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組在6月22日出版的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fā)表的論文 [Phys. Rev. Lett. 108, 255004 (2012)]中,提出并證實利用周期量級極短脈沖強場激光驅動產生波形受控的太赫茲輻射的新方法,為太赫茲輻射源的時空精密操控及其在遙感和量子系統(tǒng)相干控制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強場超快激光驅動空氣等離子體可以在遠距離產生和檢測太赫茲波,克服了空氣中水分子對太赫茲波段光譜的吸收,在遠程太赫茲光譜和成像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前景;而波形可控的太赫茲輻射可望應用于對相位敏感的太赫茲傳感和量子相干控制等研究中,正發(fā)展成為太赫茲科學與強場激光物理領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上海光機所該研究組近年自行研制建立了載波包絡相位(CEP)穩(wěn)定的紅外波段周期量級極短脈沖激光系統(tǒng)(中心波長1.8um;脈寬1.5個光周期, ~9fs)及物理實驗平臺,并成功應用于基于空氣成絲等離子體的太赫茲輻射的產生與應用研究。本項研究發(fā)現(xiàn)太赫茲輻射波形可以通過改變光絲等離子體的長度和驅動激光脈沖的CEP而實現(xiàn)控制,特別是發(fā)現(xiàn)了在光絲等離子體中產生的太赫茲輻射波形隨傳輸位置的演化乃至發(fā)生了極性反轉。
迄今報道的激光驅動空氣成絲等離子體產生太赫茲輻射的研究中,通常是利用基頻和倍頻光場產生不對稱的組合光場以獲得增強的太赫茲輻射。本項研究則是利用周期量級超快激光脈沖光場自身的不對稱性獲得增強的太赫茲輻射,利用光電流模型并包含有傳輸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結果符合很好。此外,本項研究還提出了在色散介質中周期量級光場的修正古依(Gouy)相移的概念,解釋了其物理本質,并揭示了光絲等離子體中各種相位變化的起因。
《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對該工作作出了高度評價:“這是一篇重要而及時的研究論文。載波包絡相位(CEP)穩(wěn)定的周期量級激光場產生太赫茲輻射直到zui近才成為可能,但其物理機制仍很不清楚。…該論文無疑在此方向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我認為該論文將導致對載波包絡相位穩(wěn)定的激光產生太赫茲輻射以及激光成絲中的復雜動力學有更好的了解,必將在廣泛的太赫茲科學學術界以及激光成絲和等離子體物理領域學術界引起高度的興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