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士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DNA連接實驗原理與步驟
DNA分子的體外連接就是在一定條件下, 由dna連接酶催化兩個雙鏈DNA片段組鄰的5’端磷酸與3’端羥基之間形成磷酸酸脂鍵的生物化學過程, DNA分子的連接是在酶切反應獲得同種酶互補序列基礎上進行的。
帶有相同末端(平端或粘端)的外源DNA必須克隆到具有匹配末端的線性質粒載體中,但是在連接反應時,外源DNA和質粒都可能發(fā)生環(huán)化,也有可能形成串聯(lián)寡聚物。因此,必須仔細調整連接反應中兩個DNA 的濃度,以便使“正確”連接產物的數(shù)量達水平,此外還常常使用堿性磷酸酶去除5’磷酸基團以抑制載體DNA的自身環(huán)化。利用T4 DNA連接酶進行目的DNA和載體的體外連接反應,也就是在雙鏈DNA 5’磷酸和相鄰的3’羥基之間形成新的共價鍵。如載體的兩條鏈都帶有5’磷酸(未脫磷),可形成4個新的磷酸二酯鍵;如載體DNA已脫磷,則只能形成2個新的磷酸二酯鍵,此時產生的重組DNA帶有兩個單鏈缺口,在導入感受態(tài)細胞后可被修復。
1、不對稱粘性末端:兩種限制酶消化后,需純化載體以提高連接效率;載體與外源DNA連接處的限制酶切位點常可保留;非重組克隆的背景較低;外源DNA可以定向插入到載體中。
2、對稱性粘性末端;線形載體DNA常需磷酸酶脫磷處理;載體與外源DNA連接處的限制酶切位點常可保留;重組質粒會帶有外源DNA的串聯(lián)拷貝;外源DNA會以兩個方向插入到載體中。
3、平端:要求高濃度的DNA和連接酶;載體與外源DNA連接處的限制酶切位點消失;重組質粒會帶有外源DNA的串聯(lián)拷貝;非重組克隆的背景較高 。
粘性末端連接:
實驗試劑:
用適當?shù)南拗泼赶|粒和外源DNA。如有必要,可用凝膠電泳分離片段并(或)用堿性磷酸酶處理質粒dna。通過酚:氯仿抽提和乙沉淀來純化DNA,然后用TE(pH7.6)溶液使其濃度為100/ml。
10×T4DNA連接酶buffer(該緩沖液應分裝成小份,貯存于-20℃。):200mMTris-HCl(pH7.6);50mMMgCl2;50mM二硫芐糖醇;
500μl/ml BSA(可用可不用)
T4DNA連接酶
5mM ATP
實驗步驟:
1、在無菌Eppendorf管中加入以下溶液:
1) 10μl體積反應體系中:取載體50-100ng,加入一定比例的外源DNA 分子(一般線性載體DNA分子與外源DNA分子摩爾數(shù)為1∶1-1∶5),補足ddH2O 至8μl。
2) 輕輕混勻,稍加離心,于45℃水浴5分鐘使重新退火的粘端解鏈, 迅速將混合物轉入冰浴。
3) 加入含ATP的10×Buffer 1μl,T4 DNA連接酶合適單位, 用ddH2O 補至10μl。
2、蓋上管蓋,充分混勻,臺式離心扣上離心5秒。
3、12℃下過夜連接反應。
4、反應結束后于-20℃保存。
5、再設立兩個對照反應,其中含有(1)只有質粒載體;(2)只有外源DNA片段。如果外源DNA量不足,每個連接反應可用50-100ng質粒DNA,并盡可能多加外源DNA,同時保持連接反應體積不超過10μl。可用至少3種不同方法來測定T4噬菌體DNA連接酶的活性。
注意事項:
1、連接反應的溫度:DNA連接酶的zui適反應溫度為37℃,但在此溫度下, 粘性末端的氫鍵結合很不穩(wěn)定,折衷方法是12℃過夜。
2、DNA的平未端和粘性末端:由于內切酶產生的DNA末端有平未端和粘性末端,因而連接反應中就有平未端連接和粘性末端連接。 二者連接效率不同。粘性末端效率高,因而在底物濃度,酶濃度選擇上是有差異的。
3、 堿性磷酸酶處理質粒載體:為了提高連接效率,一般采取提高DNA的濃度,增加重組子比例。這樣就會出現(xiàn)DNA自生連接問題, 為此通常選擇對質粒載體用堿性磷酸酶處理,除去其5’末端的磷酸基,防止環(huán)化, 通過接反應后形成的缺口可在轉化細胞后得以修復。
4、連接反應的檢測:連接反應成功與否,zui后的檢測要通過下一步實驗,轉化宿主菌, 陽性克隆的篩選來確定。
5、如果要檢驗連接酶和連接酶的緩沖液是否有效,可重新連接酶切后的λDNA。若連接成功,則說明有效。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智慧城市網(wǎng)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