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代細胞
在做病毒包裝實驗中,有科研工作者常遇到:用同樣一個病毒載體系統進行病毒包裝實驗,為什么有人做的很好,次次成功,有人卻是時常做不出來,穩定性很差,不是滴度低就是根本不出毒,從我們對不同載體系統病毒包裝的多年經驗總結:
建議使用商品化的成熟毒載體系統(不要用來路不清或基本被淘汰很少人在使用的系統),從文獻和我們多年的實踐可以結論,這類系統是穩定的,因而分析原因時盡量少花精力在對載體系統的驗證上,這樣會白花力氣。
傳代細胞至于包裝轉染時的操作控制細節及其轉染試劑因素,只要在操作時按相關使用說明和操作步驟,應該沒有大問題,所以也不要白花太多精力在這上面。
另一個需要重點關注和排查的因素就是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構建和抽提純化環節,是否構建時導致質粒載體重組或某個部件缺失,或污染別的質粒或雜物?中抽純化是否污染?是否抽提的是別的質粒?要養成同時做陰性對照的習慣(是否目的基因載體和陰性對照GFP載體是同一批,建議同一批,建議每次包裝都如此操作),如果這個環節沒有啥問題,在構建中出現重組和缺失、或抽提純化失敗的可能性也不大。
傳代細胞病毒包裝的幾個關鍵節點就是細胞因素、載體系統(盡量使用成熟的商業化載體系統)、構建重組的質粒正確與否、質粒抽提純化情況、包裝轉染控制(24、48 小時的細胞及熒光狀態判斷)、目的基因對病毒包裝影響(基因大小、序列情況、蛋白功能毒性等都會影響到是否能包裝成功)。
如果有細胞培養和細胞轉染實驗的常規經驗,細胞因素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細胞培養人員一定要關注,包裝或轉染感染前一定要重視細胞干凈細微污染與否、飽滿立體感是否好、鋪板均勻細胞密度適中否),細胞產毒出毒期間過程中的活力是包裝正常和出來的病毒滴度高低的一個重要環節(正常包裝出病毒情況,慢病毒、逆轉錄病毒包裝一個細胞出一個病毒顆粒,腺病毒是1000 個,腺相關病毒是10000 個),所以實踐操作表明,病毒包裝轉染時細胞的密度要控制,使得收毒(72 小時)時細胞密度在90%‐95%左右。
落實了上面那些因素,那就是zui后一個原因。目的基因的大小、序列情況、該目的蛋白的功能毒性等導致無法包裝成功(實踐中,這種情況是有的,我們偶爾會遇到,可能原因是一些基因表達翻譯后對包裝細胞產生毒性,導致細胞狀態異常),那么我們能做的就是換病毒包裝載體系統,嘗試其他載體系統能否包裝出來。不過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非常低,你做上100 個基因,也可能碰不上一個。
因而總的來說,我們進行病毒包裝實驗時要重視包裝材料——細胞及表達質粒(對拿過來的細胞和載體系統要驗證,常出現包裝細胞、空表達載體質粒就有問題,我們要定期純化生產包裝細胞、空表達載體質粒),細胞培養時讓它“白白胖胖、活力充沛",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構建純化良好,質粒間比例得當,病毒包裝實驗還是能有較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