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胰腺腺泡上皮癌HPAC細胞 微量凱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
【實驗原理】
蛋白質(或其它含氮有機化合物)與濃H2SO4共熱時,其中碳、氫兩種元素被氧化成CO2和H2O,而氮元素轉變成NH3,并進一步與H2SO4反應生成(NH4)2SO4,殘留于消化液中,該過程通常稱為“消化”。以甘氨酸為例:
CH2NH2COOH + 3H2SO4 → 2CO2 + 3SO2 + 4H2O + NH3
2NH3 + H2SO4 → (NH4)2SO4
但是,該反應進行得很緩慢,消化費時較長,通常需加入K2SO4或Na2SO4以提高反應液的沸點,并加入CuSO4作為催化劑,以加速反應的進行;氧化劑H2O2也能加速反應。消化完畢后,加入過量濃堿(如NaOH)使消化液中的(NH4)2SO4分解放出NH3,以蒸餾法借水蒸汽蒸出的NH3,用一定量、一定濃度的H3BO3溶液吸收。NH3與酸溶液中H+結合成NH4+,使溶液中的H+濃度降低,然后用標準強酸(如鹽酸)滴定,直至恢復溶液中原來的H+濃度為止。
(NH4)2SO4? +? NaOH → Na2SO4 + 2 NH4OH
NH4OH? → NH3? + ?H2O
3NH3 + H3BO3 → 3 NH4+ + BO33-
BO33- + 3H+ → H3BO3
zui后根據所用標準酸的量計算出樣品中的含氮量。大多數蛋白質的含氮量平均為16%,所以將測得的蛋白質的含氮量乘以蛋白質系數6.25(即每含氮1g,就表示該物質含蛋白質6.25g),即可計算出蛋白質的含量。
人胰腺腺泡上皮癌HPAC細胞 微量凱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器材和試劑】
(一)器材
1. 100ml凱氏燒瓶
2. 改進型凱氏定氮儀
3. 50ml容量瓶
4. 分析天平(電子天平)
5. 烘箱
6. 電爐
7. 酒精燈
8. 小玻璃珠
9. 滴定管
10. 洗瓶
11. 錐形瓶
12. 鐵架臺
13. 普通面粉或其它樣品
(二) 試劑
1. 消化液
30% H2O2∶濃H2SO4∶H2O =3∶2∶1
2. 30% NaOH溶液
3. 2% H3BO3溶液
4. 混合催化劑(粉末K2SO4- CuSO4混合物)
K2SO4與CuSO4以3∶1比例充分研細混勻。
5. ?0.01mol/L標準鹽酸溶液
6. 混合指示劑(田氏指氏劑)
取0.1%甲烯藍-無水乙醇溶液50ml、0.1%甲基紅-無水乙醇溶液200ml,混合,貯于棕色瓶中備用。該指示劑酸性時為紫紅色,堿性時為綠色,變色范圍很窄(pH5.2~5.6)且很靈敏。
7. 蒸餾水
人胰腺腺泡上皮癌HPAC細胞 微量凱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實驗步驟】
(一) 改進凱氏定氮儀的構造和安裝
改進型凱氏定氮儀由蒸汽發生器、反應室及冷凝器三部分組成。蒸餾裝置的結構如圖所示,可分成三部分來敘述:
1. 蒸汽發生器和反應室:蒸汽發生器有3個開口(圖中的3、4、5);反應室有1個開口(圖中的6)。
2. 冷凝器和通氣室:冷凝器有2個開口(圖中的9、10);通氣室有2個開口(圖中的12、13)。
3. 排水柱: 排水柱有3個開口(圖中的15、16、17)。
安裝時,按圖的連接方式仔細安裝在一平穩的實驗臺上。先將主體部分固定在鐵架臺上,其底部放上電爐或酒精燈。然后將5與13;4與16;12與15;6與7用橡皮管連接,并夾上自由夾。zui后長橡膠管連接進水口10和出水口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