考了國內外不同類型的安全防范規范綜合而成。由于篇幅有限故不一一列舉。
【作者單位】 北京藍盾世安信息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